道路工程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及实践
2021-09-23贲晓明
贲晓明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交通建设作为其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因而国家对其建设给予了足够重视。而路基则是道路工程结构承重的核心部分,路基会受到来往车辆和路面重量的压力,所以路基质量的优劣决定了道路质量和安全。基于此,道路工程施工中需要采用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对路基进行处理。因此,本文主要对道路工程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和实践展开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实践
0 引言
路基质量通常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土质、材料、施工条件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部分,是施工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虽然道路工程施工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亟需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妥善地解决。
1 特殊路基施工的基本状况
目前,道路工程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方法,常见的有:①砂垫层置换。②反压护道;超载填土等。就常规性的路堤部位的处理方法,通常是排水固结的方法,施工材料是以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为主,厚度在3至12米的软土层,采用的是复合地基、水泥搅拌桩等方法。针对软土层厚度低于3米的情况下,则会采用换填处理,或者是不展开任何处理,关于通道和涵洞的软土地基,主要是运用排水固结处理方法。而要想差异沉降的情况得到有效地避免,在前期需要采用堆载预压的方式,然后是实施反开槽的方式,修建对应的通道和涵洞。同时,在基底预铺1到2层土工格栅,或者是展开复合基处理等。在施工过程中堆载预压后观察沉降效果,以保证其符合工程沉降的客观要求。
2 特殊路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1 路基下沉
路基下沉的基本特征,通常体现为下边坡滑坍和路基滑动,局部和整体下沉,路面板块从横向裂开,或者是横向的断裂形成的错台现象。而出现这种情况最为根本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两点原因造成的后果:①是对原有路基实行加宽处理,新路和旧路基衔接的部分,新路基出现沉降过快的现象,并未根据规范标准要求,合理地设置台阶的比例,对塔接部位做好压实处理。在墙背的内部填土压实没有展开科学的处理,或者是填筑材料缺乏合理性,继而造成路基展现出下沉和变形的现象。②在部分地基相对较弱的软土层,承载力并不是很强,致使填方路基压缩出现很大的变化,地基承受力非常低。压实度与规范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在压实期间,分层通常都比较厚,所以很难进行有效的压实,土质填料并未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展开碾压,碾压遍数与要求不相符,机械设备缺乏科学性,使得有效的资源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2 上边坡塌方
上边坡塌方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体现在雨季。农村道路因资金方面的局限性,上边坡支护非常少,致使路基上边坡坍塌的出现成为极为常见的现象,甚至有时候会导致道路有堵塞的现象,对排水非常不利,以及加强了路基冲刷,使路基承载力增加,造成路基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加之农村道路在抗灾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增加了边坺塌方的概率。此外,因上边坡施工方法缺乏合理性,经常存在多挖或者少挖的情况。例如,路堑段施工存在开挖不规范的现象,并未做好对应的台阶处理。部分路基排水系统缺乏完善性,使得排水出现堵塞的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上边坡含水量极高,长此以往便引发坍塌事件。对原有路基地质和土质情况并未有全面性的了解,而进行盲目性的设计和规划,进而促使路基边坡设計缺乏合理性。
3 道路工程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技术的实践
3.1 砂垫层
要想路基质量和施工速度得到维持在同步的水平,则全段施工必须实施均衡处理。在对软土路基实行施工以前,应该对纵向排水沟展开预挖处理,主要是为使地表水得到有效排除,以加强地表的强度,使其符合机械、垂直排水施工、砂垫层等施工的基本条件。在展开纵向排水沟开挖期间,需要按照设计中的规范标准要求,对塑料排水板、袋装砂的处理部位实行横向路拱设置,在施工结束以后,再展开砂垫层的铺筑。软土路基就常规情况而言,地下水位通常都比较高,因而致使承载力非常低。若是并未设置相应的施工方便通道,则会增加砂垫层施工材料运输的难度系数。因此,采用路基范围内的中间部分,实施填砂垫层方便通道处理,并以循序渐进的模式,直至全部填满砂垫层为止,从而使施工便道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这样便为软土路基施工预留出更多的时间。
3.2 垂直排水法
排水固结法是路堤施工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超载预压方式的有效利用,加快软土排水固结,使其承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材料选取方面,通常是以碎石桩、砂桩、袋装砂为主等[1]。而布置方式,则是以等边三角形为主。主要是由于固结的排水距离和时间的平方是正比的关系,因而塑料排水板、袋装砂施工、垂直度施工极其重要。要想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则需要在施工期间,按照施工规范标准准确无误地展开。特别是砂井灌砂量、垂直度、间距方面必须实行精确的把控,以保证理论和实践都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进而提高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3.3 水泥搅拌桩
针对淤泥厚度在3到12米的部位,地基处理通常采用的是水泥搅拌成桩的模式,这是软基处理方面最为常见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要想保证施工工艺的正确性,水泥搅拌复合桩地基处理应做好三项施工准备,即现场施工的充分准备,测量工作的各项准备,实验各项准备工作等,准备工作在完成以后,在展开试验桩施工,通过试验桩以得到最佳的搅拌参数,对水泥浆的复搅深度、搅拌机的下钻速度等进行合理地控制,以便提高施工效率。
4 道路工程特殊路基的注意事项
4.1 控制路面碾压的厚度
在道路工程施工期间,若是碾压厚度相对较厚,那么很难形成高密实度。因此,需要对数控机械技术加以有效利用,进而实现对路面碾压情况进行精确计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4.2 控制碾压温度
混凝土道路的碾压温度,对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度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当路面的碾压温度明显高于实际要求,则需要减少碾压次数,以便使路面压实度能够得到保证[2]。然而,在具体施工期间,路面碾压温度还对路面材料造成相应的影响,所以需要利用相关方面的机械设备,以确保碾压温度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进而使道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控制。
4.3 控制碾压速度和碾压次数
碾压环节是道路工程施工中极为关键的环节,无论是碾压速度过快,还是碾压速度过慢都不利于路面碾压质量的提高。因此,在碾压时需要按照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碾压速度、碾压时间、碾压次数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进而提高碾压的效率和质量,最终使道路工程质量得到提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道路工程路基处理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路基结构施工环节,对于特殊路基构筑技术依然还有相应的进步空间。在实际道路工程建设中,若是对特殊路基结构处理缺乏合理性,则会使路面表层结构有相应的损坏。特别是特殊路基结构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与道路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休戚相关。因此,道路工程建设需要对路基结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保证道路工程在建设完成以后,进而增加流通性,进而促进道路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建福.道路工程施工中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及实践探讨[J].四川建材,2019(10):125-126+128.
[2]卢利花.浅析公路软基处理及其路基填筑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9(2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