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管理运行模式探析

2021-09-23韦林枚

新闻潮 2021年8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韦林枚

【摘 要】开发区对于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有诸多优势,实现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尊重发展规律,实现传统产业优势向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化。文章以开发区主导的“园中园”发展模式为例,分析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管理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从规划定位、引导、资源、金融服务、人才培养、人文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数字出版基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出版基地;开发区;园中园;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版业跨入数字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新闻出版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基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高科技领域,数字出版产业兼具高新技术产业、内容加工业、文化产业的特征,适合于通过企业的聚集,形成外部竞争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数字出版基地就概念而言,是国家主导的一个行业性产业集聚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指经过国家认定并批准建设、通过宏观政策调控设立的产业集聚区,主要汇聚数字出版企业,旨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从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模式主导因素的研究视角出发,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模式可分为市场主导的源生型、政府主导的规划型、区位主导的资源型、开发区主导的“园中园”型、龙头企业主导的内源品牌型等几种模式。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模式并无定式,也很难区分优劣,其发展模式选择及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地建设发展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发展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只要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能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资源禀赋相适应,能有效地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基地建设模式就是好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开发区主导的“园中园”发展模式(以下简称“园中园”发展模式)进行探析。

一、“园中园”发展模式主要特征

本文所指的開发区,即国家或各地区设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形成一定的技术产业和专业领域上的产业聚集,并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达217家,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的力量。

开发区主导的“园中园”模式是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快速形成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其基本特征为:第一,数字出版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在开发区内,由开发区提供土地或生产、办公用房,并形成物理上或逻辑上相对独立的园区。第二,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开发主体为开发区。开发区直接或委托市场化、专业化的企业负责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管理和运营,包括投资、融资、招商、推广、运维等,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第三,开发区为数字出版产业园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配套相应的产业优惠政策,提供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等,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创造环境。

2008年,我国首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立,经过十多年发展,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业集聚效应不断释放,并逐渐形成多个成熟产业集群以及完善的产业链条,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发区主导的“园中园”模式是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普遍采用、易于操作、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

二、“园中园”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

(一)开发区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动力主体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分析,开发区已成为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同时又兼具政府、企业功能的产业集群发展主体,它将多种产业发展要素集于一身,并在其创新发展的驱动下,不断推动各类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成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形式。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也给各类开发区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能源紧缺、土地短缺已成为各类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开发区面临着区内产业和自身功能的双重转型升级,发展理念也逐渐由制造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转变。环保、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得到开发区的青睐,而数字出版产业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开发区转型的价值取向,也能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数字出版产业具有强大连带和渗透作用,能给相关产业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和增加值。因而,开发区对于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有着较强的需求。

(二)开发区对数字出版产业集聚的作用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出版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呈现区域聚集的特性。在我国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或国际大都市,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也表现出数字出版产业的聚集对地区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的开发区成功实现了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促进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构建了完善的经济体系,是技术、资源、人才聚集的中心,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也极为有利。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发区核心产业的外部效应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集聚的形成;二是开发区为数字出版产业的聚集提供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三是开发区形成的产业文化对数字出版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有推动作用。

(三)影响开发区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因素

开发区有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对数字出版产业集聚的形成有着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但并非所有的开发区都可以成功地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的集聚发展,其中有战略层面的原因,也有运作层面的原因,同时还有区域文化和消费市场的原因。影响开发区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下:一是信息技术企业的集聚规模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企业越多、质量越高、创新能力越强,就越能够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和储备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力。数字出版产业是对数字技术、通信技术高度依赖的内容产业,开发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能力对数字出版企业的集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三是传统出版产业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数字出版是出版与技术高度融合的新兴出版业态,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技术创新,也离不开出版资源的支持。开发区要成功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的集聚,对传统出版产业资源的吸聚和整合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四是开发区品牌建设能力。开发区良好的社会品牌是开发区内产业辐射能力的载体,也是吸引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入驻的优势。数字龙头企业的入驻会反过来提升开发区的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数字出版企业和数字出版资源向开发区聚集。五是产业孵化能力。作为新兴产业,数字出版业的产品形态、盈利模式处在高速发展变化中,需要不断创新、探索和市场培育。

三、当前“园中园”发展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大部分开发区呈现产业集聚的脆弱性

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数字出版企业进驻而形成聚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开发区采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聚集只重视数量,不重视发展质量和企业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这些在空间上已形成一定聚集的企业并未显现出强烈的根植性。随着政策空间的日益缩小,例如开发区的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区位优势及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等,这种空间上的集聚就显露出很大的脆弱性,开发区内的一些企业就可能会向其他政策更优惠的地方流动。

(二)缺乏完善的产业集群机制

一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由于数字出版产业涉及的门类很广,有软件、信息、互联网、动漫、游戏、传媒、出版等,而且以中小企业、成长型企业居多,这些数字出版企业彼此间关联性并不强,龙头企业不大不强,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更谈不上完整的产业链协作与互动。二是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开发区缺乏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数字出版研究合作,自身数字出版研究能力不足、研究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数字出版智力资源、创新资源的供应缺乏必要的保障,影响了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此外,由于数字出版企业具有高风险特征,需要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公司和机构投资公司的参与。但我国大多数开发区尚未有风险投资机构进入,难以对具有先导性、趋势性的大型高新技术数字出版创新项目进行有效扶持。

(三)数字出版人才欠缺成为发展瓶颈

数字出版人才是开发区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内容创意、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经营管理及风险投资运作等都需要优秀的高级人才。目前我国各开发区的人才并不少,有些开发区甚至出现过剩的现象,但就数字出版这一新兴文化产业而言,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很多开发区尚未成为吸引数字出版优秀人才的高地,在吸引和培养数字出版人才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

(四)数字出版主导产业不突出,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多数开发区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是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在现有的产业园区范围内打造数字出版基地的概念。虽然数字出版基地有着明确的规划和功能定位,开发区也提供了相应的产业资源支持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多数数字出版企业散落在开发区内,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相对分散,集群发展的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同时,开发区对数字出版企业的引入并没有明确标准,数字出版企业门类繁多,总体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没有形成核心企业和主导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园中园”发展模式的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结合数字出版产业特点及开发区优势进行科学定位

数字出版产业知识、文化要素密集,产业门类形态繁多,产业关联度强,呈现跨行业、跨媒介融合发展趋势。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在于将数字网络技术融入传统内容产业,创造出新的价值。开发区在发展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一个开发区都有自身的核心产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定位,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避免“一窝蜂”互相复制。找准重点产业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核心企业,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带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吸聚能力,以点带面,形成数字产业的集聚发展。

(二)发挥引导作用推动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开发区传统的政策支持立足于要素供给的优惠,在短期内,土地、税收和基础设施可以形成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的比较优势,但从长远看,开发区间的竞争会削减这些优惠政策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开发区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要素供给的优惠政策转向技术支持和产业支持,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自身的集聚效应有针对性地吸引具备产业带动优势以及有产业关联的项目进入开发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三)大力培育数字出版产业的龙头企业

改变数字出版企业小而散的局面,提升数字出版集群发展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整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一是制定激励政策,扶持发展势头较好的核心企业,或者已经具有龙头地位的企业,使优势资源向其倾斜,并为其打造一个适合其发展壮大的产业环境。二是通过扶持开发区的龙头企业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其他中小型数字出版企业围绕龙头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配套产业的布局。三是积极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数字出版核心企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企业和项目的并购,做大做强数字出版产业。四是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新闻出版业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进驻数字出版基地,提升数字出版基地的内容创新、创造能力,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五是鼓励和引导其他行业进军数字出版产业,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资源和力量发展数字出版产业。

(四)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金融服务

数字出版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三高”特性,决定了风险投资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区不仅要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数字出版企业入驻,更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通过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建立新兴产业交易市场,开展资本市场中介服务,为专业化的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规范风险投资市场体系中的中介服务机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誉,减少投资的风险。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投资领域。针对数字出版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的特点,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探索,为初创的数字出版企业量身定做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投融资体系,整合多方资金,保证重点数字出版产业和项目的资金供给。加强数字出版产业项目招商,吸引更多的直接投资参与数字出版项目的建设。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开发区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力量等相关资源,大力引进专业化数字出版人才培训机构,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等多样化培养模式,为数字出版企业培养大量的复合型、适用型人才。同时,还应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改进分配制度,完善优秀人才引进的户籍、住房、收入分配、家属安置、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引进高端领军人才、主导产业尖端人才奠定基础。

(六)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推动文化要素资源聚集

数字出版产业终究属于文化产业,有着文化属性特征。数字出版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显著区别在于它不仅需要有内容创意企业,同时还需要各种文化机构、非营利机构以及展示体验场所和媒体中心等。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数字出版创意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数字出版创意人才的聚集反过来有助于吸引相关企业的进驻,从而加速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形成。开发区应遵循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坚持走“科技+文化+生态”的发展道路,在建设良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完善公益性人文设施,构建适宜数字出版创意、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环境。培育数字内容消费市场,以文化要素资源聚集带动产业聚集,实现数字出版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宫丽颖.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分析[J].中国出版,2013(20).

[2]刘遹菡.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构成主体的互动机理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20,(2).

[3]侯増辉.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D].南京:南京大学,2016.

[4]杨庆国,王娟.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融合机理研究[J].中国出版,2015(4).

[5]刘小燕.数字时代背景下出版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20(8).

[6]吴钊.数字出版产业研究的生态学维度——基于共生理论[J].出版发行研究,2015(7).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