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1-09-23马可心
马可心
摘要:小學音乐课程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天赋,启迪学生的心灵,并且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发展、综合素质等具有深刻的作用,小学音乐对于小学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小学音乐的特殊性和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共情能力差等特点,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是可以参考的一种思路,利用小学生活泼的性格进行体验式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蕴藏的感情和更深层次的含义。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我们都要面对学生定力不够、不能准确理解歌曲含义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由于学生的阅历不够、共情能力而造成的。由于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因此引入体验式教学是非常可行的一种解决思路,通过给学生营造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歌曲中的情境和感情,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故事和感情,从而对歌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从学生自身出发,根据学生普遍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在进行教学时营造出特定的场景,呈现或者还原音乐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个场景,并且在这个亲历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自己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
体验式教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倡导对于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关心的不只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学会多少知识,也关心通过这次教学学生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怎样的拓展和延伸,这与我们音乐课程的目的是相同的。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学会一定的音律知识,除此之外,也希望学生通过音乐课程提高共情能力,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让音乐成为学生们一种放松的方式,让学生从音乐中汲取到更多精神力量。
进行体验式教学可以最大程度还原音乐作品中的场景,从而让学生代入自己,从而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对于亲情、友情等这些人类世界中最重要的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的美德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如何进行体验式教学
一般而言,小学生都很喜欢音乐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做游戏、唱歌、跳舞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而且音乐课堂相对而言比较放松,这些特点共同造就了活泼、开放的音乐课堂,也让音乐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进行体验式教学也变得更加便捷,有利于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一下两个方面进行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营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课下开展舞台剧、话剧等表演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
2.1在课堂上营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体验式教学的精髓之处就在于营造特定情境,营造的情境越贴近、越还原,学生就更有可能体验进去,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播放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进行场景搭建,也可以通过布置教室,搭建出真实的场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沉浸在音乐作品中描述的场景里,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感情、意义,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第一册《上学课》时,我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每天上学时的心情,给学生讲在路上看见的小鸟、花朵和太阳公公,从而搭建歌曲中所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欢快的氛围和喜悦的心情。
2.2课下开展舞台剧、话剧等表演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
小学生们性格活泼好动、表演欲强烈,因此可以在课下开展舞台剧、话剧等表演活动,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进行改编,让剧本更加贴合学生的年龄,并且把角色分配给班级中的学生,让学生进行扮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剧中的人物,并对剧本故事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他/她要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人物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符合我国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第一册《小青蛙找家》时,我们班排练了歌曲改编的舞台剧,让学生对于活泼可爱的小青蛙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共情能力,由于小学生资历较浅、共情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我认为我们可以进行体验式教学,通过搭建音乐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课堂上营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课下开展舞台剧、话剧等表演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
参考文献:
[1]曾彦.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12):3-6.
[2]胡俊.浅谈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