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鉴赏能力培养与策略研究
2021-09-23韩润郑淑萍
韩润 郑淑萍
摘 要: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内容蕴含了人生哲理、真挚情感、写作技巧、表述方式等,语文教材及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要转变师生关系、构建高效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赏析、鉴别、比较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掌握汲取阅读文本精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语文表述及写作能力。本文介绍了阅读鉴赏素养的内涵,论述了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进行讨论,给予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阅读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32
阅读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发现美、赏析美、评价美以及利用自己对于美的认知创造全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其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创造能力。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是很好地培养学生德育及阅读鉴赏能力的素材。现阶段,语文教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师生关系不融洽、未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单一、阅读文本赏析方式模式化等,导致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不够高效,因此研究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阅读教学过程没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依旧以自己为教学中心,以为只要将阅读文本中的重点、难点讲到位,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用理论知识指出其中的对错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绳子”握得太紧,方向定得太死,要求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思想、行为。学生不需要太多思考,只需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和步伐即可。教师将自己当成教学中心的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也不利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这种教学理念或许会培养出擅长考试的人,但是难以培养出充满智慧的人。
(二)师生关系不够和谐、融洽
有些语文教师习惯以长辈的口吻训斥、嘲讽学生,持有“不打不成器”的传统理念,对他们来说,学生是自己的晚辈,认为学生就需要严格要求,这样才会听话,才会认真读书。师生关系如同领导跟下属,而不是同辈跟朋友。学生之所以学习,遵从教师的叮嘱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是因为内心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只是单纯地畏惧教师,害怕被责骂,学生因为畏惧被动学习,而不是因为兴趣主动阅读文本。师生关系不够和谐、融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阅读的兴趣,其阅读鉴赏能力自然难以培养。只有教师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高效地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活跃教学氛围,学生也会向教师看齐,被语文的精彩、奇妙所吸引,继而对语文阅读充满兴趣。
(三)教学没有考虑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依旧沿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拿中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来说,部分教师始终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认为古诗词读多了,会背了,学生自然就能明白诗词的内涵,其阅读鉴赏能力也会提高。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没有考虑中学生做事缺乏耐心,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被有趣事物吸引的特点,没有重视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兴趣引导。一些中学语文教师认为死记硬背其实有很大的好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开发学生的音律细胞。然而客观事实证明,中学生读了几遍以后,便觉索然无味,失去了朗读、背诵的兴趣。诗词的背诵的确有必要,因为这是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背诵一定要照顾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带着思考和目的去读、分析和理解,让学生乐于去学、去记,如果采取强制性的手段逼迫中学生学习,就会让中学生产生厌烦感,失去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四)阅读文本鉴赏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非常细致地教会学生怎样赏析文本,从何处切入,注意哪些字词,怎样去发现作者细腻的情感等。在一些阅读文本中,文章内容蕴含的情感及表述方式往往跟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背景有关,但是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跟作者背景联系起来;很多阅读文本有许多画龙点睛的字词,这些句子或字词往往有几层意思或起着点缀、升华文本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对比这些字词的妙用,深度解析这些字词的微言大义。另外,语文本身是开放性的,不像数学一样只有固定的一个答案。不同的学生在鉴赏文本时有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观点,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部分教师却缺乏包容性,认为学生的解读不合常理,抵触甚至批评学生的做法。以上种种鉴赏方式都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打开学生智慧、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有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对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平台,让学生享受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验,而非忽略过程,将阅读重点、难点、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要通过暗示、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整合各方面的教学力量,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辨析和判断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情感世界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和朋友,营造开放性的课堂,让中学生的学习氛围尽量和生活氛围一样轻松、自由。语言是逻辑的外壳,逻辑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表达和碰撞,语文学习不能一味模仿,死记硬背,而应该通过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的方式加深理解。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自由辩论的空间。教师不能凭主观意志斥责、嘲讽学生的观点,无论是成绩优异还是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都要给予他们机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可以借助成立辯论小组,开展不同方法的答题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阅读鉴赏和逻辑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的内心诉求,继而不断优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