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价高企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2021-09-23潘爱民余博

江淮论坛 2021年4期

潘爱民 余博

摘要:本文以2008—2019年28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房地产价格水平对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的影响,探讨政府财政支持在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在财政支持政策的调节下,房地产价格水平与制造业出口规模、出口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系,高房价不但促进了出口规模,也提高了出口质量。然而,考虑收入的匹配后,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地区,其制造业出口规模较大,两者之间依然存在正向关系,但超出收入承受能力的高房价阻碍了出口质量的提升,财政支持政策也不能改善这种高房价与出口质量之间的反向关系。因此,要提高制造业出口质量,必须把房价稳定在收入可接受范围,要不断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稳定并提高出口规模。

关键词:房价高企;制造业出口;出口质量;财政支持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水平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经营绩效下滑,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远低于房地产企业的平均利润。为此部分学者认为,这种巨大的利润差距,必将导致非房地产行业的实体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进一步抑制实体企业的生产与出口。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中国的外贸规模并未因房价的不断上升而缩减,外贸总额由2008年的25632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45779亿美元。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关联度大,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内循环是否畅通,而企业出口是国际循环畅通的主要标志。2020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作为新发展格局的两个基础变量,房价与实体企业出口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与企业出口稳定如何协调需要进一步解释。现有围绕房价增长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生产、创新、融资方面的影响,较少关注房价与企业出口的关系,也很少讨论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价格变化是否促进了出口转型,因此本文针对房价高企与制造业出口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也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理论层面上解释房价上涨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流动性效应”和“挤出效应”两种理论,其结论不一致。“流动性效应”认为房地产价格水平的上升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值,提升了企业房产抵押的信贷额度,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大生产和研发活动[1],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出口。 Chaney et al.(2012)认为房价上涨能为企业的资产或抵押物带来财富增值效应,这能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企业分配到研发创新中的资本越多,能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2]Yi et al.(2012)也指出房价上升减轻了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能扩大企业的生产性投资,如果企业是出口导向的,则会增加企业的出口。[3]“挤出效应”则认为房地产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吸引资金充裕、业绩过好或过差的企业将更多资本用来投资房地产,企业生产、创新和出口活动被迫受到挤压。[4-5]Hurst & Lusardi(2004)分析认为住房价格过高会阻碍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特别是房价高企地区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6]Miao et al.(2014)也提出“投资性泡沫会导致资本在行业部门中重新分配”的观点,其认为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中,非房地产企业会将更多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不利于企业生产和出口活动。[7]李春顶(2012)指出房价上涨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最终迫使企业提高出口产品价格,这会削弱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8]曹清峰(2018)认为房价过快上涨会导致经济“脱实向虚”,降低了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份额的动力。[9]

以上两种理论在实践层面均得到了检验,范红忠等(2014)运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房价越高的东南沿海城市,出口贸易越发达[10];刘灿雷等(2018)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发现房价上涨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11]在负效应方面,范言慧等(2013)采用2000—2011年的季度数据,发现房地产业扩张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存在负面影响[12];余静文等(2015)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导致企业陷入“低技术锁定”,出口竞争力难以提高[13];彭冬冬等(2016)使用2002—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发现房价上涨会抑制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14];刘斌等(2016)利用2000—2006年35个大中城市的出口企业数据,发现房价上涨降低了出口产品种类和出口金额。[15]王诗勇等(2020)利用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和房地产投资的地区匹配数据,实证发现高速增长的房地产投资阻碍了贸易强国建设,房地产投资增速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和数量规模均有显著负影响。[16]陈勇兵等(2021)基于2005—2013年城市层面数据也发现高房价导致制造业部门用工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上升,进而阻碍了制造业企业的出口。[17]

顯然,以上异质性结论给政府部门的政策设计带来了难度。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论,是样本选择问题,还是房价与出口出现了不同的阶段性关系?抑或是跟企业类型、贸易方式类型有关?抑或是与当前政府的作为有关?纵观以往的文献,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现有文献多基于微观企业的角度[11,14],即将企业所在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水平匹配到企业层面分析城市房价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但是这一行为忽略了不出口或出口比例很低的企业情况,此外一些企业可能通过外贸公司间接出口,因此采用城市与企业匹配的结构数据容易造成样本偏差。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与出口关系的讨论仍然聚焦于出口规模方面,较少考虑出口技术复杂度或出口质量。实际上,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转变和中国产品结构升级,房地产价格影响制造业出口规模的同时也在倒逼企业出口结构转型,出口产品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有了较大的变化。三是很少考虑异质性,房价上涨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影响不同,面临的融资约束不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房价上涨过程中的财富效应可能各不相同,其决策行为也可能有很大区别。如刘愿等(2017)分析发现在面临高房价和企业房地产投资增值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会加大研发投入,民营企业则会削减研发投入。[18]基于此,本文克服以往单纯以企业出口规模为主要变量的研究范式,引入了出口产品质量,同时把政府财政支持列入分析框架,以2008—2019年28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杜宾模型,分析房价高企对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财政支持在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为进一步认识房地产价格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内容相比以往文献,有三点贡献:一是研究时期更新到2019年。现有基于城市或微观企业角度探讨的文献,其样本期大多在2013年以前,错过了2012年以来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增长阶段的研究,其结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还有待加强。为此本文将样本期扩展到2008—2019年。二是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尽管学者从生产、创新等转向出口角度研究房地产价格效应,但对房地产价格与出口关系的讨论仍然聚焦于出口规模方面,较少研究出口产品质量。三是探讨了政府在房价高企与稳定外贸中承担的角色,即分析政府支持行为是否调节了房价与出口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流动性效应”和“挤出效应”均是从正向视角分析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房价与出口的逻辑关系链为:房价上涨→企业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提高→竞争力减弱→出口下降。但是过去十几年中,我国的出口规模依然在持续扩大,说明这条关系链并不准确,“流动性效应”和“挤出效应”没有明显存在。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可能是房地产价格上升导致的“财富效应”“竞争效应”和“土地财政效应”发挥了综合作用。

首先,“财富效应”使企业拥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当房价上升,企业的房产将升值,企业可以通过抵押通道获得更多的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约束减轻[19],因此企业有更多的资本用于研发投入,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高,企业也能开发出更高复杂度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国外市场需求。同时当企业投资于房产项目获得更多的营业外收入时,也能为实体产业的资本提供更多保障,有利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补贴研发投入,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与出口。[20]

其次,“竞争效应”倒逼企业产品升级。房地产价格上升会导致企业成本上涨,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以消化成本上升的经营压力,这将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不利于企业发展。[21]因此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开辟更大的市场,避免恶劣的价格竞争,企业更有可能通过产品性能、外观等方面的创新和技术进步[22-23],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因此房价上涨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加速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升级。

最后,“土地财政效应”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补贴收入、吸引更多人才,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动力。房价上涨带来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的急剧膨胀,这能大大提高地方政府用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社会创新能力提升。[24]同时,在中央倡导建立创新型社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极力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当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创新项目的财政补贴,同时能为人才提供住房津贴,降低人才因高房价的流失概率[25],提高了社会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为企业产品升级提供动力支撑。

综合上述“财富效应”“竞争效应”和“土地财政效应”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1:

H1:房地产价格对地区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存在正向促进作用。

在房地产价格影响企业出口的过程中,政府行为和政府效率或许对二者关系产生调节影响。尽管房地产价格上升将倒逼企业从国内市场转向国外市场以提高生存能力,但其中也可以看出房价上涨会引起通货膨胀,导致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抑制企业市场竞争力,长期不利于企业出口和出口升级。此时,如果地方政府能将高房价下的高额土地财政收入予以企业财政补贴、对人才增加购房津贴,则能大大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和人才流失,减轻房地产市场对企业生产和出口的负向冲击。范红忠等(2014)指出用商品房地产的高收益对厂商进行了补贴、奖励,使得企业的租金、材料成本基本不受城市商品房交易价格的影响。刘斌等(2016)指出房价上涨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压缩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此时政府通过对劳动者的住房价格补贴或加大公积金补贴力度能缓解房价上涨引致的企业成本压力。[26]可见,房地产价格上升在逼迫成本增加的内贸型企业转向出口型时,如果政府采取了有效的财政支持行为,如出口补贴、关税减免、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等,则能大大降低因房价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更高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出口。

但是政府的出口援助并不代表企业将这部分补贴性收入用于产品研发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小规模制造企业更多是“模仿创新”或“等待创新”,而非“自主创新”,这也导致高房价倒逼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下,政府的财政支持反而会干扰市场,致使一些依靠补贴出口的企业继续打产品价格战获取国际市场,反而会忽视产品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颜晓畅等(2020)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发现,政府财政补贴在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同时,并不能激发企业创新,通过财政补贴来支持企业研發创新的路径行不通。[27]此外,能获得政府住房补贴的企业员工数量非常少,获得政府补贴额度相对于高房价也是杯水车薪,因此政府财政支持并不能改善员工的购房压力。[28]这也说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功能更多体现在出口规模,而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表现不明显。事实也证明近几年我国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出口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并未明显上升。[29-30]

基于此,本文提出政府财政支持发挥调节效应的假设H2a和H2b:

H2a:政府财政支持对房地产价格与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H2b:政府财政支持对房地产价格与城市制造业出口质量的关系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房价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到底存在什么影响仍未有统一的结论,亟待前沿数据的经验支持。因此本文将选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数据,深入探析房价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为厘清二者的理论机制和协调房地产发展与制造业出口提供政策依据。[31]该部分内容包括样本与数据、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2019年中国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选择《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统计的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到在样本期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收录的城市样本有所变动,同时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新疆仅收录了两个城市,不利于研究完整性,为此本文不考虑西藏、新疆两个地区,只对剩余29个省市区的280个地级市(含四个直辖市)进行分析。出口相关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海关数据库》,房地产价格数据来自于历年各省统计年鉴,其余变量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城市的部分指标缺失数据采用均值法插补。[32]

(二)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地级市面板数据模型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随着交通、信息快速发展,经济变量的地理相关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此时用空间计量模型来观测变量间的关系更为合理。[33]选择空间杜宾模型(SDM)考察相邻城市房价水平变化对本城市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即判断房价对城市制造业出口是否存在空间效应。模型如下:

(三)变量选取

1.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制造业出口规模采用城市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代理。本文在国际贸易商品的hs编码表中剔除掉农产品、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特殊交易品共5类商品,将剩余的17类商品归为工业制造业产成品,将这17类商品的出口额定义为制造业出口规模。出口质量采用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表示,基于Huasmann et al.(2007)的方法[35],首先测算出全部工业制造业产成品(hs6位码)q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在得到各商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后,再计算城市的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36]

2.房地产价格水平。采用各城市商品房销售额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值作为房地产价格水平的代理变量hp,考虑到数量级差异,对该变量取自然对数处理。此外,为考虑真正的购房压力,采用房价收入比hpir代替房价水平进行稳健性分析。

3.政府支持行为。由于缺乏地级市财政补贴的相关数据,本文采用政府财政支出数据代替。考虑到与工业企业相关的主要是科学技术、工业商业事务两大类。为此本文以这两大类支出项目金额之和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值作为政府支持行为的代理变量。

4.控制变量。基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理论,选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第三产业经济比重、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四个指标以控制其对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的影响。[37]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考虑到我国房价增长可能存在空间相关性特征,因此本部分首先对房价和出口这两个主要变量进行空间相关性判断,以筛选更合理的估计模型。[38]在此基础上,本部分主要对房价与制造业出口的关系展开检验,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财政支出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最后考虑了不同特质样本的异质性。

(一)城市房地产价格对制造业出口的影響

初步检验表明,在样本期间,除了2015年房价收入比在经济距离权重下统计不显著外,出口规模、出口质量、房价及房价收入比在两种空间权重下的空间相关性系数均在1%概率下显著大于0,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更为合理。表1给出了房地产价格影响制造业出口的空间杜宾模型(SDM)估计结果。(1)前两列结果显示房价hpt-1、房价收入比hpirt-1变量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本城市绝对房价与相对房价(考虑居民收入后的房价水平)对本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变量中,W×hpt-1、W×hpirt-1两个变量系数不显著,说明地理相邻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包括绝对房价和相对房价)上涨对本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不存在影响。后两列结果显示绝对房价hpt-1系数显著为正、房价收入比hpt-1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城市房地产价格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正影响,而房价收入比对制造业出口质量存在负影响。W×hpt-1与W×hpirt-1显著为负,说明相邻城市房价,对本城市的制造业出口质量有抑制效应。[39]

表1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房价收入比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存在正影响,房地产价格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质量存在正影响,但房价收入比(相对房价)对出口质量存在负影响。对此,本文认为房价收入比体现了居民的实际购房压力,超出正常水平的房价收入比挤压了居民消费,使社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大大降低,抑制了产品的技术升级。

(二)政府财政支持的调节效应

表2显示加入政府财政支出与房价水平的乘积交叉项后,单独的房地产价格hpt-1与房价收入比变量hpirt-1系数的显著性和符号并未改变,验证了上述结论。交互项系数只在列(1)(2)中显著为正,在列(3)(4)中不显著,说明政府财政支持对房地产价格与制造业出口规模的正相关产生了同向调节作用,随着政府财政支持强度上升,房地产价格和房价收入比对制造业出口规模的正影响程度进一步增强。同时,政府财政支持不改变房地产价格与制造业出口质量的关系。假设H2a和H2b成立。此外,包括政府财政支持变量的两个空间变量均不显著,说明相邻政府财政支持水平的变动并不影响本城市房价与制造业出口规模的关系。

(三)异质性分析

进一步研究贸易方式和贸易主体考察房地产价格与制造业出口关系的异质性。估计结果显示表1和表2的结论只发生在一般贸易方式下,在加工贸易方式下房地产价格(包括绝对房价和相对房价)系数不显著。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对城市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存在出口贸易方式的异质性。对此本文认为加工贸易不同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在“加工”之前就确定了收益差和加工成果,因此其出口规模和产品技术与非经济指标(房地产价格)的相关性更弱。房价、政府支持对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存在贸易主体(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异质性,对城市制造业出口质量的影响不存在贸易主体的异质性。对此,本文认为房价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可能只对国有企业有效,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的“所有制歧视”还非常突出,当房价上升导致各种要素价格上涨时,如果民营企业不能通过信用贷款增加产品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则意味着会抑制企业出口。此时,民营企业的短期战略可能是“竞争效应”主导,通过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来弥补“出口规模损失”,这也是房地产价格对非国有企业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影响不同的原因。[40]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由于财富效应、竞争效应和土地财政效应的存在,较高的房地产价格水平不但对城市制造业出口规模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对制造业出口质量也有较好的提升作用,支持了“流动性效应”,这说明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房地产价格带来的融资约束减缓效应大于成本上涨的负效应,有利于推动企业增加出口。2.政府的财政支持政策对于维持房价与制造业出口规模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较好的调节效应,政府财政支持度越高,房价上升对制造业出口规模的正影响越强,但政府财政支持对房价与出口质量关系并未起到显著的调节效应。3.考虑收入的匹配后,较高的房价(房价收入比)阻碍了制造业出口质量的提升,说明当城市房价上涨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后,会挤压居民的消费,打压社会总消费需求,使社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大大降低,抑制了产品的技术升级。4.房价与出口的关系结论存在贸易方式的异质性,整体样本下所得结论只发生在一般贸易方式下,加工贸易方式下房价对出口不存在显著影响;房价对制造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存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样本的异质性,对制造业出口质量不存在贸易主体的异质性。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尽管分析发现在财政调节下,房价上涨有利于扩大制造业出口规模,但超过收入水平匹配的住房价格会阻碍出口产品质量。另外,过高的房价会挤占居民消费能力,抑制出口产品创新,长期来看会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再者,房价过快上涨不仅会扭曲社会经济结构,也会进一步导致城市人才流失,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将房价收入比稳定在合理区间,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及企业广大职工的住房补贴,降低城市的人才流失,使更多科技人才专心开展产品研发。[41]

(二)优化财政支持政策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政府财政补贴并不能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这不仅促使一些企业通过非法手段骗取政府出口补贴,造成财政分配不公和效率低下,同时会降低其他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对此,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企业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补贴力度。另外,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未完善之前,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很容易被市场剽窃,因此政府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出口质量和国际竞争力。[42]

(三)解决企业资金约束问题,在公平原则下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房价上涨促进制造业出口的机制在于通过“财富效应”缓解企业融资难、通过“竞争效应”倒逼企业增加研发创新。因此,在稳步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同时,关键要解决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企业有资金、有动力开辟海外市场、研发新产品。此外,也要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倒逼企业主动参与产品升级,随着廉价人工成本优势消退和贸易壁垒升级,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下降,因此企业应不断通过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运用异质性财政补贴政策促进制造业出口转型,减少高房价的不利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政府财政支持在不同贸易方式、不同贸易主体下的调节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出口转型”“经济转型”的时代大背景,对不同主体、不同贸易方式、不同质量商品的贸易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制造业出口转型。[43]

注释:

(1)限于篇幅,文中只列出地理相邻空间权重下的估计结果,使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时结论一致。

参考文献:

[1]Hill C.,Snell S.A.External Control,Corporate Strategy,and Firm Performance in Research-Intensive Industr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8,9(6):577-590.

[2]Chaney T.,Sraer D.,Thesmar D.The Collateral Channel:How Real Estate Shocks Affect Corporate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6):2381-2409.

[3]Yi J.,C.K.Y.Leung,Z.X.Zenq.Real Estate,the External Finance Premium and Business Investment:A Quantitative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Real Estate Economics,2012,40(1):167-195.

[4]Calza A.,Monacelli T.,Stracca L.Housing Finance and Mmonetary Policy[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13,11(S1):101-122.

[5]羿建華,郭峰.住房信贷与家庭消费:基于山东省某银行调查数据[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91-97.

[6]Hurst E.,Lusardi A.Liquidity Constraints,Household Wealth,and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4,112(2):319-347.

[7]Miao J.,Wang P.Sectoral Bubbles,Misallocation,and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2014,53( 8):153-163.

[8]李春顶.高房价致“中国制造”丧失价格竞争力[J].共产党员,2012,(10):23-23.

[9]曹清峰.房价高企、经济“脱实向虚”与劳动收入份额[J].财经科学,2018,(11):61-69.

[10]范红忠,周启良.房价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机理与实证[J].国际经贸探索,2014,30(9):97-112.

[11]刘灿雷,盛丹.房价上涨与企业出口绩效——基于抵押借贷的研究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6):114-124.

[12]范言慧,席丹,殷琳.繁荣与衰落:中国房地产业扩张与“荷兰病”[J].世界经济,2013,(11):27-50.

[13]余静文,王媛,谭静.房价高增长与企业“低技术锁定”——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证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17(5):44-56.

[14]彭冬冬,杜运苏.高房价抑制了企业的出口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6,(5):3-15.

[15]刘斌,王乃嘉.房价上涨挤压了我国企业的出口能量吗?[J].财经研究,2016,42(5):53-65.

[16]王诗勇,董敏凯,王洪卫.高速增长的房地产投资阻碍了贸易强国建设吗?——来自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数据的经验判断[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0,22(5):3-17+48.

[17]陈勇兵,刘佳祺,徐丽鹤.房价与出口:不可贸易部门对可贸易部门的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2021,(3):186-203.

[18]刘愿,连玉君,郑姣姣.房价上涨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和债券企业的经验证据[J].学术研究,2017,(6):92-100.

[19]许和连,金友森,王海成.银企距离与出口贸易转型升级[J].经济研究,2020,(11):174-190.

[20]张春芳.长三角地区房价上涨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1]罗双成,陈卫民.房价上涨、要素错配与中国创新型城市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9,(3):38-47.

[22]米旭明,刘春雨,李硕.投资房地产能够提升企业资本效率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9,(2):78-100.

[23]刘元春,陈金至.土地制度、融资模式与中国特色工业化[J].中国工业经济,2020,(3):5-23.

[24]戴魁早,王梦颖.土地财政对地方创新投入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20,23(6):73-83.

[25]邵传林.住房价格是否阻碍了地区创新——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J].现代财经,2018,(8):81-95.

[26]王立勇,唐升.政府R&D补贴政策效果及决定因素研究——基于创新效率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20,(6):75-88.

[27]颜晓畅,黄桂田.政府财政补贴、企业经济及创新绩效与产能过剩——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0,(1):176-198.

[28]何林浩.补偿性购房动机:持续改善的高等教育性别比与房价上涨[J].财经研究,2019,45(1):122-134.

[29]杜运苏,彭冬冬.内涵服务与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提升:出口增加值视角[J].经济理論与经济管理,2018,(5):29-42.

[30]吕越,陈帅,盛斌.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导致中国制造的“低端锁定”吗?[J].管理世界,2018,(8):11-29.

[31]倪龙燕.不动产抵押合同的效力探析——以实务中法律救济裁判路径为出发点[J].法治研究,2019,(1):104-113.

[32]李伟军.住房负担、公共服务与人口集聚——基于中国三大城市群48个城市的实证检验[J].齐鲁学刊,2019,(5):9-16.

[33]申明浩,谢观霞,楚鹏飞.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34(4):101-112.

[34]田敏,钟春平.媒体舆论与中国居民房价预期异质性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0,(5):1-11.

[35]Huasmann R.,Hwang J.,D.Rodrik.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1):1-25.

[36]郭春娜.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测算及收敛性分析——基于一个新方法的实证[J].当代经济研究,2019,(5):72-80.

[37]刘胜,陈秀英.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协同分布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了吗?[J].金融经济学研究,(1):111-120.

[38]夏秋.产品内分工下制造业服务化与出口二元边际——基于系统GMM的经验研究[J].南方经济,2020,(3):53-72.

[39]肖德,侯佳宁.中国制造业升级动能转换的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9,(1):88-95.

[40]王宇锋.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城市住房制度体系:演变逻辑与展望[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3):30-39.

[41]王成利,王洪娜.城市长期居留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差别化落户政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5):64-72.

[42]姚战琪.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4):1-10.

[43]马先标.公共住房政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中国治理评论,2020,(1):115-126.

(责任编辑 张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