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写作训练强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2021-09-23张传胜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萝卜头笔者文章

张传胜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任。然而,时下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如何走出低效作文教学的“泥潭”,如何让学生满怀喜悦与自信地行走在写作的道路上,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素材积累、写作表达和情感抒发上下功夫,从而提高写作训练效率,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素材积累要跟学生生活“水乳交融”

学生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之中,他们时时刻刻与自然、与社会进行着密切的接触,目睹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因此对事物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这些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因此说素材的积累离不开生活。素材积累要跟学生的生活“水乳交融”,让生活服务于作文,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艺术来源于生活,文章也是。叶圣陶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例话》中强调:“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此论述指出了作文素材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此,教师要善于丰富學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面对话题作文的时候,就不至于出现没有写作素材而不知如何下笔的困惑。

怎样做到素材积累与学生生活“水乳交融”?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让他们有一颗敏于感悟的心。教师不能只把目光聚焦于教科书上,而要不失时机地引领学生融入自然、接触人群、走进社会。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将看到的、感悟到的变成日后写作的素材。倘若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对发生在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样学生写作时要么缺乏写作素材,要么文章的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培养学生对周边人和事的观察能力。小学四年级的阅读教材中,《观潮》《爬山虎的脚》等课文,都有景物描写,是很好的范文。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与感悟的意识,通过在阅读课堂上学习归纳不同体裁与风格课文的写法并加以运用。

其次,教师要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生活体验。有了实践才有感悟,才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学生动起笔来才能文思如泉、行云流水。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尤其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比如,在每年清明节笔者都会带领学生前往邳州市“小萝卜头”纪念馆参观,了解英雄事迹;回到学校则指导学生写观后感,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再次,教师要创设交流平台,让写作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有交流才有感悟,有感悟才有借鉴。交流让学生对某个主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写作兴趣也会更加浓厚,不会再像以前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随便作文。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坚持组织学生开展同桌交流、组内交流、班内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作文训练要与表达需求“亲密牵手”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的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强调的“为时而著”和“为事而作”,意思是说作者创作文章或歌诗要体现对时代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关切,能够表现出个人对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文章当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唯其如此,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读性,才有感染力。

如何做到作文训练与表达需求“亲密牵手”?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命题上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一吐为快。只有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真正打动自己和读者,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及阅读价值。综观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在设计每一单元写作训练内容时,都考虑孩子的感受。比如,第12册第5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为“心愿”。面对这个主题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表达的欲望,急于将心底的愿望通过具体的事例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也要时刻关注儿童心理,拟定恰当的命题以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

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想表达,爱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所想,设计的作文命题要能够拨动学生心弦,打开学生心扉,而不是老生常谈,让学生没有新鲜感。比如,清明时节笔者组织学生参观“小萝卜头”纪念馆。出发之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小萝卜头,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或一首诗。事实证明,这个写作任务并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恰恰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欲望,因为这之前笔者让学生提前阅读了我市作家薛家太的作品《“小萝卜头”》,学生已经对这位小英雄产生了敬仰之情。这就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情感表达要与文章主题“息息相关”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写文章贵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而给人以感染或启迪。所以,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立足生活体验,写出富有思想与情感的文字。还要指导学生围绕既定的主题,确定情感的表达方式,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材中的抒情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另一种是间接抒情,即借对事物的描写或对事情的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像第11册、第12册课本中的《盼》《那个星期天》《匆匆》等课文都运用了直接或间接抒情的方法。写作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运用这些抒情方法,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此思想指导下,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关于“依依惜别”的写作训练时,就采取有效策略,引导、鼓励学生给老师、同学或者母校写一封信,回忆美好时光,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内容,笔者指导学生对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进行回忆与梳理,选取典型的事例或难忘的画面来充实文章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恰当地运用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等表达方法来抒发真情实感。这样引导学生紧扣文章主题,通过叙述与主题息息相关的典型事例自然而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就不会陷入无病呻吟的尴尬境地,相反会让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感情表达真实细腻,能够打动读者。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明确训练目标,也要注重方法指导,要立足生活,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地记叙见闻,表达事理,抒发情感,赋予文章以生命,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猜你喜欢

小萝卜头笔者文章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在狱中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红岩(节选)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性能相差达32%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