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船埠:千年古村落,红色摇篮地

2021-09-23林晶晶欧阳吟子

党员生活·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潜江烈士广场

林晶晶 欧阳吟子

红色火种的起源

渔洋镇拖船埠村始于唐朝初年,兴起于明末清初,李世民、朱元璋等曾在此驻兵,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因古时是荆州到汉口水运必经之地,当地修船的铺头较多,每到冬季有很多船只在此上岸,维修保养,当地群众约定俗成就叫拖船埠村。

从潜江市区往东南20公里,就到了与监利、仙桃交界的拖船埠村,此地四面环水、地势独特、水上交通便利、经贸十分繁荣,自古有“小汉口”之称。

拖船埠是潜江市最早引进马列主义、燎原共产主义火种的地区。这里成立了鄂中地区和潜江地区最早的党、政、军、学等组织和机构,有着潜江党史上的“八个第一”。

第一批党员。1924年2月,沔阳籍中共党员娄敏修、邓赤中等人奉董必武指示返回沔西开展农民运动。娄敏修利用走亲戚的方式广泛宣传革命思想。1924年7月初,胡幼松、廖林基等5名党员在东岳庙秘密入党,点燃了共产党在潜沔地区的星星之火。

第一个党小組。1924年冬,拖船埠下一个芦苇丛生的小岛上,廖林基带着几位积极分子举手宣誓,宣布中共拖船埠小组正式成立。

第一个农民协会。1925年冬,在廖林基、周忠健、周忠汉等积极分子的支持下,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组织起来,高举鲜红的旗帜,拿起锄头、大刀,向着一切剥削者和压迫者冲去。

第一支正规军。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任鄂中南部特委书记萧仁鹄带着工农武装力量向拖船埠转移。1928年元旦,萧仁鹄在拖船埠将监、潜、沔三县的工农武装进行整编,整编后称为工农革命第五军。

第一个湘鄂西边区红色政权。工农革命军进驻拖船埠后,1928年元月初,洪湖苏区第一个红色政权——沔西区苏维埃政府宣布诞生。

第一个中共潜江县委。1929年11月,在鄂西特委的指示下,在拖船埠正式成立中共潜江县委员会,由胡幼松任书记,张光福任副书记。

第一个潜江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2月,潜江县苏维埃政府在拖船埠建立,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与支持。

第一所列宁小学。1930年春,潜江县苏维埃政府在拖船埠开办列宁小学。学校吸收6岁以上的贫苦群众子弟免费入学,教授《共产党宣言》等革命论著。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曾两次到学校视察并发表讲话,县委书记、总口区委书记钱瑛曾到学校授课。

这“八个第一”使拖船埠成为了潜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一大批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贺龙、钱瑛、胡幼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光辉足迹,331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红色革命故事的传颂

革命先烈在拖船埠同敌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0年4月,时任潜江县委书记胡幼松不幸被敌人抓捕。为了逼迫他退出共产党,供出党组织活动情况及党员名单,敌人铡断了他的双腿,又将他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用铁丝穿着锁骨,抬着游街示众。胡幼松几次从昏死中醒来,仍振奋精神,沿途唱着《国际歌》,高喊‘杀了我一个胡幼松,中国的革命还是会继续,还是会胜利!……”

讲起拖船埠的革命故事,已有84岁高龄的刘四新依然记忆犹新。刘四新是拖船埠村人,当时年纪还小的他是儿童团的团员,胡幼松、李瑞清、孙光远的故事是他从父辈口口相传中听来的。这些故事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将这些故事讲给村里人听,以此缅怀先烈。

“眼前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9.24米,象征着拖船埠的革命运动自1924年开始,宽3.31米,象征着在这里牺牲的331名烈士。”在拖船埠村新建成的烈士纪念广场上,孙涛正在为来访人员讲解着拖船埠的故事。

30多岁的孙涛也是土生土长的拖船埠村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他,放弃了在外的优越工作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一边干起农家乐,一边宣讲村里的红色故事。

“纪念碑左侧不远处,有一个二十四烈士墓,这里就是当年24名烈士集体就义的地方,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讲到动情处,孙涛显得有些激动。

“今年村里的纪念广场建成后,经常会有人来参观学习,最多的时候一天来了12批次。”拖船埠村党支部书记朱从庆说:“烈士们长眠于此,我们后人一定要把他们的故事讲好,把拖船埠的精神传承下去。”

红色美丽村庄的蜕变

2021年,拖船埠村被纳入全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这个古老的红色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走进今日的拖船埠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稻田。沿着稻田中间笔直的公路往前走,宽阔的白色门楼上写着鲜红的“拖船埠”三个大字。穿过门楼,是一个烈士纪念广场,广场前竖立着红色五角星雕塑。透过雕塑,一座高大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耸立着。广场左右两侧的宣传栏里,记录着在这里工作战斗过的名人事迹。

自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来,拖船埠村拉开了建设的序幕。烈士纪念广场、老街改造修复、村庄环境整治、水系连通工程等一环接着一环。

拖船埠七里三分长的老街上,临街的房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外墙修整,熟悉的商号招牌又重新挂满了街头,依稀间仿佛能瞧见当年的繁荣。

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过程中,拖船埠村的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烈士孙光远的孙媳妇黄佩莹免费为村里建设添砖加瓦,党员周华雄把祖传的戏台捐献给村里,在外经商的刘四清则把老屋的使用权捐给村里用于开展红色教育。

党员义务干,群众跟着干。围观百姓纷纷自发前来免费干活,有的捐坛子,有的捐罐子,有的则把房屋免费提供给村里使用。

“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后续还将继续加大投入,继续推进红色美丽村庄、文物修缮、钱瑛纪念馆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招商,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生态科普基地、拓展训练基地、乡村旅游基地,让游客到拖船埠享受沉浸式体验,全力推进拖船埠红色美丽村庄向旅游乡村升级发展,真正把拖船埠的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渔洋镇党委书记王桂华说。

随着项目的逐渐落地,拖船埠村也旧貌换了新颜。黑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精致小巧的吊桥蜿蜒曲折。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广场上聚集了前来纳凉的村民。妇女们成群结对跳着舞,孩子们欢声笑语着玩耍。

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看着墓碑上的字念道:“二十四烈士墓”。稚嫩的声音在空气中漂浮,年幼的孩子或许并不懂这几个字背后的含义,但在那一刻,一颗小种子已悄然埋进了他的心。

猜你喜欢

潜江烈士广场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潜江方言疑问句研究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领悟潜江
历届潜江龙虾节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