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节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

2021-09-23徐丽萍

幸福家庭 2021年9期
关键词:节奏游戏情感

徐丽萍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美好的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鼓舞幼儿的进取精神,每个幼儿都需要音乐。节奏是音乐的脉络、精髓,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它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节奏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欣赏音乐效果的好坏。节奏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掌握好节奏还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因此,教师在对幼儿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节奏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节奏活动的意义、节奏活动开展的现状以及幼儿园节奏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论——音乐节奏活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一)节奏活动——快速感知音乐

音乐是表达人们抽象情感的媒介,需要被听者感知才能产生效果。而音乐节奏可以最直接、最具体地表现音乐,是幼儿感知音乐最直接的要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音乐节奏变成看得见、听得到甚至摸得着的实物,让音乐节奏活动成为幼儿感知音乐特点最快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二)节奏活动——培养审美感受

幼儿情感的产生是由审美对象引起的,还要受到其心理因素的制约。音樂是一种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艺术。音乐作品能把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转化为一种情感,而音乐作品的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能直接、具体地表现音乐,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帮助幼儿构成特有的审美经验。

(三)节奏活动——激发音乐情感

音乐是灵动的,音乐节奏本身是自然、真实地表露音乐感受和情感的要素。通过动作、语言、表演与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可以让幼儿学会理解音乐,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情感体验是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活动被教师变成了“音乐工厂”而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那么音乐活动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音乐节奏本身的节奏性、韵律性、生动形象性与幼儿相应的心理因素相互交融,达到和谐的统一,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

(四)节奏活动——提高注意力

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暂,并且容易随着时间分散和转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节奏活动时,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熟悉、节奏鲜明、合适的音乐材料,让幼儿愉快地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打击乐演奏,让幼儿跟着教师的步伐,全身心投入整个音乐活动中,既能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又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因此,在节奏活动中,教师应以节奏为载体,通过自身的表情、语言、手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采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从而达到节奏活动的目的。

二、析——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开展的现状

音乐节奏活动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当下幼儿园里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普通教师对音乐节奏活动的认识不足、把握不准,因此音乐节奏活动开展得较少。教师本身对于音乐节奏和音乐节奏活动的认识、理解不足,所以试探性教学居多,所开展的节奏活动不能很好地让幼儿领悟音乐节奏。其二,部分教师在活动中更多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没有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考虑幼儿是否快乐、是否愿意接受,在技能训练的节奏活动中,限制了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压抑了幼儿的情感。其三,教师总是运用重复的训练方式,导致音乐节奏活动变得枯燥、单调、形式化,无法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失去音乐学习过程中对美的感受和享受。

三、探——音乐节奏活动的有效开展方法

(一)注重导入环节,激发幼儿兴趣

在音乐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演示法。例如,在学习音乐《快乐的猫》时,音的不同长短表现出猫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集体欣赏、感知音乐中猫的不同性格,如温顺、可爱、帅气、慵懒等,然后出示一张大纸,根据节奏的不同画出不同的线条,让幼儿直观、准确地感知节奏的变化。又如,在音乐活动《找奶嘴》中,为了引导幼儿直接感知节奏、音乐的强弱和长短,教师可以通过敲击小鼓,让幼儿根据教师鼓声的强弱、快慢变化直观感受节奏,找到奶嘴。二是欣赏法。例如,大班音乐活动《唱给树的歌》的目标是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小鸟和树之间的情感、用欢快和哀伤的情绪唱同一首歌,通过这首乐曲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节奏变化感知情感的变化。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安静、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静下心欣赏整首乐曲,让幼儿感知节奏的变化,感受乐曲的情感意境。三是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往往会学得更愉快、更轻松。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设计有趣的节奏游戏,制定与音乐内容相符合的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音乐节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作品。例如,在开展《小老鼠打电话》歌唱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两个小伙伴正在打电话的情境,“喂喂你好呀,请你来到我的家”“好好我来了,马上就到你的家”。在一问一答有趣的打电话游戏中,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二)丰富教学方式,切实达成目标

1.图谱加节奏,帮助幼儿感受与理解。形状、色彩可以表现音乐中的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及结构。音乐艺术中的节奏型就好像视觉艺术中的图案,图谱教学法能形成一个作品良好的整体感或统一感。教师可以利用线条、图画等形式将歌曲的节奏形象地展示给幼儿,让幼儿可以结合图谱理解歌曲的节奏,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较难的节奏,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所表达的意义。节奏中的节奏图谱有曲线、线段以及图形等。对于年龄偏小的幼儿,最常用的是有具体内容的图像表示法。具体的图形不仅能让幼儿更容易记忆节奏,也可以增强幼儿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开展幼儿园大班歌唱活动《小螺号》中,教师可以用小海螺的图形表示《小螺号》歌曲的节奏,重音处使用尺寸稍大一些的海螺,弱拍处使用尺寸偏小一些的海螺,长音处用海螺加波浪线表示海螺吹出的声音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幼儿学习歌曲节奏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从而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2.语言加节奏,帮助幼儿记忆与强化。在课间或者晨间游戏时教师常常会引导幼儿玩一些手指游戏、语言游戏、问答游戏等,但是如果很长一段时间都重复地玩这些游戏,幼儿会产生厌倦。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些语言游戏与节奏相结合。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同一首儿歌给出不同的节奏型,让大班幼儿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节奏的奥秘。教师可以结合词组、短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幼儿探索语言节奏的规律。幼儿学习了不同的节奏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边拍节奏边说一个词,要求他们手口要一致、节奏要准確。经过这样的启发式练习,大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节奏感。例如,针对幼儿熟悉的古诗《悯农》具有朗朗上口且押韵的特点,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了创编节奏活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幼儿创编的节奏各不相同,有的幼儿拍的节奏是锄禾 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有的幼儿拍的节奏是锄 禾∣日当 午∣,汗 滴∣禾下 土∣。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幼儿对节奏的感知、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动作加节奏,帮助幼儿表达与创造。音乐中的节奏本身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那么如何将节奏化为有形呢?幼儿具有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还无法准确地掌握音乐的节奏,难以理解声音中的快慢。但有时教师会发现,当幼儿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跟着节奏点头摇摆,因此律动是帮助幼儿掌握节奏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也可以让幼儿学习一些节奏明快而又简单的舞蹈,让幼儿在舞蹈的过程中清晰地感知音乐节奏,还可以通过口令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一些动作,如踮脚尖走、拍手、挥手、鸭子走、跺脚、小兔跳等,调动幼儿的各个身体感官加入活动中,从而加深幼儿对音乐节奏的直观感受。

不同节拍的音乐,其风格各具特色,审美体验也完全不同。2/4拍或4/4拍的进行曲,可以通过行进踏步让幼儿认识它的节奏和速度,如歌曲《郊游》;快速八分音符的节奏感可以通过跑步动作认识并表现,如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3/4拍柔和的节奏,可以让幼儿模仿风中摇摆的树枝和天空飘荡的云朵感受节奏,如歌曲《小鱼的梦》。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节奏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的节奏。教师应该深入挖掘音乐节奏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契机,合理统筹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能大胆地表现自我,从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节奏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认知,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节奏游戏情感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YOUNG·节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