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民营经济形成稳定良好预期
2021-09-23董煜
董煜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反垄断、教培治理、信息安全、共同富裕等问题,市场上出现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解读,有的甚至危言耸听,对各方预期和信心造成一定的干扰,对此要认真辨识、及时纠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表示,“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这一点,没有变,也不会变。
当前,迫切需要引导各方正确认识和把握大政方针,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第一,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需要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国家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中央多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產安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继续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将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要全面准确解读好政策信号,明确只要是守法经营、合法所得,都是安全的财产,在中国可以放心地创造财富,鼓励企业家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
第三,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根据客观需要加强监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守住安全底线。一些平台企业的野蛮生长,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个人隐私,带来了经济金融风险,对此要划出必要的红线,及时敲响警钟。面对可能的风险隐患,健全监管体制,堵上监管漏洞,是所有国家都需要的治理改革,并不是只有中国才做的事。
第四,反对资本无序扩张,是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垄断没有所有制之分,“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恰恰是为了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的市场环境,恰恰是为了把更多的阳光雨露引入大树之下,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成长空间,而规范的环境对平台企业自身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是有益的。
第五,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是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改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这并不意味着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并不意味着把效率置于公平之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低效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明确的路径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当前经济形势下,要格外重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期,随着夏季疫情反弹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济形势严峻性上升,企业发展可能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民营经济形成稳定良好预期,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