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错教学法在医学生心肺复苏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3马玲黄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8期
关键词:心肺评判医学生

马玲 黄健

[摘           要]  目的:探讨示错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98 名医学生分为实验组(49名)和对照组(49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示错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格局。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的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81.63%~95.92%的医学生认为示错法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示错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术技能操作的教学质量,培养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关    键   词]  示错法;心肺复苏术;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80-02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心脏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心肺复苏操作步骤主要包括:确定施救周围环境安全—判断患者意识—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体位摆放—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示错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通过展示错误和剖析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错因,在纠错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避免重蹈覆辙的教学方法[1]。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心肺复苏成功率,我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运用示错教学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本院2016级、2017级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共98人为研究对象,所有医学生均为参加全国高考统招入学。其中对照组49人,实验组49人,均为女生,两组医学生在生源、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师进行示教讲解—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总结,根据实验室条件,借助“心肺复苏智能训练系统”,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并熟练掌握。同时结合多媒體、录像片及校园网络等形式加以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新的技术动态。实验组采取示错教学法即医学生在“示错—析错—纠错—总结”的过程中,激活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培养急诊临床思维。具体如下。

1.课前准备

按照授课计划安排,心肺复苏实践课时共计6学时,其中实践练习4学时,实践考核2学时。教学前1周,将心肺复苏实践教学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实验组,预习对照教材讲述操作步骤,同时利用各种资源(图书馆、网络等)查找相关图片及影像资料中的操作方法自行练习。将实验组按照心肺复苏的主要步骤分成6组,每组8~9人。

2.教学实施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五步纠错法:第一阶段:设计示错环节。在心肺复苏实训课前,教师针对学生易犯错误操作汇总设计示错环节。如:(1)判断进行心肺复苏的环境要求,要求进行心肺复苏环境安全的重要性。(2)准确判断意识方法,将拍打双肩理解为拍打双胸;触摸颈动脉手法及颈动脉的解剖位置等。(3)按压位置不准确,按压姿势如按压手臂未伸直、深度未达到5~6CM、频率大于120次/分或者小于100次/分等错误。(4)气道打开不充分或气道打开手法错误,如打开气道变成“掐脖子”、耳垂与地面或硬板床角度不对等。(5)进行人工呼吸时出现漏气、潮气量不足等。将这些学生常犯错误整合在操作程序中,展示给学生。第二阶段:按照教学大纲找出示错环节考查的知识点。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对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有了初步印象。在实训教学中,教师针对医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流程、操作手法等现场操作,医学生仔细观看后安排学生指出错误操作之处,引导学生认真反思错误的过程,探究产生错误的根源,明确正确操作的意义,便于学生在后续的操作练习中能更加规范准确有效,建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诊思维。第三阶段: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背景,特别是在授课计划中要求操作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比如:按压的有效性即深度、频率及胸廓回弹的控制;按压与人工呼吸频率等,医学生借助“心肺复苏智能训练系统”重复多次练习。一方面医学生能够准确记住按压部位及按压相关数据等,另一方面提高了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第四阶段:反思错误原因。全面分析错误的原因: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操作流程颠倒、操作手法不规范等。第五阶段:纠错练习,针对医学生自身实际情况,首先自我剖析错误操作的原因,各抒己见,打破学生已有的思维均衡,暴露思维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评价

1.实验组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自制问卷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度、操作步骤的熟练度、操作技能的规范度、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发放调查表98份,回收98份,有效回收率100%。

2.考核成绩

操作考核参照我校自编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满分100分,比较两组医学生的技能操作平均成绩。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一)示错法有利于提高急救基本技术实践教学质量

传统急救基本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导致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而示错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示错—析错—纠错—总结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形成“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集中精力观察教师的错误操作并为教师纠错,同时结合自己的技能操作,不断进行自我评价,从中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纠正方法。在示错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表2可以看出,医学生通过示错教学法提高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度为91.84%;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练度、规范度为89.80%。

猜你喜欢

心肺评判医学生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心肺复苏纳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补课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星与花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