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1-09-23杨菲兰俊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8期
关键词:思政课爱国主义思政

杨菲 兰俊才

[摘           要]  高校思政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是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必然举措,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内在要求,是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关键环节。然而,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仍然面临学生思想认识“浅表化”倾向、教师理论研学“深度化”不足、教学模式“创新度”不强等困境。因此,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方面进行改革,能更好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开花。

[关    键   词]  爱国主义;思政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06-02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探索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1.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爱国”,强调在培养人才中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当前正值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能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将国家发展建设与自身成长成才结合起来,顺应时代要求。与此同时,创造性地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是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2.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而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也是铸魂育人的第一课堂。“00后”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影响,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对传统的理论说教不感兴趣,对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式有热情。在实际思政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帮助学生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关注校园焦点和社会热点,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因此,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能够有效解决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关键环节。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探索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立体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的育人价值,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涵养爱国情怀,胸怀报国之志。与此同时,也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切实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性,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困境

思政课在培育人才、传播思想理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大量研究者的探索,思政课在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中教育效果和价值初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障碍。

1.从学成层面看困境:思想认识“浅表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思政课在各大高校迎来了“春天”。但是,部分学生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政教育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他们愿意将大量的時间用于专业技能训练,认为专业技能能够为他们以后就业带来既得利益,而思政课能给他们带来的效益不明显,对未来自身发展和专业进步影响不大。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也没有深切的体会,认为只要做好分内事情就是爱国的具体体现,没有进一步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对思政课的学习和爱国主义的体会往往浅尝辄止,尤其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做深入的领会和学习,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度融合。

2.从教师层面看困境:理论研学“深度化”不足。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必须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引路人。但是目前,高校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学习研究不深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未能很好地重构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挖掘不够深入,对其科学内涵、价值意蕴、核心要义等理解不够透彻,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储备底气不足,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容易片面化,难以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爱国主义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以力量感召的方式进行言传身教,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理论储备的知识底蕴,就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能通过真情实感感召学生,不能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3.从教学层面看困境:教学模式“创新度”不强。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焦点,良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效不如预期。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与受欢迎程度不成正比。新时代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希望通过独特、新颖的方式来学习新知。尤其是课堂内容的思想性匮乏导致课堂枯燥无味,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难以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通过大量讲授知识让学生理解,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打动学生。如充分运用情景体验法、任务驱动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等,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领会,深刻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能在思政课学习中涵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

猜你喜欢

思政课爱国主义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