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数学分组教学的尝试
2021-09-23蔡旭东
蔡旭东
[摘 要] 數学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数学教学的学情,不能适应现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及心理状况。要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尝试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体验者。为此,针对目前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学生素质等问题的分析,结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进行分组教学模式的探索,力求找到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分组教学;协作学习;作用;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74-02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要求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教师有步骤地进行逻辑推理,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例题展示,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数学课程中的课程内容和相应的数学方法。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致使整个教学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容易导致学生在往后的学习过程及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应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能简单模仿,依葫芦画瓢。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目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规定作业,然后通过卷面考试来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课堂教学采取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从定义到定理,从定理到推论,从例题讲解到学生习题的训练,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地听、记和练,这样必然会使学生觉得课程无比枯燥乏味,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甚至还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并不是万能的,对很多课程或章节的教学也并不一定适用。
(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是不可规避的,再加之招生专业的不平衡,致使高等数学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合班上课,即同一教学班级有三个甚至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由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导致数学课时量的减少,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由于专业不同,合班上课的课程内容比较难以取舍;课时的减少,使很多基础性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也不能完成;学生基础不同致使部分学生经常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久而久之,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和积极性都不强。高等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教学内容更多偏重理论和抽象,同时例题也不能代表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不足,即使在课堂上听“懂”并“理解”,也是难于处理某些习题和实际问题,这也使得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自信,失去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源素质的差异又使另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教师的进度太慢,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
教与学的矛盾由于各种原因更加突出,如何改进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代高职教师广泛关注且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之一,笔者就此进行了分组教学方式的尝试,以此改进和完善数学教学方式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的尝试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关注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还是根据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要求讲授相关知识,相比之下,分组学习就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每个学习小组再延伸到每位学生,进而促使学生互相督促和互相学习,达到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理解和共同进步的目的,同学之间通过讨论或一个同学主讲,其余同学提问,教师适时的答疑解惑,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二)重点突出学生的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辅之教师的答疑解惑
分组学习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以免学生无所事事,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自主学习的平台,能充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进步,同时能把课堂上的问题延伸到课外,利用业余时间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也可以把课外出现的问题通过小组整理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分析、点拨,由教师答疑解惑再给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参与和干预。
(三)分组教学的具体实施
1.恰当分组,对新生首先作一次数学测验,大体上对学生进行分类:优、良、中、差,结合班级人数分成6~10组,每组人数不少于6人,不多于10人,主要分组方式为“1优+2良+2中+1差”或“1优+2良+1中+2差”,实际分组按班级的实际情况再适当调整,每组组长由教师指定或由组内推选产生。
2.教师事先安排好下一节课各组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各组要完成的课外习题。
3.课堂上教师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学习方法作适当的讲解或示范(10~15分钟为宜),然后学生组内互相监督和督促先独立完成学习和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答疑,组员之间可以互相讲解、提问、释疑。对于组间在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由各小组长或小组长指定小组成员整理成文字进行组与组之间交流解决,还解决不了的在下一节课前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安排时间给予解答。对于帮其他组解决问题的小组全体成员给予加1~5分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