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cam软件应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23杨保香
杨保香
[摘 要] 专业课程教学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总则。主要阐述Master cam软件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传授学生理论和工程实际应用知识的同时,如何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使该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26-02
一、现状及目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立德树人是重中之重,把德育作为学校育人的“第一要务”,育于民族、国家、社会、人民有益之人。因此现阶段,作为专业教师的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将所教授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融合,深入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位。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即在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的指引和理想信念的树立。针对我所讲授的Master cam软件应用课程,这类课程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同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二、课程思政融入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需要对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在单元教学目标中加入德育目标,同时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案例进行授课。需要注意的是德育目标要在可增加的部分增加,防止生拉硬扯,过犹不及。进一步分解知识要点,精准挖掘育人元素,确保落实育人目标,实现育人效应。
其次,深入挖掘与思想政治理论相融合的教学案例,以讨论的形式嵌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中。例如讲到“复杂零件的三维建模”的时候,看到零件模型后学生马上就露出了畏难的情绪,此时教师应该立刻带领学生回顾二维知识,把三维零件分解成若干部分,把每个小部分搞清楚后,由部分再组合成整体,学生马上就豁然开朗。此时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告诉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一路前行。遇到困难一定要认真分析,化繁为简,不能退缩,办法总比困难多。
最后,通过相应的案例启迪学生,如前文的案例,就可以用总结的方式告诫学生,平时说话、做事情要讲究方式方法,培养自己“化繁为简”的能力,比如和人交流的时候,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事,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避免误会。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可以达到修身养性、润物无声的目的。
(一)实践内容
Master cam软件应用课程共计24课时,将所授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入情况汇总如下:
(二)实践过程
我们在进行Master cam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时,按照所传授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关联深入挖掘、拓展该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讲每一个知识点时按照上表列出的内容,完美地融入思政元素,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包括日常行为规范,我们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指导学生,如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是敬业精神的完美体现,时刻提醒教育学生学习、成长、做人、做事、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同时授课教师也要明确回归“育人”的初心。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思政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在对所授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课程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将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性表现出来。比如开始绘图的时候严格要求学生按图上标注的尺寸绘制,完成后也要按实际去标注,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按图示大小绘制或者随意标注,一定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教学中可以播放短视频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注重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型人才。
(三)实践主线——工匠精神的培养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紧贴这一主旋律。比如在授课时可以引入讨论话题“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最后以小组展演的形式分享结果,其他小组同学边学习边给予评价。再比如,观看视频《中国第一打磨匠——洪家光》,让学生知晓洪家光作为一线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航空发动机叶片罐顶、榫头制造精度由0.02毫米提升到0.005毫米,这项“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摘取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学习“大国工匠”的历练过程,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含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并结合讲授内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情感激发,使学生產生情感共鸣,让“工匠精神”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四)实施保障——师资队伍的强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因此课程组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要坚持四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让学生明白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课程组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充分运用课程组讨论、老教师的传帮带、在线学习、教材教案的集体探讨、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确实把思想引领融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三、课程思政融入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把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后,发现效果非常好。由于我们融入思政元素的时候不是物理焊接关系,也不是生拉硬拽堆砌过程,我们像把盐溶于汤中一样,自然溶为一起,这样学生能自然接受授课内容,认为是课程的一部分,同时课上能产生很多情感共鸣,优秀案例的解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总之,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达到了修身养性、润物无声的目的,真正将该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出该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9-02-2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Z].2020.
[3]邱峰.融入思政教育的应用型实践课程路径探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3).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