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作用
2021-09-23田丽
田 丽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大连 11603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以炎性滑膜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发生与营养不良、静脉栓塞等有关[1]。至今为止,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并无特效疗法,一般遵照慢性病的管理原则,进行诊治[2]。其中,患者自身疾病护理水平是影响疾病控制效果的一大因素[3]。对此,本文以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为时间段,选择200例患者且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探究系统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1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②年龄30~80岁,男女不限。③认知精神正常。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②年龄超过80岁或者年龄低于30岁的患者。③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障碍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失语失聪、无法正常交流者。对照组,63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在32~78岁,平均(55.91±4.92)岁;病程在1~15年,平均(7.92±2.01)年;受教育年限在5~8年,平均(7.12±0.24)年;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4]制定的关节功能分类,54例轻度,37例中度,9例重度。研究组,60例男性,40例女性;年龄在31~75岁,平均(54.28±5.02)岁;病程在1~17年,平均(8.21±1.74)年;受教育年限在5~9年,平均(7.09±0.41)年;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关节功能分类,51例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宣教,简单介绍疾病知识,并且根据治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
1.2.2 研究组 在常规宣教的同时,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掌握患者的文化程度,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关于疾病的知识,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等,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认真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②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该病的病程较长,加上容易反复发作,很多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以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为显著表现,对患者临床治疗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生存质量。故此,待患者入院后,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综合评估其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讲解负面情绪带来的危害,引起患者的重视,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组织其与病友交流,消除陌生感及恐惧感,促使内心保持舒适状态。另外,邀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用成功案例鼓励支持患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及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及精神上的支持,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安慰患者,让其感受到温暖与尊重,消除负面情绪。③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系统健康教育中,功能锻炼教育是重点,对患者康复有很大帮助,可缓解病症,改善生存质量。第一,避免不利因素,向患者说明哪些是对疾病存在不利的因素,如精神刺激、环境潮湿以及寒冷气候等,尽量避免,以免诱发或者加重病情。第二,急性期功能锻炼,如果处于急性期,要求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关节制动,症状减轻后,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被动运动四肢关节,或者配合红外线、热敷、推拿以及热浴等理疗,有助于病变关节充血及水肿吸收,松弛肌肉。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度运动及负重,注意休息时的体位。通过积极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关节组织营养状况,预防关节畸形,对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期,尽可能避免关节受压,关节保持伸展位,若是处于不适体位、姿势下,容易诱发肢体挛缩等系列并发症。第三,亚急性期功能锻炼,如果处于该阶段,护理的原则应该遵循运动关节,维持关节活动度,以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增强肌力训练,维持伸屈肌力平衡,适当卧床休息,结合全面且主动的运动锻炼,保持、改进关节及肌肉功能。例如,做关节操,每日1次,随后过渡到每日2次,每次1~2 h;局部按摩,遵循由轻到重的原则,每一关节按摩10 min。第四,慢性期功能锻炼,此阶段重点在于预防、纠正畸形,保持良好坐、行与卧姿势,合理安排工作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度活动关节,适度用力,以免关节疼痛。④日常生活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以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合理搭配膳食结构,保证每日营养达标。同时,控制体质量,防止肥胖,以免加重关节负荷。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讲解烟酒的危害,让患者自觉戒烟戒酒,避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及质量。另外,早晨起床后,热水浸泡僵硬关节,改善血液循环,对功能锻炼有帮助。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⑤用药健康教育。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而正规用药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说明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一旦出现异常,应该调整用药方案,或者是停药。叮嘱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也不可擅自停药,注意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强调用药时的注意事项,以免引起意外事件。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迅速缓解炎症所致的症状及体征,但是,长期用药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胃肠道反应以及肾脏损害等。对此,叮嘱患者饭后用药,饭前应用胃黏膜保护剂,观察有无出现胃肠道反应。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SF-36)[5],评估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总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与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值越高表示负面情绪越明显。④根据自制的问卷表,调查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涉及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和预防保健等,满分100分,85~100分表示优,70~84分表示良,60~69分表示可,低于60分表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健康教育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上升,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n=100,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n=100,分,)
2.2 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疾病掌握程度调查,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受累关节表现为肿胀与疼痛等,晚期则以关节强直、畸形及功能障碍为显著特征,病理改变促使受累关节滑膜炎从急性状态转变为慢性的过程[9]。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容易累及到血管、心、肺以及神经等,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社会与家庭负担[10]。
本文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与疾病知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我们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中,采取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且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相比常规宣教,系统健康教育大大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可开展性,采取新的形式提高健康教育的吸引力,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系统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完善,注重知信行的教育,提高护理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