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23王伟张海琼赵波陈波刘龙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5期
关键词:侧卧位入路置换术

王伟 张海琼 赵波 陈波 刘龙金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部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得到显著以及安全的治疗效果。20 世纪中期,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长期疗效良好,年轻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结果也相对优良[1]。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逐渐发展,假体材料技术得到逐渐提升,髋关节假体的设计也逐渐优化,既能够使患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稳定性增强,又能够使患者的关节界面的磨损程度大大降低,还能够使假体生存率明显提升。近些年来,通过微创手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住院时间,预后效果优良,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2]。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关注的微创入路方式,本次研究,作者抽取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6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对照研究,分析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6~79 岁,平均年龄(68.64±3.46)岁;男18 例,女12 例;因行走时跌倒受伤患者12例,高处坠伤6例,交通事故伤1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5~81 岁,平均年龄(69.72±3.76)岁;男19 例,女11 例;因行走时跌倒受伤患者10 例,高处坠伤67 例,交通事故伤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在同意书上签字,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中成功麻醉之后,采取侧卧位,对手术区域的皮肤进行消毒杀菌。

观察组患者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进行治疗,在患者的髂前上棘下以及髂前上棘外侧各2 cm 处起做一长约10 cm 的纵行切口,逐层切开患者的皮肤、皮下以及阔筋膜,在切开的同时,要保护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功能。从中间将阔筋膜切开,分离肌纤维,向外牵引暴露间隙,切断以及结扎患者的旋骨外侧血管升支,将股直肌以及阔张肌的筋膜切开,暴露出患者的股外侧肌,切除关节囊上方脂肪垫,暴露出关节囊,并将其切开,使用电刀分离内侧股骨颈,股骨颈在全部暴露后,需要进行45°截骨,将股骨头取出后,使用股骨头取出器,除去股骨圆韧带以及周围碎骨,使用拉钩充分显示出来患者的髋臼,然后对其进行打磨,松质骨面在渗出新鲜血液之后,对试模进行冲洗,调整前倾角和外展角的角度,然后安装臼杯,根据臼杯的稳定性,确定是否适用螺钉进行固定,然后安装高交联聚乙烯内衬,患肢进行外旋、后伸,在股骨近端中插入1 枚直骨撬,先使用最小号髓腔锉进行逐级扩髓,直到合适为止,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将股骨柄假体插入髓腔,并将其进行压配紧实,然后安装股骨头假体。在髋关节复位之后,检测患者的稳定性以及屈伸活动满意程度,然后常规冲洗手术区域,清点纱布以及手术器械,然后逐层缝合患者的阔筋膜以及皮肤。

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在患者的髋关节后外侧做一个长约10~12 cm 的外侧切口,切口上段沿臀中和阔筋膜张肌间隙进行分析,切口下段将髂胫束到大粗隆进行切开,钝性剥离患者的大粗隆上的滑膜组织,牵开臀大肌以及髂胫束,屈曲、内旋下肢,显露出外旋肌群,并将其切断,钝性分离髋关节囊,将其显露出来,并切除,将股骨矩保留下来,使用摆动锯进行截骨,使用取头器将股骨头取出,对股骨头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后,之后的手术操作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患者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临床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入路方法的选择,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入路方法一般包括: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3]。侧卧位前方直接入路是一种经过肌肉间隙以及神经间隙的微创入路方式,对于肌肉、肌腱以及神经无任何损伤。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为需要使用专用的骨科手术牵引床,手术比较复杂,所以,并没有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4]。近些年来,通过逐渐改进全髋关节微创技术、微创工具以及微创假体,医生可以在能够后伸下肢的手术床上,采用仰卧位的微创直接前方入路方式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5]。以微创直接前方入路方式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快、低脱位风险发生率较低、治疗满意度高。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通过仰卧位进行微创直接前方入路,手术人员需要通过专项培训,手术难度相对较高[6]。

侧卧位微创直接前方入路中,患者术中采取侧卧位,和仰卧位相比,侧卧位的优点众多,主要包括[7]:髋周肌肉会因为重力而下垂,不会挤向切口,可以更加直接并充分的显露出髋臼,对于下肢后伸内收以及外旋十分有利,充分暴露出股骨近端,对于较瘦的患者来说,使用侧卧位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在术中只使用普通的手术器械也能够完成手术,且该术式无需手术床后伸下肢显露股骨近端,只使用普通手术床就可以完成手术治疗侧卧位微创直接前方入路手术在固定后,在不需要特殊的调整,进而缩短手术时间[8],避免因为体位频繁变化,导致患者发生手术感染,而术中采用侧卧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主治医生,髋臼杯和股骨柄的置入的正确与否与手术效果无影响,并发症概率显著降低[9]。

本次研究,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患者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指标可以明显改善,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吴晓东[10]的研究结果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符。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可以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以及预后情况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侧卧位入路置换术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反肩置换术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