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吸氧在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21-09-23朴俐娜
朴俐娜
呼吸衰竭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低氧血症,该类患者的PaO2和血氧饱和度会低于正常水平,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有效治疗,会导致该疾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1,2]。目前对于低氧血症主要采用氧疗方法,临床以面罩吸氧、无创通气和经鼻高流量吸氧3 种方案[3]。而经鼻高流量吸氧属于新型疗法,广泛应用于呼吸治疗中,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根据人体生理需求将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湿化,同时也可以精确供氧浓度[4]。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经鼻高流量吸氧可以使吸氧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5]。本院选取50 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进行更进一步探究,并将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9 例;年龄48~73 岁,平均年龄(63.8±4.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4±1.1)kg/m2;合并肺部感染6 例,重症肺炎3 例,咯血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1 例。研究组男11 例,女14 例;年龄46~77 岁,平均年龄(64.6±5.8)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7±1.3)kg/m2;合并肺部感染7 例,重症肺炎4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呼吸衰竭低氧血症[6];②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③血流动力学稳定。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药物等常规治疗。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在8~10 L/min,参数调整时要结合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末梢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约在88%~95%,持续吸氧时间约>16 h/d,高流量鼻导管使用时间>5 h/d。0.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间断性给药方式,对患者的气道进行雾化湿化,按时对患者进行药物雾化从而稀释患者的痰液。待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后对其进行双鼻塞湿化吸氧,氧流量2~5 L/min。
1.2.2 研究组 患者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鼻塞大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调节缺氧治疗时的氧浓度及流量,氧流量为40~60 L/min,氧浓度调节为50%~60%,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节湿化治疗仪温度约在34~37℃,化痰药物通过雾化面罩和中心压缩空气进行给药,待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后对其进行原双鼻塞湿化吸氧,氧流量约2~5 L/min。在进行吸氧前连接好呼吸湿化治疗仪的管路,根据患者鼻孔内经的情况进行鼻导管选择,以小于患者鼻孔内径1/2 为宜;在患者的鼻前庭进行塞固定,鼻导管的头带固定时松紧可容纳两指为宜,为避免和减少鼻导管压迫造成的鼻部不良情况,本次选用的是本院自行设计的泡沫敷料立体鼻贴;对氧流量及浓度进行调节,防止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及回路通畅。患者进行缺氧治疗时要密切检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如果持续治疗30 min 后患者的循环氧合情况与治疗前无差异,甚至出现持续低氧的情况,则需进行气管插管。在对患者进行缺氧治疗期间对湿化罐内的液面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现异常,添加水量时不得高于最高水位线,对湿化液的温度进行调节,避免对患者的气道黏膜及防御系统造成破坏,并及时倾倒冷凝水。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及时给予排痰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不同时间段(治疗前及治疗2 h、6 h、24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HR 及RR。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可进行自主呼吸,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氧疗时间明显缩短,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体温在37.5~38.0℃;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7]。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H、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24 h 后,研究组患者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 h 后,研究组患者pH 及PaC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 后,两组患者pH 及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1 cm H2O=0.098 kPa
表2 两组患者HR、RR 比较(,次/min)
表2 两组患者HR、RR 比较(,次/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HR、RR 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R、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24 h 后,研究组患者HR、R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低氧血症是呼吸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预后效果。气管插管不仅属于侵入性操作还会给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该方案虽然可以使患者的循环氧合状态得到改善,但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是不可忽视的,镇痛药物的使用还会导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经鼻高流量吸氧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方案,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组成主要包括高流量输出装置、加温加湿及鼻塞系统,可以使输送给患者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处理,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8,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24 h后,研究组患者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 h 后,研究组患者pH 及PaC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 后,两组患者pH 及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24 h 后,研究组患者HR、R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鼻高流量吸氧可降低吸气阻力,减轻呼吸做功,还可以使呼吸期肺泡塌陷情况得到明显控制,该方案可以保护呼吸道纤毛功能,促进分泌物排出。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经鼻高流量吸氧,可显著改善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临床疗效,控制患者的HR 及RR,稳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