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对“三高”疾病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1-09-23苗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三高高血压病患病率

苗莉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00)

0 引言

我国高校教师已达167万人,是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核心力量。目前高校教师面临竞争激烈的职场,生活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其身体健康问题正日益突出。有研究显示: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63岁,而同期人口平均寿命为70岁[1]。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现象时有发生,实堪忧虑。在高校教师群体中除亚健康状态、恶性肿瘤等疾病明显增加外,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及相关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备受关注。

“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心脑血管组织发生变化为主的综合性代谢障碍性疾病,高校教师是这类慢性疾病发生率较高且集中的群体[2]。为此,准确把握高校教师对“三高”的认识现状、高校教师“三高”发病特点等,将为更好地做好高校教师慢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8~9月对北京市某高校教师年度健康体检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4386份,收回4383份有效调查表,回收率为99.93%。其中男1678人,占比38.28%,女2705人,占比61.72%;年龄34~72岁,平均49.25岁,≥60岁为30.80%。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取统一的调查问卷和方案,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三高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状况设置。均在体检中等候时间完成调查问卷填写,可自行填写,或者在医务人员讲解后填写。问卷内容包括4个方面的相关问题:①对“三高”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②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否能根治;③被确诊者是否能够坚持正规治疗;④哪些方法可以预防“三高”。

1.2.2 血压测量和血脂检测:血压测量前须静坐休息5 min,测量前30 min避免吸烟饮酒和剧烈运动。血压测量采用欧姆龙HBP-9021型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血压超过140/90 mmHg者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至少间隔1 min,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空腹血糖、血脂测量采用东芝TBA-200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为:血浆空腹血糖≥7.8 mmol/L;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为:高总胆固醇血症:CHOL≥5.2 mmol/L,高三酰甘油血症:TG≥1.7 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3.2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C≤1.0 mmol/L。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在4383份回收问卷中,有80.10%的人对“三高”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充分,56.76%的人能正确回答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不能根治,被明确诊断者中有33.11% 的人能够坚持正规治疗并定期去医院复查,在未特别提示的状况下,有56.54%的人较准确回答预防“三高”方法包含戒烟限酒和控制体重。

2.2 体重检查结果。4383名体检教师中身体超重总发生率为38.15%(1672名),男性808人发生率(48.15%)高于女性的864人患病率(31.94%)。身体超重率随年龄的增长稍有增加,<60岁人群的发生率为29.57%,≥60岁老年人群的发生率为51.12%,各年龄组之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383名高校教师身体超重发生率

表1 4383名高校教师调查问卷结果(n,%)

2.3 高血压检查结果。4383名体检教师中高血压病总患病率为23.20%(1017名),男性519人患病率(30.93%)高于女性498人患病率(18.41%)。高血压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老年的患病率最高达48.22%,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4383名高校教师高血压病患病率

2.4 血糖检查结果。在4383名体检教师中,空腹血糖异常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4383名高校教师血糖异常发生率比较

2.5 高血脂检查结果。在4383名体检教师中,血脂升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4383名高校教师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

3 讨论

医学临床上“三高”概括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病理状态的表现,也称“代谢综合征”。“三高”是诱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发病率随着都市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逐年上升,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其生活质量,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对知识分子人群构成了严重威胁。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2.9亿名心血管病患者,其中高血压2.45亿人,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00万人[3]。

本次调查发现,4383名高校教师中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80.10%,但能正确回答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不能根治的人则下降为56.76%,能正确填写戒烟限酒和控制体重来预防“三高”疾病的就下降为56.54%,而在被明确诊断之后能够坚持正规治疗并定期去医院复查者仅为33.11%,呈现依次降低的状况。这表明知晓率较高,但相关知识相对笼统,不够深入和具体,甚至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而以规范治疗为代表的执行力则更低,这是知识分子人群的疾病特征,也是其每每发生意外状况重要原因所在[4]。

3.1 提醒警醒组织化。教师健康是教育质量的保障和基础条件之一,也是更好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及《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在高校的具体体现[5]。针对高校教师人群对“三高”疾病的认识及健康管理执行力度的问题,高校要将教师健康管理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各项医学服务宣教,应大力借助5G、微信等现代传媒工具和渠道,大力宣传包括“三高”在内的科学健康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通过工会、校医院等多种渠道加大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资源的投入,真正做到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降低大病的发生率,防范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6]。

3.2 治疗康复生活化。针对“三高”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应着眼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可根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开展治疗康复工作,并考虑教师群体的生活习惯,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2019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中对未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所提出的7项预防措施进行教育和管理,包括饮食、戒烟、体力活动、胆固醇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以及阿司匹林的使用[7]。这需要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传输同步实施,在健康管理过程中还要及时检查和反馈效果,期间需设置一定针对性问题,了解患者的掌握和执行状况,然后依据患者的掌握程度和执行力度做出相应调整。

3.3 健康关心人性化。根据高校教师人群的特点,更适合于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即个体化生活习惯干预。个体化健康管理计划依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使患者坚持健康行为。设置个体化的干预方式,促使患者改变行为[8]。在高校健康管理实践中,给明确诊断“三高”的患者建立健康跟踪档案,加强与校医院、三级专科医院的互联互通,真正把“三高”疾病的管理落到实处。要根据全民健康信息化的要求,加强交流沟通,做到医护人员的主动管理与患者的自觉管理相结合,更好提升其自我效能感,让高校教师获得更多健康管理的社会支持。

猜你喜欢

三高高血压病患病率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三高”人群可多吃空心菜
“三高”让哪里最受伤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