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WI技术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其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09-23李立超陆萌冯锦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8期
关键词:缺血性检出率血栓

李立超,陆萌,冯锦荣

(信宜市人民医院 影像科,广东 信宜 525300)

0 引言

脑卒中主要是指因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弥漫性或者局限性脑功能缺损,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种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是目前全世界致人死亡的第二位致死疾病[1]。尽早发现急缺血性脑卒中及血栓形成,及时实施溶栓治疗,能有效帮助缺血脑组织及时获得血液再灌注,降低因缺血造成的损伤[2]。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属于一种磁共振对比成像技术,但其与常规MR检查序不同,SWI的对比剂主要是人体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这种天然的内源性对比剂使得SWI可以无创、安全的将低流速静脉、动脉显示出来,同时该技术因为对血红蛋白的铁质沉积、代谢物也较为敏感,可以将血管内的血栓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治疗时提供有效依据[3]。本研究进一步探讨SWI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责任血管及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经临床诊断与影像学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开展研究,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86~28岁,平均(56.25±4.03)岁。本研究已经取得医院医学伦理会的同意批准。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②临床表现均为昏迷、活动受限、突然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能等;③所有患者在进入医院的3 d内实施临床诊断、MRI检查、CT平扫等证实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④发病时间均在24 h之内;⑤死灶均位于大脑中的动脉供血区;⑥MR检查结果显示DWI序列呈现为高信号,ADC序列呈现为低信号。

(2)排除标准:①影像质量清晰度不够,影响诊断结果;②并发脑出血、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者;③因非动脉血栓导致脑梗塞者;④存在MRI扫描禁忌证者。

1.2 检查方法。采取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头颅DWI、SWI等临床检查。①DWI:采取平面回波成像技术扫描,设置扩散敏感系数值为0计1000 s/mm2,检查层厚为6 mm,层间距为1.8 mm;FOV为240×240 mm。②SWI检查:设置参数TR29 ms、TE20 ms,检查层厚为2 mm,翻转角为15°,进行无间隔的连续扫描,覆盖患者的全脑。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完成SWI扫描之后,自动获得磁矩图、最小密度投影(MIN—IP)、相位图及SWI图。采取SWI-mIP图观察患者的颅内动脉血栓情况。检查的责任血管段主要有ACA、MCA[M1段(水平段)、M2段(岛叶段)、M3段(侧裂段)]、PCA。分别统计M1段、M2段、M3段的血栓情况。所有图像均在GEADW4.5工作站上处理分析,并自动生成最小密度投影(MIN—IP)。由2名具备高年资的神经影像专业医师进对SWI图像进行独自评价,直到2名医师评价结果一致为止。本研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

1.4 梗死面积测量。定义DWI高信号、ADC低信号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选择DWI图像上病灶中心的最大层面,同时将梗死灶边缘勾画出来,采取软件自动计算梗死面积,若为多发梗死灶的,应当对各个梗死灶面积进行求和。根据梗死灶的面积划分病例,即分为小梗死灶(面积小于3 cm2)、中梗死灶(面积3~5 cm2)、大梗死灶(面积大于5 cm)。

1.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取χ2检验对比血栓检出率,数据对比有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 SWI血栓检出率情况分析。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RM、CT等各项技术确诊有13例为ACA供血区梗死,25例MCA供血区梗死(M1 6例、M2 6例、M3 13例),20例PCA供血区梗死,检出率100%。而SWI技术诊断,通过DWI图像判断梗死部位,有11例为ACA供血区梗死,22例MCA供血区梗(M1 4例、M2 6例、M3 12例),22例PCA供血区梗死,SWI血栓检出率为94.83%(55/58)。两种的血栓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WI血栓检出率情况分析[n(%)]

2.2 不同时期SWI血栓检出率分析。5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RM、CT检查发现,发病时间<24 h的有34例,发病时间在24~72 h内有24例。SWI技术诊断发现,发病时间<24 h共检出33例,发病时间在24~72 h内共检出18例,不同发病时期SWI血栓检出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733,P=0.0050),见表2。

表2 不同时期SWI血栓检出率分析

3 讨论

MR成像原理主要源于流动血流与周围静止组织的MR信号之间的差异建立的图像对比技术,但该项技术只能显示出动脉血流信号的缺失,无法对动脉内的血栓进行直接显示,MR技术的缺陷最主要是对减慢的血流微弱敏感性弱,无法有效显示出小动脉内的血栓,另外对于静止组织,其T1弛豫时间相对较短,有可能会导致某部分信号抑制不完全,无法正确显示出小血管情况,这也会无法正确显示出小动脉血栓[4]。但SWI技术能改变人体组织内磁敏感物质的分布,扰动磁场,将阻塞血管内磁敏感物质范围进行扩大,并在磁矩图上显示出质子自旋失相位,显示出小血栓的存在情况[5]。SWI一般用于脑出血、铁沉积物质、钙化等的诊断中,特别是在诊断颅内微出血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近年来,SWI被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出血转化、缺血半暗带等情况时效果显著。

本组研究中,SWI血栓检出率高达94.83%,可见SWI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栓形成价值显著,SWI可以根据对磁敏感物质的显示,能够无创、准确的显示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栓情况,定位血栓的位置,还能准确的显示出血栓的大小。同时,SWI能够准确的提高微小血管内血栓的检出率,本组研究显示,SWI在检查参M1、M2、M3段血栓的检出率均极高,可见SWI能够将血栓内相关成分反映出来。本研究还发现,SWI能在一定程度区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的不同时期,特别是在诊断早期血栓时具有更显著的诊断价值,因为新鲜血栓内含有大量去氧血红蛋白的红细胞,这些细胞在SWI图像的表现主要为均匀低信号,此时的血栓与还未与动脉管壁紧密结合,因此可以作为临床实施动静脉溶栓或者血栓清除术的治疗依据。而在脑梗死的恢复期,血栓内的脱氧血红蛋白将会减少,而纤维胶原则会增加,因此在SWI图像上则表现为低混杂信号,此时的血栓质地比较坚硬,和动脉管壁已经紧密结合,难以开展静脉溶栓过着血管内治疗。

综上所述,SWI能够准确检测、定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血栓形成情况,为临床诊断脑卒中血栓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减少患者的治疗风险,可将SWI技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常规扫描序列。

猜你喜欢

缺血性检出率血栓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