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粳稻新品种信粳1787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2021-09-23常幸远余新春严德远鲁伟林
常幸远 余新春 严德远 鲁伟林
(1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 464000;2河南省信阳农林学院,信阳 464000)
水稻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全球有5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食[1]。因此,选育产量高、品质好的水稻新品种至关重要。信粳1787系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新1709作母本、金粳787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高产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151574.3)。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41。该品种分蘖期叶片浓绿,分蘖速度中等,株型较紧凑,植株健壮,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基部茎节短,穗大整齐,叶片直挺,根系活力强,植株无早衰状,叶青籽黄。株高109.3cm,穗长16.3cm,有效穗数292.5万/hm2,每穗粒数163.1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6.2g。
水稻的丰产稳产性是衡量水稻品质的重要指标,纪平[2]通过杂交稻T两优164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的产量来衡量其丰产性;孙建权等[3]通过高稳系数来评价新科稻31的稳产性。本研究通过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利用2017-2018年信粳1787在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数据,分析了其丰产稳产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相关性,以期为信粳1787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数据来源采用2017-2018年2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及2018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生产试验数据。2017年和2018年区域试验均为11个试点,2018年生产试验7个试点。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以徐稻3号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按照国家水稻统一试验方案进行。区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重复,小区面积13.3m2。生产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大区面积333m2。
1.3 数据分析利用Excel 2013及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丰产性通过比较与对照的增产幅度和对照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来评价,稳产性通过变异系数来评价,丰产稳产性通过高稳系数(HSC)法来评价。高稳系数于1994年由温振民等[4]提出,计算公式为HSCi=(Xi-Si)/1.10Xck×100,其中,HSCi表示第i个参试品种(系)的高稳系数,Xck表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Xi表示第i个参试品种(系)的平均产量,Si表示第i个参试品种(系)的标准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分析由表1可知,在2017-2018年国家北方黄淮粳稻区域试验中,信粳1787的11个试点产量全部增加,且平均产量增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2017年平均产量9704.9kg/hm2,居参试品种第2位,较对照品种徐稻3号增产6.6%;2018年平均产量9520.4kg/hm2,在13个参试品种中居首位,较对照品种徐稻3号增产5.9%;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12.7kg/hm2,比对照品种徐稻3号增产6.2%。2018年北方黄淮粳稻生产试验中,7个试验点,信粳1787表现为6点增产、1点减产,增产点率85.7%,平均产量9614.7kg/hm2,比对照品种徐稻3号增产4.8%,经方差分析,P值为0.011(P<0.05),增产达到了显著水平,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均表现出优异的丰产性。
表1 信粳1787的产量、变异系数及高稳系数
2.2 稳产性分析依据2017-2018年国家北方黄淮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的变异系数进行稳产性分析,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产量越稳定。由表1可知,2017年区域试验中信粳1787的变异系数为7.02%,低于对照品种徐稻3号(7.78%),2018年区域试验中信粳1787的变异系数为7.28%,也低于对照品种徐稻3号(8.49%);2018年生产试验中,信粳1787的产量变异系数为8.38%,对照品种徐稻3号的变异系数为8.77%;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产量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徐稻3号,说明信粳1787产量表现较稳定,具有良好的稳产性。
2.3 高产稳产性分析高稳系数(HSC)能综合反映作物的高产稳产性,高稳系数越大,表明作物的高产稳产性越好。由表1可知,在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中,信粳1787的HSC分别为89.0%、89.2%,均高于对照品种徐稻3号;在2018年的生产试验中,信粳1787的HSC为86.9%,高于对照品种徐稻3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居第1位。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信粳1787的HSC均高于对照品种徐稻3号,且在当年所有参试品种中位于前列,这表明信粳1787是高产稳产的优良新品种。
2.4 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相关性分析由表2可知,信粳1787的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均呈正相关。各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表2 信粳1787产量构成要素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产量构成要素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对产量均有直接的正向效应。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程度最大,结实率对产量的贡献程度最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其相关系数却比较小,可能是因为通过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对产量的间接负向效应,掩盖了穗粒数对产量的真实效应。间接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通过结实率对产量有间接的正向效应,结实率通过千粒重对产量也有间接的正向效应。在当前栽培条件下,可通过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及结实率实现增产。对信粳1787的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可为针对性地提高产量提供依据。
表3 信粳1787产量构成要素通径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水稻新品种是否优良主要是以其在不同地区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为鉴定依据的[5]。本研究通过分析2017-2018年区域试验和2018年生产试验的数据,结果表明,信粳1787在各试点表现稳定,较对照品种徐稻3号显著增产,增产点率也很高,表明信粳1787具有良好的丰产性。2年区域试验中信粳1787的HSC均高于对照品种徐稻3号,且在当年所有参试品种中位于前列,具有很高的高产稳产性。此外,通过对产量构成要素相关性进行分析,在当前栽培条件下,可适当增加千粒重及结实率提高信粳1787的产量。
豫南稻区气候条件特殊[6-7],导致稻瘟病高发频发,特别是穗颈瘟爆发,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加之稻瘟病致病生理小种多、变异频繁,致使优质抗稻瘟病粳稻品种选育难、品种缺乏[8-9]。信粳1787是豫南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常规粳稻新品种,2017-2018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4.2和3.7,稻瘟病抗性强,该品种的育成为豫南水稻品种结构调整及粳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因此,信粳1787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