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以某市为例
2021-09-22周红飞
周红飞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也在不断扩张,人口的增多为公共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公共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对公共交通进行了更加合理的规划,加快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引导城市交通结构的调整。本文将以某市的公共交通规划为例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其他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可行性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技术
中图分类号:U491.1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中小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公共交通进行合理规划,不仅仅是建设国家“公交都市”的需求,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及行政区划调整、实现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需求,更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需求。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中小城市重视公共交通规划尤为重要。
1 某市公共交通规划
1.1 背景
某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优越,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发挥自然资源的最大效益,必须正确应对城市扩张的需要,引导城市空间向适合某市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的结构演变。该市中心城市“带轴”式的发展结构,利用公共交通轴线和公交基础设施引导、促进空间拓展向合理的空间结构形态演变是其必然的选择。
1.2 规划思路
本次规划遵循如下思路:症结分析→规划衔接→战略制定→系统构建→体制创新→规划实施。
症结分析:通过对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城镇发展、公交运营等的调查,以中心城市现状公交的核心问题为抓手,确定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规划衔接:希冀以更大的视角,从都市区的角度规划中心城市的公交,对接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从构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角度构建公交系统;同时,跳出交通来规划交通,协调交通和土地使用,依据都市区总体规划,优化出行(OD)的空间分布。
战略制定:以国内外中等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和教训为鉴,以解决现状核心问题为导向,确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发展战略、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公交引导城市发展(TOD)模式,指导下一步规划方案。
系统构建: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的枢纽体系,形成上下衔接的公交网络。
体制创新:落实用地—公交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研究适合某市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投融资模式、公交场站建设模式、公交补贴政策等,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创新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制定。
规划实施:明确规划实施的要点,实现战略向现实决策的转化。
1.3 技术路线
某市中心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在详细分析既有的规划相关资料后,以调研分析(现场调研、座谈、相关文献等)结果为依据,结合公共交通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制约因素,根据公共交通发展态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提出公共交通发展战略;进而在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各项公交设施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解决目前城区公共交通存在的实际问题。由于本项目涉及的规划内容层次较多,各部分的内容之间均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关系,因此本项目应按统一协调的思路,组织各个部分的内容,其规划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议
2.1 合理优化、规划公交线网
第一,对现状主要公交线路进行保留、不作较大调整,顺应居民出行习惯,并逐步培养居民公交出行习惯;仅对局部不顺畅的段落进行微调,以及优化部分站点设置。
第二,随着城市框架的提升,以及公交场站的建设布局,对现状线路进行合理延伸,方便公交车辆停放、保养、充电等。
第三,根据公交线网规划整体原则,对现状公交线路进行分级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新增公交线路。
(1)新增各组团至核心城区的公交快线,形成快线公交网络,提高服务范围与效率,可采用大站快线和普通快线等多种方式运营;
(2)规划构建服务于组团之间联系的公交干线,形成城市主要公交线网主体;
(3)规划建设服务于片区内部的公交支线网络,加强对快线、干线公交的接驳功能;
(4)将市域乡镇的农村客运班线逐步改造为城乡公交,降低票价提高发车间隔,为周边乡镇、出行人群提供优质公交服务;
(5)结合城市旅游特色,构建的旅游公交线网,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特色。
2.2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
第一,公交场站建设。公共交通场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性设施,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政府投资建设的力度,加强公共交通场站的建设。城市的公共交通场站规划主要包括公交首末站、车辆保养场和中心停车场、换乘枢纽站、中途站点等的布局规划:严格控制场站建设用地;理顺体制、推行站运分离;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加强新建或改建城市居民小区的公交首末站、停靠站的规划和建设。
第二,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进行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建设时,应使各等级道路结构合理、功能明确、系统分明。应充分考虑和适应城市公交线网规划的滚动实施计划,确保城市道路网络建设超前满足城市公交线网布设的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在制定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满足公交线网布设、公交车辆运营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和行车准时性,应加快公交优先通行措施的实施;公交港湾式站台的建设,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港湾式公交站台的要求进行建设。
第三,电子站台的建设。电子站台的设置主要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通过LED显示屏,乘客可以实时获取公交车辆到达时间、车辆站距、公交换乘信息以及道路、天气信息等;此外,通过站台监控系统,公交运营调度中心也可以对站台的环境、候车人群以及车辆营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根据实时信息進行实时调度管理,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2.3 加强公共交通规划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公交,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展示企业形象,以实现智能公交目标。
第一,统一中心城区公交智能调度、指挥应急系统;中心城区所有公交车统一安装GPS智能运营终端,成立公交智能调度、指挥应急指挥中心,实现自动化运营管理的目标,提升赣州市整体公交服务水平。
第二,改造升级面向该市辖区的一卡通收费系统,并逐步实现与全国其它城市互联互通。由政府支持,公交公司牵头,组建某市城市一卡通公司,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申报开通“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应用程序”。
第三,建设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成某市公共交通企业包含生产物资模块、办公及人力资源模块、财务资源模块、信息资源模块(含智能调度模块、3G监控、营收等后台数据模块)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第四,聚合新型移动支付功能,实现二维码、NFC、微信、支付宝支付乘车,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公交系统融合,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票服务以及效率更佳的公交客流管理系统。
第五,打造掌上公交APP,实现二维码支付、实时查询、定制公交等多种功能,同时依托车辆定位系统,逐步开展公交电子站牌建设,为乘客提供公交营运的实时信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公共交通规划的过程中要以城市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做好前期调查的基础之上设计好整体规划思路,明确技术路线。为保障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要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交通规划的信息化发展,以此来促进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光,唐秋生,张子佳,等.中小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5-17.
[2]续宗芳,吴磊.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10.
[3]李永前,杨忠振.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以A縣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22-124.
[4]赵光惠.基于TOD模式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J].低碳世界,2018(11):244-245.
[5]吴小梅,王志远,李信均.广西中小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规划研究——以梧州市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3):57-58.
[6]田晓燕.中小城市基于TOD模式的公共交通规划[J].山东工业技术,2017(2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