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
2021-09-22晏富梅
晏富梅
摘要:初中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将遵纪守法作为第一原则,并认清这是每个合格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和根本责任,当然法律也能维护个人正当权益不受损害,只有不断增强法律认知,建立良好的法治意识,才能为初中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正确指导,也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课
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繁荣离不开法治建设,而法治意识也是当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只有全面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增强其维护社会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科目,包括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实践机会,促使学生把法治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督促初中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一、法治意识培养特征
法治意识是内在的思想认知,是针对法治现象的关联与看法,同时也是针对法治现象的自我分辨与思考能力。法治意识培养是对初中生进行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其培养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代性。法治意识培养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理念层面。简单来说,就是追求法治的目标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与社会背景与环境密切相关,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性,所以在培养法治意识的过程中会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方面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力求培养出更多拥有法治意识的新时代人才。二是明确性。法治意识培养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社会适应与个体发展,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是建成法治国家的保障,更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对此,在培养法治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在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校中学法,在步入社会后守法与用法,成为法治公民,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三是全面性。在法治意识培养内容层面,全面性是最鲜明的特征,培养内容涉及法治意识的认知、思维、信仰形成等诸多方面。四是多样性。法治意识培养方法需要具备的特点就是多样性,也就是说在教育培养中,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体现出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概念指导,夯实培养基础
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难点,在对该模块进行教学指导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性的法律概念是一项基础内容,同时也关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效果。主要是因为法律概念的理解,关乎学生对法治精神的把握以及法治行为的选择,如果学生在概念理解方面过于模糊,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对法律含义的理解,制约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改变思路和教育方案,把法律概念辨析作为教学基础,并在概念学习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法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消除学生概念混淆的不良问题。例如,在日常的课程练习中,很多学生会把“法定代表人”与“法人”这两个概念相混淆,认为两个概念是完全相同的。为了弥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足,教师进行解释说明,尤其是让学生对概念进行辨别。“法人”是拥有民事权利与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与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通过这样的概念就可以认识到法人是组织,并不是学生以往所认为的“人”。“法定代表人”指的是自然人。将两个概念对比起来进行理解,则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也可以为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打下基础,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
(二)引入法律案例,剖析法治问题
法律案例在帮助学生理解法治问题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心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法律案例,并借此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事件的分析,能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课程教学更具说服力。法律案例主要是借助一系列的法治事实来体现常见的法治建设,借助法治语言来论述法治问题,在特定的案例中解读法治知识,可以大幅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必须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目标,保证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在剖析问题时要一针见血。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课重点先借助电教手段给学生呈现法律案例:某网民在百度贴吧发布某地出现爆炸事故的虚假信息,并造谣在此次事故中有多名消防员因吸入致癌气体而牺牲。两个网民多次利用微信群转发扩散谣言信息,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而公安机关也对这几个网民依法采取拘留措施。请大家结合这样的案例思考:“网上发帖子是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吗?我们在应用网络服务生活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你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解释。”这样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才拥有网络生活中的自由,一旦超过了边界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而自由也不复存在。
(三)开展体验教学,构建法治思维
体验教学法主要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助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法治思维,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在体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明确法治意识的培养要求,维护实践活动的设置效果,实现对法治意识的无形渗透。一是组织开展法治辩论比赛,讓学生在辩论中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辨别法治观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法治知识。例如,在教学中设置“遇路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辩论题,并要求学生分成甲方与乙方,共同就各自的观点收集材料来阐述和证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言语与思维上的碰撞,提高对法律的认识程度,知道要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二是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角色体验中获得真实体会和良好体验。法庭活动中可以选取真实案例,模拟法庭整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三是组织开展以法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法治给自己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演讲活动抒发真实感受。
结语
总的来说,要切实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效果,提高法治教育的整体成效,必须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重要内容,督促初中生通过课程学习积极履行权利与义务,严守道德底线,遵守与捍卫法律法规,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和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丽.何以培育初中学生法治意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9).
[2]杨波.初中《道德与法治》应如何有效开展法治教学[J].读天下(综合),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