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研究

2021-09-22程环邓诗琪郑娅

今古文创 2021年33期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

程环 邓诗琪 郑娅

【摘要】主题党日活动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有助于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本文对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性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为增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实效,以“互联网+”为理论基础,探索建立党员社交平台、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打造精品微党课、构建线上评价体系、创建主题党日活动品牌等一系列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互联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3-0120-03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517024)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时代青年,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学生党员四个基本意识,树立政治底线思维、准确判断识变、科学主动应变、顺应时代要求的一大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新时代下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路径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应有之义。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性

(一)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是促进“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实行,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1]。高校学生党支部要落实过好组织生活必须重视利用好“三会一课”制度。“三会一课”指的是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作为组织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主题和形式需要通过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并组织实施,正常组织活动的支部党员大会可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开展。党课是主题党日活动中常出现的一项内容,主要以支部书记讲党课或按照上级组织要求听党课形式出现,纳入主题党日活动中。主题党日活动与“三会一课”制度相互结合,互相推进实施,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水平。

(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是学生党员时刻保持与党支部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来说,时刻关注国家大事是最基本的要求,凝聚组织力量,团结群众是基本技能。把握好时代方向,练就过硬本领,引领时代新发展是基本任务。高校学生党支部定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支部、党员与群众之间能时刻保持紧密联系,党员能够得到定期聚集,能够有机会互相借鉴学习,同时增进党员与党员之间的情感,增强党员的团结意识,让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与影响力能够发挥到极致。

(三)主题党日活动是大学生党员顺应时代要求,紧跟党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的一大教育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属于当代每位中国共产党人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高校学生党支部要进一步加强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平台的建立和管理,让大学生党员能在发展中不断学习与成长,在学习中培养国际意识,在成长中能够担负起国家使命。党员要紧跟党的步伐,更要时刻保持与时代并行,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响应党的号召,勇担党的使命。

二、大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存在的现实问题

——以XX高校为例

笔者所在高校每年总计学生党员人数可达到800余名,学生党支部党员人数众多,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一)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不能引发学生党员的参与兴趣。高校学生党支部是由大学党员组成的一支青年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大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党支部书记通常由党员班主任或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对党支部学生党员具有教育、培养和管理的职责。但也因为作为老师,难免会带入课堂式教育,使主题党日活动略带一种填鸭式课堂气息。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主持下的主题党日活动基本能够按照上级要求顺利完成,但是却很少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党员接受能力有限。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单一,填鸭式教育过度严重,内容也略显枯燥,学生党员没有很强的参与感和思考的兴趣。

(二)党日活动开展组织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影响。高校学生发展为党员或預备党员阶段时,基本为高年级学生,都处于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党支部党员人数过多且大部分党员实习地点不集中,时间不统一,不利于党支部的组织管理,导致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党员请假,无法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等情况。

以笔者所在的XX高校医学部为例,该部有六个学生党支部,现阶段各个党支部的党员预备党员人数分布如下:第一党支部12人,10人在实习;第二党支部32人,19人在实习;第三党支部13人,4人在实习;第四党支部34人,27人在实习;第五党支部10人,4人在实习;第六党支部23人,16人在实习。据调查了解,第三党支部一位同学自外出实习后,主题党日活动请假次数过多,支部书记只能在每次主题党日活动时给该同志连接视频参与主题党日活动,但是并没有使该同志有效融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比较典型的就数学生第四党支部和学生第六党支部,这两个学生党支部实习的党员人数很多,不同于其他几个党支部,实习地点基本在离学校不远的医院,而是基本分布在另外的各个县市,与党支部书记无法时常接触,造成党支部的管理困难,活动常有人请假,也使党支部面临着一项很大的难题。

(三)组织生活吸引力欠缺,主题党日活动未得到合理宣传。根据笔者对所在高校的实地调查显示,关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某些学院学生党支部中一直都只有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才能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这似乎显得有些局限。对于党支部内其他的一些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来说,80%的人并不知道主题党日活动是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要积极参与组织生活的意识。甚至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主题党日也只是走走过场。显然,与主题党日活动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始终不够,甚至一些文科院系都没有充分地利用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对支部主题党日搭建好宣传教育平台。使得群众对主题党日活动了解很少,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不够重视。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略显得乏味、单一,使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没有得到深刻的体验。

三、基于“互联网+”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

活动中的多种创新途径

高校学生党支部必须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是使大学生党员时刻保持警惕性、模范性、纯洁性、先进性的教育平台。就目前而言,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基本都存在着一些难以化解的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必须抓住“互联网+”给新时代高校带来的契机,把握好时代的特征,给新时代的高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增添一丝新的色彩。

(一)建立支部党员社交平台,充分利用好党支部QQ群和微信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是网络发展过程中获取信息途径极多,掌握信息速度极快,对各种信息也高度敏感的群体。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大学生已基本可引领时代步伐。智能手机不断升级,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不断更新,而青年大学生总能快速掌握到其中技巧。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之一,具有大学生的基本特性。高校学生党支部应抓住这一特征,紧跟时代象征,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立起支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好党支部QQ群、微信群。

如笔者所在高校部分学生党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提前将主题党日活动相关学习资料上传至党支部QQ群供学生党员提前学习思考。主题党日活动则以参与的学生党员为主,学生党支部书记担任主持人为引导,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学生党员相互讨论交流为主要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党员同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另外,每次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会由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QQ群里发起投票,评选出该次“主题党日表现最优者”,由该次“主题党日表现最优者”组织开展下次主题党日活动。此方法充分激起学生党员的紧张感,使学生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引起高度重视。

(二)深入打造以微视频为载体的“精品微党课”,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顺应当下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微党课作为党课的一种创新形式正油然而生,已慢慢引入了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主题党日活动中。紧扣时代与社会脉搏确定主题,学生党员围绕主题讲故事,以身边真实故事为线索,做实地采访,真实演绎,微视频拍摄记录,借助主题党日活动平台将主题党日精神充分展示于党员同志眼前,向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员同志讲述一堂简短、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有效微党课。学生党员亲身演绎真实故事,认真讲述主题党课,真实体会党员自我修养,听者能够随之共鸣,比党支部书记刻板地讲党课来的有效实际,而又体会深入。同时将微视频上传至支部社交平台,供学生党员反复体会学习,解决主题党日单一乏味,党课时长等问题。

(三)推进以“信息交流软件”为平台的支部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众多高校大学生被迫有了长达5个月以上的假期,此刻的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教育工作也随即受到了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对高校疫情防控的一切部署,全国多所高校及时转变思维,变更策略,逐步建立线上党支部活动机制,利用学习强国、腾讯会议、智慧课堂等信息交流平台开展以疫情防控教育、志愿服务、以及爱国教育等为主题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在艰难的疫情之下,也在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方式和内容做到进一步升华。党员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自身对疫情的重视度,对国家的信任性,对自身的使命感。顺应社会情形,转变活动思维,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已成为解决党员同志们受时间和空间影响导致无法正常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的一大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建立线上学生党支部监督体系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效性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于线上,一方面可建立高效、便捷的线上管理平台,另一方面可深化建立线上支部监督管理制度,同时做到线上支部的监督和管理。从而通过线上平台提高党员党性修养[2]。其次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从主题党日活动的满意度、内容丰富度、形式新颖度、党员收获度等多个维度建立起党支部线上有效评价体系,学生党员可以在每次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后,随时在线上提交自己的有效评价和改进意见,便于学生党支部对主题党日活动的有效性做出综合分析,进而做到实时改进创新[3]。同时也可通过支部主题党日绩效评优的竞争模式,不断突破党日活动的创新途径。

(五)深化互联网主题党日活动品牌的打造,创建支部特色线上主题党日活动。高校学生党支部主題党日活动开展不能太过局限,一成不变,必须及时顺应当下条件以及新的时代特点,逐步拓宽思路,加强品牌意识的树立,展现各个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特色,将主题党日活动形成特殊品牌[4],使各个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各方面都能具备实效性、时代感和政治性。要深化高校学生党支部特殊主题党日品牌的打造可结合当下新形式,利用好互联网,搭建起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品牌桥梁。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展开讨论:笔者所在高校为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很多,具有民族齐聚,民族力量集中的独特点,该高校十分注重民族文化的弘扬,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教育理念的推进,可以专门创建以“筑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支部特色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主要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宣讲民族文化。学生党支部可创建一期以线上报告为形式,以各个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为学习内容,以走进家乡民族文化,体验民族团结精神为活动目的的党支部特色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学生党员利用假期就近走访民族地区,收集相关民族文化资料,将所得信息转化成视频资料或文字材料等,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向党支部做报告。或者通过直播平台,由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担任线上导游,指引党支部党员云参观家乡民族地区,使学生党员能够克服地域限制等问题,得以走进各民族文化世界,了解不同民族体系特点,深入凝聚民族力量。

第二、讲述民族红色经典故事。学生党支部可创建一期以民族红色故事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可主动走访家乡抗战遗迹,听听祖辈讲抗战故事,寻找家乡独有的民族红色记忆,利用PPT、视频剪辑等方式记录民族红色故事。在支部主题党日中,学生党员围绕主题向党支部讲述一段与自身民族有关的具有感染力的红色故事。使学生党员能够得相互产生共鸣,更深入地理解到民族团结精神,知道什么是民族团结共同体,为什么要筑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如何筑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

第三,将支部线上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形成教案。将这一特殊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以视频或报告的形式上传到学习强国APP,可形成以“我家乡的红色基因”“xx民族的文化特点”“传承民族红色基因”等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相关的专题报告,构成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突出价值引领的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思政教育相关教案和课件。

(六)加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网络宣传平台的创建管理。创建学生党支部特色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的同时还要有规范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管理[5],要让各大学生党员都能够知道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特色所在。如设立支部主题党日精神教育活动红色官方微博、校园支部主题党日活动QQ、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将高校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精神内容分享在平台上,使学生党支部能够通过网络宣传,增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吸引力,增强广大党员对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视度。同時还可将支部主题党日宣传教育活动拓展开来,鼓励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参与到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来,激发群众走近党组织的兴趣,对学生党支部党员发展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结语

“互联网+”支撑的主题党日活动创新已是一种时代特征。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系列活动的网络建设和组织开展,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积极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时代中的主体作用,使组织生活能够充分落实到每位大学生党员的身上。

参考文献:

[1]闫燕琴.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效性研究[J].山西青年,2019,(19):194-195.

[2]陈玉林,曹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

[3]朱睿.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创新研究——基于“主题党日+ ”的工作模式[J].现代交际,2020,(18):167-169.

[4]岳昱星,吴常歌.高校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创新——以苏州大学为例[J].现代交际,2020,(22):46-48.

[5]周凡.关于高校大学生主题党日活动创新途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7-8.

作者简介:

程环,第一作者,女,贵州纳雍人,医学部本科学生。

郑娅,通讯作者,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创新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