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域下的《说文解字》 “食” 部字

2021-09-22刘敏洁

今古文创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

刘敏洁

【摘要】 《说文解字》中共有 64 个“食”部字,在此抽取一部分典型的“食”部字,在文化视域下对这些字进行归纳和分析。结合汉语历史的演变和古代饮食的发展,大致可将“食”部字依据人和食物为主体进行归纳,以食物为主体,可看食物从古至今的名称演变以及食物的状态在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同表述等。以人为主体,可看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食物的准备工作、烹饪技巧、饮食需求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对《说文解字》“食”部字进行一个序列化的分析。

【关键词】 《说文解字》;“食”部字; 文化视域;古代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34-0069-02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自原始社会发展以来,一直呈现进步的趋势,延绵不绝,无论是社会制度的更改,还是改朝换代,都未对它产生极大的影响。文化的发展与汉字的进步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饮食文化的发展与汉字更新的历史发展也是并行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与饮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类的生存状态和饮食行为。古代饮食文化包括人类从古代到现在的饮食行为的变化、烹饪方式的转变、不同的饮食需求、各种各样的饮食形态、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等。

一、序列化《说文解字》“食”部字研究

(一)以“食物”为主体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人类的饮食食物是有很大区别的,从《说文解字》中“食”字部分析,可看出中国上古时期人们的饮食食物,感受古代的饮食文化底蕴。

1.食物本源

“食”《说文》:“食,一米也。”[1]简单来说,古人最初对于饮食的主食主要是米饭,这与现在的饮食文化是有很多的差别,在现在来说,从南北文化差异来看,中国北方的主要饮食主食是馒头和面条,南方的饮食的主食主要是米饭。这与中国的不同地域所培养的农作物有很大关系,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经过人类的智慧加工而变成了馒头和面条,而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人类经过一系列的烹饪方式变成了香喷喷的米饭。“飤”《说文》:“糧也。” [1] “飤”是会意字。“飤”是作为读去声的“食”字的后起字[3]。“飯”《说文》:“飯,食也。” [1] “飯”为形声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这个字,但在词性和释义上略有不同。古代汉语中此字表示吃的动作,是动词,而现代汉语中,本字是名词,表示同今天的“飯”意义不同,现代汉语中的“飯”是名词,而上古的“飯”是动词,表示吃的行为。这是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飯”的演变[3]。

2.食物状态

食物状态指食物是好是坏。《说文》中收录的典型类字如下。“饑”“饉”《说文》:“鳢,饭伤湿也。”[1]“锡,饭竭也。”[1]以上二字均表示食物腐败变质。从食物腐败变质可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了,人们从之前的吃不饱饭到吃饭有剩余的状态,另一方面说明古代还没有先进的保鲜技术,在食物保存技术上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食物名称

“食物名称”主要表示一些用食部来造的字用以表示食物的名称。“飴”“餳”《说文》:“飴,米檗煎也。”[1]“餳,飴和敏者也。”[1]“飴”的意思是糖稀,也就是用米、麦熬成的糖浆。“餳”表示加上糯米粉熬制成的糖。由此可见,上古时期,对于食物的分类主要为饼类、糖类和粥类等。相对来说,饮食方面都属于比较清淡的[5]。“餠”“餈”“餻”《说文》:“餠,麦餐也。”[1]“餠”是“饼”的繁体字,是一个在现代和古代都常见的词汇,《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用面粉制成的食品,一般为扁圆形,各时各地制法不尽同,形状名称也不尽同”。但古代和现代对于此字的释义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时期主要指熟透的面食,烹饪方式可以蒸,也可以烤。在现代社会主要指一种扁圆状的面制食品。由此可以大致看出“餠”的意义基本没变。“餐”被许慎用来解释“餠”的意义,所以“瓷”的意义同“餠”相似。“糕”字与现代汉语相比意义基本没变[5]。“饘”《说文》:“糜也。”[1]主要表示稠粥的意思[5]。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随着原料的几经变化,烹饪技术的完善及外部物质条件的影响,各地饮食文化通过调试和整合,中国饮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步地形成独有的特点、功能等优秀的文化特质。

(二)以“人”为主体

1.烹饪技巧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对食物进行加工方便人们更好地食用,这种行为叫做烹饪技巧。簰、馓、饋、镏是《说文》的“食”部字中用来表示此类的字。 “餴”《说文》:“锋,滫饭也。”[1]“餾”《说文》:“镏,饭气蒸也。”[1]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指出,“锋,滫饭也,如今北方蒸饭,先以米下水一涫漉出,再蒸匀熟之。下水涫之曰锌,再蒸之曰镏。”可见“锌”是在蒸米饭之前的一个步骤,而“镏”是“簰”后蒸米饭的工序[7]。“饊”《说文》:“熬稻粮穆也。”[1]从《说文》的意思来看,这是糯米煮熟之后阴干而成的一种馓饭。“饡”《说文》:“以羹浇饭也。”[1]放在现代汉语中来说,这便与“盖浇饭”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古中,“饋”更侧重于羹浇饭,而现在的盖浇饭更倾向于做成之后的菜品意思。以上四字都反映了烹饪技巧。“餴”“餾”主要倾向加工食物的过程;而“饊”“饡”更强调加工完的结果呈现。

2.饥饿状态

《说文》的释义中这类字都是通过对食物的需求状况,表达人的一种主观感受。“飢”“餓”《说文》:“饥,饿也。”[1]又“饿,饥也。”[1]结合《说文》和许慎的解释,飢和餓都表示人的饥饿状态,但程度不同,飢是因为短期没有进食而产生肚子饿的状态,而“餓”是长期没有进食而引起的饮食需求,这种饮食需求要更甚于前者[2]。“饒”“餘”“飽”《说文》:“饒,饱也。”[1]“餘,饶也。”[1]以上的字均为吃饱喝足之意。

3.准备工作

人们在饮食之前准备食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准备什么、怎样准备等内容。“饕”《说文》:“篡,具食也。”[1]主要表示有计划地准备齐全食物。“養”《说文》:“供养也。”[1]此从最开始的意义来看是用食物来供养尊者。

4.饮食动作

“餐”《说文》:“吞也。”[1]从《说文》中可看出“餐”的意思主要表示吃饭的动作,为吞。“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中国古人也是十分讲究养生的,在饮食习慣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体系,并且饮食习惯也与中国的礼仪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餐桌上的文化”之说,“食不言,寝不语”就是其中的说法。

5.祭祀文化

“饁”《说文》:“饁,饷田也。”[1]在《汉语大字典》中解释为“给耕作者送食”。但“瞌”字的本义是“田猎时以猎获物祭祀四郊之神”由在外馈食逐渐演变为给耕作者送饭的意义[3]。“饋”“餽”《说文》:“饋,饷也。”[1]“魄,吴人谓祭曰饋。”[1]二字的主要意思都表示祭祀含义[4],但在所用对象上有所不同,“魄”是来祭鬼,而“馈”主要用来敬人。“饋”的词义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有所扩大,馈赠的范围由食物变为了物品[6]。

“餟”《说文》:“假,祭酹也。” [1] “餟”也是祭祀的意义,表连缀祭诸神的含义,侧重表达有连续祭祀的义[3]。用食物祭祀神明,是从上古时代持续到如今的习俗。现代的祭祀与古代的祭祀有些许差别,上古时代的祭祀主要体现出对神明的敬畏之情,而现代社会的祭祀对象不仅是神明,还可以是逝去的人,人们也会采用祭祀的方式,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以及祝愿之情。

6.引申意义

“餉”“饟”《说文》:“餉,饟也。” [1]在现代汉语中“镶”已经不常用,而“餉”的含义已经由食物泛化为物品。“餫”《说文》:“野餫曰解。”[1]即运粮以赠人的意思。在《汉语大字典》中,“餫”主要表示运输[3]。

二、小结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也是如此,从《说文》“食”字部的分类可看出上古时期的饮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不同,无论是在饮食行为上,还是烹饪技巧上,抑或是饮食习惯以及食物名称上都有显著的区别,在广义上说,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饮食生产和饮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行为文化[5]。汉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饮食文化的发展。总的来说,无论是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还是人们的饮食习惯,抑或是保鲜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类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科技的进步,在饮食上也有很大的突破与发展。毋庸置疑,从古代到现代来说,饮食文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从远古时代的食不果腹到如今需要提倡“光盘行动”来督促人们不浪费粮食,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在政治层面上,表现了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理想。

参考文献:

[1]许慎著,徐铉校.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2:107.

[2]许慎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8.

[3]谢月涵.《说文解字》“食”部字与饮食文化探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1).

[4]张妍.《说文解字·食部》研究[J].今古文创,2020,(45).

[5]彭姣.《说文解字》“食”部字及与“食”相关部首字食类研究[J].青年文学家,2020,(15).

[6]陈小雪.《说文解字》食部字的词义演变及其成因[J].汉字文化,2019,(S1).

[7]袁媛.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语义研究[J].语文建设,2015,(32):80-81.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论《说文解字》与基础教育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说文解字·邑部》构形方式和书体演变研究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说文解字》羊部字形、字义、文化蕴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