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对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房水炎症因子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
2021-09-22伍海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应用环孢素A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房水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眼科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接收的50例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要求,将观察主体划分成两组,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术后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研究组给予环孢素A滴眼。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c2=25.446,P<0.05);研究组术后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L-6(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t=8.349/8.467/9.004/3.728,P<0.05);研究组免疫排斥反应、不良反应均少于常规组(c2=8.567/12.228,P<0.05)。结论: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应用环孢素A滴眼,能够进一步减轻其房水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十分确切、突出,而且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并大范围推广普及。
【关键词】高危患者;角膜移植术;环孢素A;临床效果;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77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066-02
角膜移植术在临床眼科中比较多见,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新型的异体移植治疗手段,采用透明角膜替代全层浑浊角膜,常常被临床用来治疗角膜溃疡、角膜白斑、角膜瘘、感染性角膜炎或者是顽固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疗效十分确切、突出[1]。但需提及的是,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有可能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进而降低手术治疗效果,甚至危及到患者预后恢复质量。既往眼科临床中,对于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患者,主张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发现糖皮质激素长时间应用,容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影响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2]。近两年来,诸多研究学者认为环孢素A能够有效预防免疫排斥反应[3]。鉴于此,本研究特此以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纳入的50例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着重探讨了环孢素A的应用疗效以及对房水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希望能够为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观察主体的纳入时间为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选取50例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入组标准:均为单眼发病;入院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凝血机制正常;遵循自愿参与原则,并在患者知情下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对研究所用药过敏;青光眼;心肝肾功能严重者障碍;白内障;脑血管疾病;近12周应用过免疫抑制剂;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而无法正常交谈;病历资料缺失而影响临床统计。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要求,将观察主体划分成两组,并分别命名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25例。研究组包括13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6.5±3.3)岁;15例左眼,10例右眼;5例角膜溃疡、6例角膜白斑、5例角膜瘺、6例感染性角膜炎、3例顽固性角膜炎。常规组包括14例男性和11例女性,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6.6±3.9)岁;12例左眼,13例右眼;6例角膜溃疡、5例角膜白斑、4例角膜瘘、4例感染性角膜炎、6例顽固性角膜炎。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方法 常规组25例患者术后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治疗,所用药物由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H42021093,滴眼4次/d,1滴/d,7d后减低用药量,从第8d开始,一直到第30d,3次/d,1滴/次;第2~3个月,2次/d,1滴/次;第3~6个月,滴眼1次/d,1滴/次。
研究组25例患者术后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同时添加环孢素A(由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H20070106)滴眼,4次/d,2滴/次,坚持用药6个月。
1.3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为好转与痊愈之和,即:①角膜无水肿,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视力恢复正常,无新生血管形成,视为痊愈;②结膜充血症状、角膜水肿症状均显著减轻,无免疫排斥反应,略微可见新生血管,视力有所好转,视为好转;③症状无任何变化或加重,严重充血、水肿,新生血管布满角膜植片内,视为无效。用药前后,采集每位患者房水,并测定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L-6(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验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记录术后发生高眼压、感染、氨基转移酶升高等不良反应的病例数。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相较于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而言,常规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低一些,只有76.00%,组与组之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房水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用药前研究组与常规组VEGF、IL-6、IL-2、TNF-α无差异(P>0.05);用药后研究组VEGF、IL-6、IL-2、TNF-α显著更低,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两组免疫排斥反应、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免疫排斥反应4.00%、不良反应为4.00%,常规组免疫排斥反应20.00%、不良反应为32.00%,组与组之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角膜损伤与物力因素热力、酸碱有关之外,还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4]。角膜移植术能够帮助患者受损的视力,但是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直接影响和手术成功率[5]。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具有较高的植床直径,角膜缘与植床边缘距离短,加之术后较强的免疫反应,极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使其排斥反应加重,降低手术疗效[6]。
环孢素A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内含11个氨基酸,可减弱HIL-II抗原水平,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以免Th细胞大量释放淋巴因子而使得白细胞介素分泌、合成,规避B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反应[7-8]。本研究观察发现,研究组术后IL-6、IL-2、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环孢素A能够保护角膜组织免受严重损伤,同时还可以减轻炎症因子水平。除此之外,新生的血管可导致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对患者角膜透明程度带来诸多不利影响[9]。角膜受损会上调VEGF水平,使其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进而使得内皮细胞不断分化、生长[10]。本研究组术后VEGF更低,表明环孢素A能够抑制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产生,进而达到改善角膜透明程度的目的。
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且免疫排斥反应、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P<0.05)。表明环孢素A作用高效且十分安全、可靠。与李福强、李宇、熊雅红[11]报道的观察组总有效率82.14%高于对照组62.50%,排斥反应25.00%、不良反应3.57%低于对照组57.00%、29.17%的结果高度相符。究其原因:直接用环孢素A滴眼,可促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进而直接实现抑制免疫作用[12]。
总而言之,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应用环孢素A滴眼,能够进一步减轻其房水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十分确切、突出,而且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并大范围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陈荟郦, 曾朝霞, 黄祖烽, 等. 不同给药干预辅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近远期疗效差异研究[J]. 临床眼科杂志, 2019, 27(1): 56-59.
[2] 黄静, 姜雅琴, 满辉. 环孢素A对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及VEGF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46(3): 111-113.
[3] 李景果, 周天洋, 栗占荣, 等. 聚合物载体对环孢素A角膜通透性的促进作用[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8, 36(12): 914-919.
[4] 陈铁红, 申海静, 陈雪, 等. 环孢霉素A滴眼液联合口服环孢素软胶囊防治重症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的临床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29(9): 1130-1132.
[5] 陈雨晴, 王丽娅. 应用1%环孢素A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浸润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64): 81-82.
[6] 彭亮红, 周文杰, 李征亚, 等.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环孢霉素A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的效果分析及炎症反应因子的参与作用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 17(6): 573-576.
[7] 孙利娜. 环孢素A与糖皮质激素对儿童患者葡萄膜眼炎的疗效评价[J]. 抗感染药学, 2017, 14(5): 1083-1084.
[8] 孙亚杰, 林婷婷, 何彦津, 等. 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果比较[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6): 512-519.
[9] 李玉凤, 姚家琳, 张静, 等. 1%环孢素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安全性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4): 43-45.
[10] 钟文慧. 0. 05%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干眼病对泪液分泌及眼表环境的动态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4): 23-24.
[11] 李福強, 李宇, 熊雅红. 环孢素A对高危角膜移植术患者房水炎症因子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J]. 临床眼科杂志, 2016, 24(3): 203-206.
[12] 张晓元. 环孢霉素A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 37-38.
基金项目:罗定市科学技术局(编号: WS201931)
作者简介:伍海成(1975.03-),男,汉族,广东省罗定市人,大专学历,眼科,主治医师,眼副主任,研究方向: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