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NRS-2002筛查评分及相关指标分析
2021-09-22顾晓瑜查伟
顾晓瑜 查伟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恶性肿瘤患者NRS-2002营养筛查评分以与营养相关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我院肿瘤科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间210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1~83岁,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0例。消化道肿瘤113例、非消化道肿瘤97例。对其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及BMI值、营养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不同肿瘤分期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患者比非其他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的降低与营养风险发生率具有相关性,BMI<18.5的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住院肿瘤患者使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适用性,临床上可结合相关指标等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恶性肿瘤;营养筛查;NRS-2002;营养相关指标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019-02
恶性肿瘤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类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后果严重[1]。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是目前唯一一个基于循证医学的营养筛查工具,操作简便、临床实用性强被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为临床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首选工具[2]。本文回顾研究我院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间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分期等差异性,以及筛查评分与营养相关指标间的关系,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后期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和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确诊患者210例,多次住院者选首次资料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0例,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61.3岁。其中消化道肿瘤113例,非消化道肿瘤97例,肿瘤综合分期:Ⅰ期10例、Ⅱ期62例、Ⅲ期76例、Ⅳ期62例。病例排除标准:①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③住院≤1 d。
1.2营养风险筛查 采用ESPEN推荐的经我国专家共识的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评分人员经2018版营养风险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培训[3],全部患者皆直接进行第二步最终筛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定(0~3分)、年龄评分(0~1分)。結果:三部分评分相加,总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总分<3分则为不存在营养风险,定期复评。
1.3实验室检查 选取未进行放化疗等治疗前且最靠近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时间点的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指标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性别、年龄、病种、肿瘤分期NRS-2002评分比较 不同年龄、病种患者之间营养风险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肿瘤综合分期越晚,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1/12/30/qkimagesyxslyxsl202105yxsl20210509-1-l.jpg)
因肿瘤本身及治疗干扰等方面的原因,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40%~80%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足[4]。规范化的营养治疗不仅可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并可改善生存质量,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5]。营养筛查是规范化营养治疗的第一步,本研究中使用的NRS-2002是评估因营养有关因素对患者临床结局发生不利影响的风险,肿瘤患者因疾病的迁延、长期的消耗等原因,综合分期越晚,其临床结局越差,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必然越高,因而用NRS-2002来评估患者临床结局的风险是适用的,且应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尤其是对晚期患者。
纳入的2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8%,低于黄稳达等研究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50.2% [6];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51.3%也低于张明等研究报道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营养风险发生率61.7% [7]。其可能原因是本次研究对象中排除了终末期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和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另外,研究中发现,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近半数曾不同程度的接受过营养支持,这一现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更常见。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受损评分高于非消化道肿瘤患者,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
随着年龄越大,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越高。该结果一方面与随着年龄增长,器官、代谢、生理功能的逐步减退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年龄本身就参与NRS-2002评分且以70岁作为评分节点有关。充分提示临床需要更多地关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结合相关指标进行跟踪和调整,避免因营养状况的原因影响肿瘤治疗。
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是临床常用于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前白蛋白因半衰期短,血清含量少且体库量小,在判断蛋白质急性改变时较白蛋白更为敏感。因而可作为评估近期营养状况变化的指标,尤其适合营养受损评分中近一周的饮食变化情况。总蛋白降低是病情严重的结果,因本研究中排除了终末期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故总蛋白低于正常患者较少。由于疾病期间患者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及消耗增加等因素致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不足,故肿瘤患者中出现贫血者较多[8]。此四项实验室指标的降低与营养风险发生率相关性较好,临床上应多关注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积极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
总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对其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常规的营养风险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同时临床应结合多项相关指标等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尽早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赫捷. 临床肿瘤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 许静涌, 杨剑, 康维明, 等. 营养风险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18, 26(3): 131-135.
[4] Nugent B, Parker MJ, McIntyre IA.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 an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feeding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 J Hum Nutr Diet, 2010, 23(3): 277-284.
[5]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 17(1): 59-73.
[6] 黄稳达, 杨家君, 黄学军, 等. NRS-200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8, 10(4): 204-207.
[7] 张明, 王杨, 宋桂花, 等. 潍坊某三甲医院早中期(Ⅰ、Ⅱ、Ⅲ)胃肠道癌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和营养支持情况调查[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2, 20(6): 345-350.
[8] DAS U, PATEL S, DAVE K, et al. Aeeessment risk screen an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in the elderly inpatients[J]. South Asian J Cancer. 2014, 3(1): 38-42.
*通信作者:查偉,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E-mail:268219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