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加索绘画表现手法对绘画主题的情感表达

2021-09-22纪天驰曹东孙倩男

牡丹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格尔尼卡立体主义表现手法

纪天驰 曹东 孙倩男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控诉和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表达了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的人民心中的悲伤、恐惧,甚至绝望。本文以《格尔尼卡》为例,从象征、暗示表现手法、立体主义创作方式、人道主义精神和对艺术思维本质的探讨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毕加索绘画表现手法对绘画主题的情感表达。

一、毕加索绘画立体主义的风格特点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例如,《格尔尼卡》对女性形象的主要特征描绘,实现了对战争中人民痛苦的深度表达。在《格尔尼卡》这一作品中,毕加索从最能表达物体独特形式的角度去描绘对象的基本特征。

(一)立体主义的特点

受到塞尚“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理论启发,立体主义用几何形体的表现手法来组织、塑造作品结构美。立体主义者努力减少作品中具象的元素,力图构建起一种几何化的结构语言。“同时性视象”由塞尚的绘画技法借鉴、衍变而来,将主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觉形象综合在画中同一形态之上。

(二)毕加索立体主义空间以及结构独特形式的表现方法

受到塞尚的影响,立体主义把物的形态与结构看得比色彩重要,毕加索先将所描绘的对象进行结构分析以及解剖,接下来进行多面观察与分析,进行结构综合。同时借鉴雕塑的方法,对三维空间进行二维转化,选择最能表明特征且对绘画主题情感最易表达的侧面进行结合。

二、《格尔尼卡》创作背景分析

(一)反法西斯的斗争

受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西班牙失业人数急剧增多,阶层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西班牙法西斯势力也在蠢蠢欲动。毕加索从斗牛场和古希腊神话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人身牛头怪物》系列和铜版画《佛朗哥的梦幻与谎言》来表达自己对于法西斯势力的深恶痛绝。1937年4月26日,在弗朗哥的指挥下,纳粹的轰炸机空袭了巴斯克地区首府格尔尼卡,残忍的屠杀持续了3个小时。这一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毕加索,到6月底,他就完成了这幅大型布面油画《格尔尼卡》。

(二)斗牛场景对毕加索的创作影响

对于西班牙人来说,斗牛场仿佛是人生的缩影,公牛似乎是西班牙的图腾。和众多西班牙人一样,毕加索也很喜欢斗牛,他在斗牛的场景中汲取灵感并创作了大量斗牛题材的作品,如《斗牛士》《骑马斗牛士之死》以及《人身牛头怪物》系列。斗牛场上的公牛一般代表妖魔等邪恶势力,而在英勇的斗牛士的攻击下,公牛最终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毕加索从斗牛士与公牛这一对矛盾体中获得灵感,联想到西班牙的前途与命运,法西斯势力即使如公牛般强大,也难逃被人民所打败、被历史的车轮所碾碎的命运。

三、绘画创作中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

(一)毕加索表现手法产生的影响

毕加索的艺术创作风格多样,其中以立体主义影响最大。当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亚威农少女》横空出世的时候,关于艺术创作的传统概念受到了挑战,一场关于“如何画”的革命在美术界悄然展开。而在它的影响之下,又诞生了其他艺术派别。如以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人为代表的抽象派从1910年兴起;以蒙德里安、杜斯堡等人为代表的风格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产生。而表现主义与后印象派等艺术流派也与立体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立体主义还对诗歌、戏剧等文学艺术产生了影响。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受到立体主义的启发,主张像毕加索那样打破传统诗歌的结构和形式,而这种思想又影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兴起的超现实主义。

(二)《格尔尼卡》绘画作品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格尔尼卡》的绘画手法采取半写实的象征手法,同时采用黑、白、灰三色,黑、白、灰的颜色意图给这幅巨型壁画一种悲剧的意味。毕加索采用多维空间、多个视角对描绘对象进行重构,突破了传统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结构的表现手法,使之更为自由、大胆。

这幅画作采用了立体主义的创作方法,即形的分解以及秩序性的重新组合。例如,画面左侧的公牛,虽然牛头的侧面对着观者,但是毕加索仍然画出了牛头的正面像,形成了想象中侧面与正面的结合。这种变现手法打破了传统绘画技术的框架束缚,开启了绘画新世界的大门。

它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从以前受光照角度限制变成了全面立體的视线,观者获得了三度甚至多度的视野,从而被画家引入一个崭新的立体世界。观者看到的物的结构不再是平时看到的感性结构,而是被艺术家提炼加工并赋予了新的含义的、既有感情又有理性思维的东西。观者从这些立体主义的作品中获得新的启发,引发自己对于事物的新解读。在这样不断重新思考重新解读的过程中,艺术就达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

(三)毕加索表现手法对绘画主题的情感表达

《格尔尼卡》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暗示表现手法,描绘了暴力、混乱、痛苦的景象,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感。画面左侧抱孩子的女性形象通过破碎的形体和尖锐的造型来表现人物的痛苦,例如,女性的舌头就呈尖锐的三角形,似乎能让人听到她凄厉的哭喊。而女子怀抱儿童的造型也借鉴了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烘托了悲剧色彩。画面中的战士虽已倒地,但手里还紧紧攥着断剑,毕加索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人民奋战到底、坚韧不屈的精神。士兵张开的手掌上有一处伤痕,暗示着基督受难的“圣痕”,毕加索通过这一暗示告诉人们,每一位为人类解放献出生命的英雄,即使只是万千士兵中的一员,也同基督一样伟大。战士的右手握着断剑和小花,断剑象征着战争的失败,小花象征着希望,毕加索在刻画这朵花时故意使花看起来颜色很浅,微弱得仿佛要消失,寓意希望虽然渺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持灯的女人是画面中为数不多的超现实主义的表达,她从混沌中探出身,手持蜡烛,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格尔尼卡》整体为写实主义,但是这一超现实主义的点缀恰好达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画面右侧坠落女人的造型借鉴了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人物双手伸展,夸张地张开五指,同戈雅一样,毕加索通过被无辜屠杀的人物形象来表现对于战争的深恶痛绝。面无表情的牛影射当时对于人民疾苦漠不关心的西班牙政府,而嘶鸣的马象征着受苦受难的人民。整幅画就像庄重的宣誓,控诉着法西斯的罪行,也歌颂了人民的坚强意志,传达对人民所受苦难的悲悯以及对和平的呼吁。

四、结语

艺术不仅仅是艺术,而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媒介。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运用了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将被刻画形象的最有表现力的面结合在一起,使观者超越了二维平面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而大量的象征和暗示手法则引发观者的二次思考,烘托画面悲剧气氛的同时,使得画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无限的思绪中传递交替。毕加索在这幅作品中将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互融合中警示人类战争的无情,引发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作者简介:纪天驰(1994-),男,河北涿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

猜你喜欢

格尔尼卡立体主义表现手法
立体主义绘画的先驱
《格尔尼卡》挂毯“重返”联合国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立体主义迷宫
战争之殇——《格尔尼卡》
厚重感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
格尔尼卡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