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音乐特色课程的应然追求
2021-09-22钱亚萍
钱亚萍
摘要: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构建小学民族音乐特色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小学民族音乐特色课程应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体现适切性与学习路径的多元化,以乐润人,以美育人,培养具有民族根基、华夏情怀的儿童。
关键词:民族音乐;特色课程;文化传承;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A-0081-06
音乐是学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如何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地域独特文化背景,挖掘體现中华美育精神、民族审美特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元素,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构建适合儿童的美育特色课程,形成“一校一品”的美育风景,对培养具有民族根基、华夏情怀的儿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各民族人民创作的,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而从广义上说,中国民族音乐包括民歌、民族歌舞音乐、民族器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所有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听·见中华”民族音乐特色课程,是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切入点,以“听”与“见”为主要体验方式,依托校本特色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实现以乐润人,以美育人。
一、民族音乐特色课程应立足于文化传承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民族性和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整个社会和教育的责任。《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1]229“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1]232民族音乐以独具特色的音乐形态,深深植根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中,寄寓着各个民族的精神意志和审美感悟。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倾诉力,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匈牙利民族音乐理论家柯达伊认为:“民间音乐参与到音乐生活中来,并给以创造性的影响,这一切都是民族意志的标志,是在民族中坚持其本性,保持着‘文化统一的力量标志。”[2]音乐教育的意义,不只是学会唱歌、演奏或者学习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承。
(一)凸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民族音乐特色课程应该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基因中含有的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意义的优秀文化特质,与当代优秀文化进行融通,并在传承和创新中赋予其新的内涵,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传递核心思想理念及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3]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正处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以及润物无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价值导向。“听·见中华”民族音乐特色课程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
如传统节日——端午节,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古代人民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民族音乐主题学习中,我们组织学生聆听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观摩赛龙舟的音像资料,了解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体验包粽子、品粽子等当地节日庆祝方式。我们还带领学生了解中华各地的庆祝方式,如:素有“花儿家乡”美称的青海,在端午节前后会举行盛况空前的花会。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手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人们头戴杨柳帽,痛饮清泉水,放声唱花儿,别是一番情趣。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民族音乐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人文价值的很好载体。民族音乐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勤劳俭约、知足而乐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
如“丝竹留韵”主题教学中,学生听赏民乐合奏《欢乐歌》,从江南丝竹“小、轻、细、雅”去体验江南文化的特性;品味富有昆曲韵味的《卜算子·咏梅》,走进位列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榜首的昆曲,体会昆曲“浅吟低唱”“腔如水磨”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江南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感受似水江南特有的文化气息与音乐特点,把握江南地域的音乐特色与人文环境的内在联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以传统经典与地域特色为依托
教师可结合本地区特点和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探究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会跳自己家乡的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引领、评价和激励,让地方民族音乐及其蕴含的文化能代代相传。
1.将音乐课堂作为传承经典音乐的重要阵地
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各年级每周开设两堂音乐课。学科教师对各年级音乐教材中和民族音乐相关的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分年级、分学期列出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作品和素材,组织开展好研讨活动,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民族音乐相关要素,在音乐课上进行相关民族音乐内容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