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之不傲,失之不忧

2021-09-22吉学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学一学文学家苏轼

吉学斌

最近,衡水中学学霸张锡峰的一段演讲火遍网络,“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引发强烈争议。对此,我不谈对错,只论得失,很显然他把得失看得过重了。得与失并非人生的终点,只是人生的过程。得之不傲,失之不忧,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得之不傲,失之不忧,个人可以处变不惊、从容安和。诺奖获得者屠呦呦说起获奖时的感受,极为平静,“没什么感觉,有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这时人们才发现,这位顶级科学家竟然是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经历、非两院院士的“三无教授”。她没有因为突然到来的荣誉而过分惊喜,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三无”而自卑懊恼。得的再多,终有去日;失的再多,终有来时。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得之不傲,失之不忧,团队可以不断进取、永葆生机。华为之所以成为如今世界5G技术的领跑者,靠的是精益求精的创新和默默无闻的付出。掌门人任正非极其低调,对成绩从不沾沾自喜,而是不断用优质产品与世界对话。面对美国的打压,他也从未沮丧放弃。鸿蒙系统的问世,让华为完成了又一次精彩的突围。

得之不傲,失之不忧,国家可以文明永续、世代绵延。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经历了无数次高光时刻,也承受了无数个至暗时期。它之所以能绵延至今,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对待世界的态度。大唐盛世光耀千秋,与它的自信、包容密不可分,它没有强而必霸,而是把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远播四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曾使偌大的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但无数仁人志士没有屈服,他们奋起反抗,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一百年,更是徹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终于走上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光明大道。

得与失,总是相伴相生,伴随你我。此时得,彼时可能会失;此时失,彼时可能会得。与其每天为得失而坐卧不宁,不如换一种心境,以平常心来面对。得与失只是人生旅途中两种不一样的风景,既然我们必须面对,为什么不多一分坦然,少一分忧虑呢?

每个人的一生必定由许许多多的得与失构成,当我们回首往事,我们既会欣赏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也会感受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我们何不学一学大文学家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点:张衍凯

1.内容项:材料丰瞻,观点鲜明。由一段红遍网络的演讲引出“得之不傲,失之不忧”的观点,然后用屠呦呦、华为等事例和盛唐时代详而论之,内容翔实。

2.结构项:逐层推进,首尾相合。全文采用经典的总—分—总结构,中间主体部分由“个人”到“团队”再上升到“国家”层面,层次清晰。开头和结尾部分前后照应,强化了论点,结构圆熟谨严。

3.表达项:娓娓而谈,从容淡定。批判但并不咄咄逼人,劝告而不强加于人,如“为什么不多一分坦然,少一分忧虑呢?”“我们何不学一学大文学家苏轼”等语句,口吻亲切,又不乏说服力。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学一学文学家苏轼
草字头
悬浮字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像”话一样的句子
学一学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古代邢地文学家述略——邢襄文学论之二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