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昭昭而强,华夏赫赫之梁
2021-09-22一考生
一考生
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荀子》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更应强自体魄,明自心智,树冥冥之志,迎昭昭之明而自强之,行惛惛之事,当华夏赫赫之栋梁哉。
若为中华之栋梁者,必心怀家国。毛泽东言“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也”。回望历史长河,有封建帝制,拦不住欧美的坚船利炮;有军阀乱世,签订了辱国的“二十一条”;有开国穷苦,忘不了黎民三年饥荒。然则“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黄花岗的鲜血映过辛亥壮举,毛润之的领导带来星火燎原,邓小平的改革春风吹富了大江南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青年一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可见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梦想;可见南仁东天眼探测星河壮的希望;可见几代人蟾宫桂枝携月壤的激昂。心怀家国,为扬我中华之光,为迎我国富民强。
若为青年之栋梁者,必自谦自信,“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 。而今的青年一代,更应具有自立自强之精神,不因暂落于人而悲,不因暂领他人而喜。青年者为何而自强?必为明心中之泱泱山河,必为扬志中之昭昭华夏。纵前人的光芒夺目,青年仍独具闪耀, 一如鲁迅先生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是春风,就吹览华夏;是星火,就恣意燎原;是炬火,就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尽情点亮这中华!
若为强国之栋梁者,必实干担当,“青年的肩上不止是清风与明月,还有责任与担当。”陈延年遵父教诲,自立自强。栋梁者,必为一步一脚印之实干者。“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禹导水,墨游说,中华的泥土印过他们的步履;长征行,革命旅,雪山草地见证烈士的脚印。空谈误国,實干兴邦,青年一代应奋起行动,承担起独属于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绽放出独属于青年人的风采与光芒。
“青年者,人生之春也。”吾辈青年当自强,不负人生好春光,锻炼以健体,磨砺以明志,成才成栋梁,迎光迎希望。我们沐浴历史的甘霖,迎向新时代的朝阳,奋力成长,青年昭昭而强,华夏赫赫之梁。
评点
1.内容项:立意深刻,内容丰赡。文章以青年立志成才为经线,以历史进程为纬线,展示国家强弱盛衰之变,给人以启迪。述志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成为栋梁进行探讨。文中“志”与“行”交次呈现,材料丰富,立意高人一筹。
2.结构项: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主体部分以并列结构布局,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并以时间为顺序举例表理,叙议结合,构思得力。
3.表达项:特色鲜明,文采斐然。整篇文章文白相间,相得益彰;雅致处,蕴藉悠长,质朴处,言简意赅。行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精当运用,使文章到达全新的高度,可谓文质彬彬。
(指导教师:赵福海/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