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1-09-22杨爽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杨爽

摘 要: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更需要人才具备“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高职院校,应将培养技能素质过硬的工匠人才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之中,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德育元素,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5-0113-03

引言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对“三个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由此可见,“培育工匠精神”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对此,高职院校应将办好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培养技能素质过硬的工匠人才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具有工匠的特征。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提质培优、以质图强,更好地打造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教育完美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耐心、专注和坚守,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当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一、基本思路

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秦国时期的鲁班,专注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而沿用至今。不过到了当代,工匠精神一度失落。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部分企业丧失起码的商业道德,市场上出现了假冒伪劣商品,如毒韭菜、速成鸡、注水猪肉及牛肉充斥了普通人的餐桌,个人和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当前,在高职院校,适应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工匠精神培育与考核体系尚未形成,如何更好地打造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要从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内容的安排设置等方面,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内容脱节的实际情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结合批判性问题的设计,从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市场的不信任感,从损害市场声誉到损害国家声誉,通过个例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培养学生执着敬业、执念细节的工作态度。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只有拥有强烈职业情怀,才能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才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特别的敬业精神。

第二,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制定规范,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实训中,要时时处处要求学生按规范操作,使学生养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几代人的文化积淀,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劳心者治人”的错误观念,很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工作,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合“工匠精神”文化,开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持续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第三,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职业标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质量。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确立与工匠精神相对接的职业培养标准,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毕业后学生大多从事收银、会计、财税等工作,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职业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从爱岗敬业、诚信从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在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训练习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具体实施

第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手段、多方式宣传工匠精神,推动工匠精神进校园,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平面广告、广播、新媒体等,介绍古今中外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以及德国、日本等国家工匠精神的传承,使学生感悟到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的真正意义,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展览、调查问卷等活动,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教育学生,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

第二,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理论教学体系。为了保证工匠精神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得到传承,必须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把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内涵融入教学内容中,针对目前社会上很多高职毕业生既想挣钱多,又想不干活,稍不如意,就频频跳槽的现象,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热爱,就很难在工作中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敬业就是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树立会计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从事会计工作。同时结合网络直播课程等多种“云”上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在2020年下半年组织了網中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体验活动,利用多家企业的真实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企业真实案例为切入点,从采购作业、生产作业、销售作业、资金结算、财务报表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并有意识地融入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各个高校都对春季学期做了特殊的教学安排,学院教师团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对接岗位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内容,将其分为六个模块,即会计入门、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对账与结账、会计报表。本文以模块三为例,说明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如何贯穿“疫情防控、科技兴国、弘扬工匠精神”思政主体。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