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实践探究

2021-09-22徐姗姗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使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当前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创新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策略

【中圖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96-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当前各项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从教材中选取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内涵

非连续性文本是在连续性文本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文字、图片和数据,具有明显的非连续性特征,在逻辑性和段落层次性上与连续性文本有着较大区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广告、说明书、图片等都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由于非连续文本能够简洁明了地将重要信息呈现给读者,因此积极应用非连续性文本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选取合适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使此项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1]。

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升的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无法及时从文本中筛选到关键信息。如今教师普遍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重要意义。借助这项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全面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思维也能变得更加活跃[2]。此外,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全面地思考问题,导致其很难筛选关键信息。借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得到激发,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开展语文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也能产生深远影响。在非连续性文本的辅助下,教师能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指导,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学会快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难以整合教材中的关键信息的问题,这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升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也会制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学生从不同的阅读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其信息整合能力能得到提升,这对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升有较大帮助。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借助非连续文本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因为非连续性文本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应用文,如说明、通知、标语、广告都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这些文体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很可能用到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起到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三、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策略

为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积极采取以下策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

(一)不断整合教材内容

为更好地促进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要积极整合教材中的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选取教材中的片段,对学生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积极借助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展阅读学习,让学生在全面理解每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深化对整篇课文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3]。

如在学习《所见》这首古诗时,学生可以通过课本中的插图感受到田园风光,在脑中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有牧童、黄牛、鸣蝉等,从而获得直观的感受,促进自己的学习。通过讲解古诗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照插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续写之后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分小组进行探讨,或者是采用画画的形式,最后组织全班性的汇总。借助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借助故事背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借助作者的经历和故事背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充分将课本中的关键信息与写作背景结合,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4]。

以学习《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文章的背景介绍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朱德在井冈山与战士们一同挑粮食的故事,当时红军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不得不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为保证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朱德同志不顾工作的艰辛,积极参与挑粮工作。介绍了故事背景之后,学生就会对朱德的扁担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与扁担有关的知识。目前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人们可以用各种车辆来运送粮食,因此扁担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很多小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扁担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使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故事背景,对《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产生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向学生充分介绍教材的背景知识,借助故事背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连续性文本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借助不同学科知识促进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描写祖国边疆偏远地区小学的散文,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民族团结的内容以及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说的“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生活习惯、重大节日等,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此类教学内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体现的各种知识,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发挥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平时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全面挖掘教材内容所涉及的不同学科知识,借助此类知识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使这项教学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教师要不断深化对教材的研究,积极整合教材内容,借助故事背景、不同学科知识等推进非连续文本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丹.强化非连教学,提升必备能力——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实践[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3).

[2]王浩.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思考[J].教育,2019(1).

[3]徐小秋.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思考力[J].新课程.小学,2019(12).

[4]王轶群.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3(9).

【作者简介】

徐姗姗(1993~),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读写融合。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策略小学语文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