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

2021-09-22孟晶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小学数学应用

【摘 要】数学以其特有的思维性和严谨性,吸引了教育学者的关注,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思维定势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思维定势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另一方面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这种有利有弊的思维模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定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226-02

数学能将个人的思维体现出来,是集逻辑思维和开拓性思维于一身的学科,数学学习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作用。思维定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思维,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定势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然而,一旦遇到“不配对”的情况,思维定势会将学生解题的思路推向“死胡同”,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避免其消极作用,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十分重要。

1   小学数学中思维定势应用不当的消极影响

事物往往是具有两面性的,思维定势也不例外,它会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并不具备认识事物本质能力的小学生,其往往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会不断地依赖自己所储备的知识,而对学习超出自己理解的知识产生抵抗心理[1]。思维定势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1.1  认知单一化倾向

思维定势来源于学习和生活实践,对小学生而言,思维定势能够帮其更快地解决一些问题,但如果应用不当,也可能会使学生步入“认知单一化”的误区。从小学生的自学过程不难看出,部分学生看待数学问题往往停留于表面,为降低难度,甚至会以一己之见将许多问题“一概而论”,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往往会机械地套用以往总结的解题策略来解决某些新的题型,而忽略了新题型背后的数学知识、原理法则。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学生陷入数学知识理解不透彻、问题分析方法不恰当等困境。

1.2  思维方式固定化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归纳、整合原有的解题经验,建立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考方式,是学生解题时常用的一种策略。若学生过于依赖固定的方式,热衷于归纳、整合原有的解题经验,就很容易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在遇到一些原本能够训练创新思维的题目时,仍然会盲目地应用以往的经验,导致思考问题不全面、忽略新旧题型的差异,而且无法灵活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难得到发展,甚至让“固化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渗入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2]。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思维定势的创造性运用

2.1  将新旧知识结合,纠正记忆方法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各知识体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为了方便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便于高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材中的很多新知识点都是由之前学过的知识衍生而来,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效结合教材的特性开展教学,从基础出发,一步步引伸出新的知识点,在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程度的同时,也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比新旧知识点的不同,引导其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将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更全面地发挥出来。

如在学习“圆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之前所学过的圆柱体的表面积进行对比和讲解。大部分学生对表面积与平面图形面积的认识存在严重的思维定势,教师可以对圆柱体的展开图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加两个圆形的面积,让学生认识到立体图形计算的是表面积,而平面图形计算的是面积,进而从圆柱体表面积的知识点引伸出圆锥的表面积求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的知识点,并对圆柱体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加以引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

能力[3]。

2.2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开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的局限性在于它往往会误导学生。首先,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便捷性,会习惯性地借助思维定势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然而思维定势并不适用于所有知识点的学习,这就容易出现盲目套用的现象。不仅如此,思维定势的滥用会加强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给予学生更科学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迎难而上的学习习惯,以健康积极的学习心态面对之后的学习,用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思考遇到的新问题。事实上,这种变通的创新型思维方式,也正是我国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的教育方向,有利于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入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知识基础以及心理基础,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灵活的思维面对难题,对思维定势作出补充与完善。

2.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降低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事实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数学的学习是层层递进的系统式学习,而思维定势在为学生提供便捷的解题方法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然而,学生一旦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面对难题时,就能够很好地克服惯性思维,进一步分析所面对的难题,从而避免思维定势带来的思维误区。不但如此,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新旧知识相结合,使数学知识学习更有体系性,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积极

作用。

如在教学“三角形”这节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显然在于体会分类思想。但是学生在数三角形的个数时,如果只数了单个三角形的个数,形成三条线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思维定势,就会不知两个及以上的三角形组合如何计数。对此,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通過多媒体课件将例题中的三角形拆解,再反推,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

定势。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不仅如此,数学还巧妙地将思维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要角色都会产生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模式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能为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这种思维定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平衡好思维定势的两种影响,使其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避免学生“绕弯子”,是目前数学教师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积极引入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寻找出最适合小学生的思维训练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秀莹,靳涌韬.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有效化解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

[2]李观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16(6).

[3]张茜.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8(31).

【作者简介】

孟晶(1989~),女,汉族,山东邹城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小学数学应用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