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021-09-22章淼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逐渐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22-0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充分认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丰富教学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主要指客观存在的信息以及与信息相关的活动在学生头腦中的能动反映。学生总是对新的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在面对自己关心的事物时,会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敏感度,教师在展开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基本特征。如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料,使学生对教学中的信息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信息知识,这一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如在“搜集多媒体素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的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息息相关。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多媒体素材,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不同体现形式,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了解多媒体素材的具体构成。学生讨论交流后,能初步了解许多多媒体素材都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常见的视图资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下载相关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多媒体素材触手可得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又如在“制作贺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媒介,通过不同类型的媒介手段使学生感受多媒体技术能让图像与文字多屏互动,加强学生对该类知识的记忆和认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1]。此外,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无法立刻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展开翻转课堂教学。如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视频内容。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设计电子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实践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延伸课堂教学的广度与
深度。
2 活用高效教学法,向学生传输信息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信息知识,这是学生展开信息知识学习的基础,属于信息素养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效率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而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高效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知识。
如在“形状补间动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特别是以文字、图片以及图形渐变等案例作品为教学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浓厚兴趣时,教师再向学生公布课堂学习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会因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和个人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在教学中表现出参差不齐的信息技术水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套用教学模板,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则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消”、部分学生“吃不饱”的情况,从而导致个体差异性进一步扩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为拓展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针对C组学生,教师的要求是学会基本的文字录入、字体设置、简单磅值以及排版等内容;针对B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在C组学生的学习目标基础上,学会表格插入、页码格式设置;针对A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B、C组学生的学习目标基础上,学会统计表导入、斜表头制作等拓展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完成自己层级的学习目标并熟练操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上一级学习目标进行拓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全体学生信息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也契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 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能够直观地体现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是信息知识学习的关键能力,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不仅理论知识多,且实践性强,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践来开展相关教学。
如在“把动画发布成HTML文件”的教学中,教师讲授完理论知识后,需要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实践操作时,教师要详细讲解浏览器执行HTML文件的相关功能。在网页中插入SWF格式动画时,教师还要告知学生网页借助浏览器的自动计算功能能够实现动画的播放。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以便其更好地将信息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又如在“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备课,在教学开始时向学生展示机器人的表演。在教师的指示下,机器人学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让机器人再表演其他的动作?”在学生回答了“想”之后,教师通过U盘连接机器人,给机器人传输新的程序,不过这时机器人一动不动,似乎并没有接受到相关指令。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经讨论后得出可能是“U盘中毒”的原因,教师顺势导入“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教学内容。这样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信息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 实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
信息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尤其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键力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性学习涉及的层面很多,包括自主学习、协调性学习等,小组讨论与交流协调属于创新性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信息素养。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点拨,在学生的探索陷入迷茫时为其理清思路,这样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如教师在教授“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音乐,并让其自动播放”时,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自主学习。虽然刚接触该部分内容时会存在一定的生疏感,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在与同学的交流沟通中不断深入学习知识,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与潜能。
又如在“图像处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任务分为抠图、更换背景、添加文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寻找方法,这样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对学生信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总之,信息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需求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祥.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4).
[2]侯冬梅.探究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9).
【作者简介】
章淼(1986~),女,江苏江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