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21-09-22詹秋香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课堂提问高中地理

【摘 要】課堂提问是指教师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产生疑惑,从而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以此来指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活动。可以说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本文聚焦于高中地理课堂的提问式教学,旨在通过有计划的提问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53-02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提问可以收到积极的教学效果。而如何才能够实现巧妙设问、发挥提问价值是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为目标,主要围绕梯度设问、有的放矢、引入诗歌、分析案例、以错纠错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旨在让提问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建构高品质的高中地理课堂。

一、梯度设问,符合认知规律

由于知识内容本身具有层次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课堂的提问也要讲求层次性与梯度性,因此梯度性是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1]。具体来讲,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从教学内容与基本学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步提升,获得一定的能力发展。

如在教学“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时,第一课时是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并能够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梯度式提问的形式,在问题设计上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太阳辐射能不能全部到达地球表面?如果不能,太阳辐射又是怎么损耗的?这是让学生明确大气的削弱作用。然后继续提问:大气的热量是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学生在探究后,得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接着问题继续深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最后可以设置“何为大气逆辐射?”这一问题。这些层层深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逐步探析和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堂教学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的,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自然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基础,问题太难或太简单都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逻辑主线,设计问题要注意层次性与梯度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不断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的放矢,抓住关键节点

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者不易掌握的技能,教学重点则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或者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二者是教师进行提问的基本切入点。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网络的建构。

以“山地的形成”为例,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关键节点,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攻克这一教学难点。首先的问题是“褶曲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学生答出是背斜和向斜。接着提问:“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变形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这一结论,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的本质原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背斜与向斜表现在地貌上分别是什么形态?”学生根据图示,进一步总结出: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这样学生也能综合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提问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提出能够揭示教学内容、指明教学方向的巧妙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善于创新提问的方式。如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提问的类型可以是引趣式、类比式、创设情景式、铺路架桥式以及引申式,这都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的方向。

三、引入诗歌,增强提问的趣味

地理与诗歌是有一定的契合的,一些诗歌中包含着许多地理事物与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将诗歌引入高中地理课堂,增加问题的趣味性与新奇感,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以此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诗歌中的地理现象,以跨学科学习的方式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环节借由古诗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朝诗人胡玢《庐山桑落洲》这首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接着再展示长江中下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图中的哪一位置?“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桑落洲”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教师在过渡到具体的地理教学时,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诗歌的引入可以起到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生动精炼的诗歌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将诗歌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分析案例,发展思维能力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尤其是区域地理,它研究的重点是一个特定区域内不同文化和自然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人文经济方面的特点,这就是在地理课堂中分析案例的基本逻辑,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及探究问题的重要依据[2]。

如在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商业布局的影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总结这节的知识点。针对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教师可以将石家庄作为一个案例。“石家庄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时间为10分钟,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并在得出结论后进行分享交流。最后学生分析出石家庄是中国著名的“火车拉来的城市”,交通因素是石家庄形成的主导因素。具体来看,京广线贯穿石家庄全境,加上石太线铁路以及连接济南的铁路,还有机场、高速公路等,这些使石家庄在交通方面有着极大优势。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下,学生的积极性会非常高,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分析案例还是探究问题,教师都要明确一点,即得出最终的结果和答案不是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才是教师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學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以错纠错,培养求证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些时候会出现与预设不相符的教学情境,这也是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采用提问式教学的方式,面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自然就有可能出现偏离正确方向的错误答案。这时候教师要做的不是严肃地批评,而是要因势利导,以错纠错,将错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求证意识与批判思维。

如在教学与“寒潮”相关的地理知识时,很多学生很容易将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混为一谈。在讲到寒潮势力最强的知识点时,由于寒潮是冷锋南下带来的降温、大风、雨雪天气,当被问到“寒潮势力最强是在哪个季节”时,学生很容易得出势力最强一般是在冬季,因为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但被问到“寒潮危害最大是哪个季节”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也是冬季。这个时候,教师不必立即纠正这一错误,而是让学生顺势分析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什么而言,学生根据常识回答说是农作物,那么哪个季节才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呢?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因为春季和秋季北方的农作物正在生长中,遭遇寒潮会导致减产,所以寒潮危害最大一般是在秋末和春初。这样,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区别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断改进与优化提问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同时,除了本文提出的几个策略以外,教师还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更多的教学策略、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艺术的关键就在于要问得“巧”,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层层推进,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衡海燕.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

2015(17).

[2]张艳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9).

【作者简介】

詹秋香(1979~),女,福建武夷山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课堂提问高中地理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