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进案例
2021-09-22黄灵万
【摘 要】本文以粤沪版“光世界巡行”演示实验的改进为例,将前沿科技的成果融入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的启发性、可视性、情境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通过改进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物理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演示实验;改进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12-02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步阶段,演示实验对学生将来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牢固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然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性,导致演示实验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演示实验装置及设计等进行改进,将前沿科技成果融入演示实验,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下面以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世界巡行”演示实验的改进为例,阐述如何优化演示实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加强演示实验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在演示光的作用时,很多教师会拿出手电筒照射天花板,将其作为演示实验来谈光的作用,使学生会感觉演示实验平淡无奇,难以激起好奇心,更谈不上从中受到启发。因此,将科技与生活相结合,对常识性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过程既直观又充满启发性,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能快速、准确地了解物理现象,得出初步结论,从而使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关于物质、能量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1]。
演示实验一:光能发电。
实验器材:一块光伏发电板、控制器、LED灯、锂
电池。
实验过程: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把实验器材的导线连接好,把光伏发电板放在阳台上,接着关好门窗。过一会儿,学生观察到LED灯微微亮了起来,此时,教师提问:是什么让LED灯亮了?学生回答说:是太阳光的能量转变为电能,LED灯通电之后就会亮起来。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现有科技,将演示实验改进得更加生活化、易实践、易入手,多学科、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亲自体验光能发电的过程,在实验中注重科普性和趣味性,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2 加强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光的传播路径比较抽象,而教材所提供的演示实验在设计上有许多缺陷,会影响实验效果,不能满足开展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让学生观察到演示实验的最佳效果,教师应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相应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注重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同时,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使用的仪器要大一些,演示桌的高度要适当,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效果[2]。
演示实验二: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实验器材:长方体玻璃水缸(长100cm、宽30cm、高50cm)、清水、调制好的浓海波溶液、漏斗、软管、大功率激光笔。
实验过程:在透明玻璃水缸中倒入适量清水,用软管套住漏斗,把软管的一端插入玻璃水缸底部,通过漏斗将海波溶液缓慢注入玻璃水缸底部,有效避免浓海波溶液和清水混合在一起。静置30秒左右,玻璃水缸的下方是黏稠的海波溶液,上方是清水,用大功率激光笔从玻璃水缸边紧贴照射,当光束照射到上方的清水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光线在水中是直线传播的,当照射到下方黏稠的海波溶液時,可以清晰地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发生了
弯曲。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光的传播路径的可视性,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和不均匀介质的传播路径的理解,同时,激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改进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加强演示实验的情境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小孔成像演示实验为例,如果按教材进行演示实验操作,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孔成像现象,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对小孔成像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中创设一些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观察到小孔成像的变化,特别是成像的大小、倒立等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自觉将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想象,同当前真实的实验情境进行对比,从而突破原有知识或经验的框架,领悟所学物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而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让演示实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演示实验三:小孔成像。
实验器材:A字形LED灯板、一节黑色塑料管(长50cm、直径20cm)、一节黑色塑料管(长50cm、直径16cm)、一块黑色纱布、带有小孔的黑色圆形塑料板、胶水。
实验过程:在黑色塑料管(长50cm、直径20cm)的中间位置锯开一个口,插入A字形LED灯板,对接好两节黑色塑料管,把带有小孔的黑色圆形塑料板放在中间,用黑色纱布包住黑色塑料管的一端,用胶水粘好。为了增强实验的情境性、可见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选择在比较暗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当启动A字形LED灯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黑色纱布上倒立的A字像,同时,在同侧也可以看到倒立的A字像。通过拉动黑色塑料管调节距离,学生能观察到像的大小在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經过改进的小孔成像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物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测和假设,能加深学生对小孔成像原理的理解,并基于实验结论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利用前沿科技成果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示实验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改进演示实验,重视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关心、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演示实验四:向光太阳能。
实验器材:减速电机、光敏电阻、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胶水、TDA2822模块、大功率手电筒。
实验过程:先让学生展示第一个演示实验中的太阳能灯,让学生说出这个灯在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学生可能会说,一般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是固定的,而太阳的位置在变化,无法保证太阳光始终垂直于太阳能电池板,从而使得光能转换效率降低。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款自动向光的太阳能路灯,向学生演示并讲解其设计原理、制作过程及应用。当在比较暗的实验室里,用大功率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池板,当手电筒的光照角度发生变化时,学生能看到太阳能路灯也随着光的移动而发生转动。学生对此感到很新奇,每个学生都想体验一下,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种太阳能路灯是利用光敏电阻来感应光向,TDA2822模块能控制转向,使光敏电阻可以感应光向的变化并转动太阳能电池板,让太阳光能直射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提高了太阳能的转换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向光太阳能”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置身科技情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同时,实验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总之,通过演示实验的改进,让学生深刻领会物理实验的本质内涵,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建构或探索定律的完整过程,促进学生相应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实验改进过程中认识物理演示实验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能逐渐将学生培养为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使学生养成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滕涌波.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如何促进课堂教学[J].实验教学仪器,2011(9).
[2]吴志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J].物理教师,2019(3).
【作者简介】
黄灵万(1983~),男,壮族,广西巴马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