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

2021-09-22殷燕鹤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历史教学高中

【摘 要】史料分析能力的培養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高中历史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学好,这一学科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并借此实现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而史料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素材,教师应学会如何将史料灵活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分析能力;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51-02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是让学生在背诵、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历史分析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史料来论证某一历史观念,通过史料来触发某种思想情感的能力。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史料应用意识不强,史料应用的方式和程度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史料的能力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想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史料意识[1]。

如在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这节课时,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国两制”是何时在何种背景下提出的,该项制度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等。“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提出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与很多历史事件有关。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来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中国近代史上与香港岛相关的不平等条约,通商口岸的开放对香港的经济文化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于近代史上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持怎样的态度?香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香港回归对于中国来说有什么历史意义?“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怎样提出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课前搜集历史资料的导向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搜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历史资料。同时,教师应给学生明确历史资料的概念,要求学生寻找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不能将电视剧、电影和动画当作历史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因为这些资料往往带有较强的倾向性,也有很多是经过修改的,不具备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等特征。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学习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条件和信息搜集能力不一样,所以开展小组交流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共享,从而实现取长补短。

培养史料分析能力的首要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搜集史料。教师可以将搜集史料这个任务交给学生,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去思考分析,借助信息技术和书本资源来搜集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同时也要注意历史资料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做好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的第一步[2]。而后续的交流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二、从教学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史料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选择引入课堂的史料时,不能过于随意,所选择的史料必须要和教学内容相契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进行选择。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素养,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展开教学实践活动[3]。

如在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的“太平天国”这节内容时,教材重点结合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场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展开讲述。在高中阶段,学生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学习太平天国时期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并深入分析为什么该制度在当时仅仅是一个空想,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给广大穷苦人民带来的生活希望进行分析。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对于洪秀全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还比较片面。许多学生认为洪秀全是抵抗侵略者的英雄,是伟大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但实际上,历史资料中所记载的洪秀全还有另外一面,当太平天国起义有了阶段性进展,在占领了南京并将其定为首都后,洪秀全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骄奢淫逸,他开始在南京城内强占民女,禁止平民百姓结婚,并且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这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洪秀全这个历史人物展开讨论,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从而全面地了解洪秀全,多角度评价洪秀全的功过,以多元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历史资料。

无论在什么时候,教材始终都是教学之本,教师的教学一定不能够脱离教材,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教师都必须将教材作为教学的重心。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围绕某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可以告诉学生史料查找的方向,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查找史料,随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分析史料,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4]。

三、以历史评价为主导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教会学生应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还要指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评价。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总是认为课本就是权威,认为带有正面色彩的历史事件就一定是积极的,而没有看到其另一面。基于此,历史评价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历史评价为主导,将历史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5]。

如在讲授“辛亥革命”这节内容时,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有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和意义,其主要领导者孙中山的个人经历、主张、历史评价等。课本上所阐述的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都是比较正面的,这些正面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所以很多学生就会认为辛亥革命的所有内容都是积极的,没有一丝负面内容,但这样的话,许多学生就无法解释为何辛亥革命会走向失败。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就成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借助历史资料来展开教学。许多历史资料回答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为何会幻想着让帝国主义列强来支持这场革命?辛亥革命是否形成了一整套有组织、有体系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政策?清朝腐朽不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问题的答案,教师将提前搜集好的历史资料展示给学生,从而将辛亥革命为何失败,辛亥革命过程中有哪些不正确的思想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辛亥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教训。有了这样的学习经历,今后学生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就会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来思考。

评价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忽视了历史评价,完完全全照搬课本上的内容来学习历史,那么最终学生只会形成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不懂得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非常不利。将历史资料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资料,进而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从而

实现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的目标。

总之,历史资料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也是高中历史理论知识的载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历史资料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这一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历史资料导入课堂,充分发挥历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通过搜集、分析历史资料内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湘文.史料实证能力培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8).

[2]刘芳芳.高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1).

[3]赵金余.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史料解析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9(7).

[4]陈文江.略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74).

[5]张寿春.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2).

【作者简介】

殷燕鹤(1973~),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教学有效性及教学教法。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历史教学高中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童诗”也精彩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