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研究

2021-09-22付晓慧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支架式初中语文

【摘 要】如今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而支架式片段写作是改变作文教学难、学生写作难的有力抓手,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写作知识。本文根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特点,就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47-02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就是进行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断应用这一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一、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的概念界定和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支架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情境以帮助学生学习,随着学生能力的发展逐渐减少帮助,最终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1]。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主要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学生在各个阶段会遇到不同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提示,使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

传统的写作训练一般每周进行一次,训练目的不够明确,进而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课本中的范文也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再加上评价滞后等因素,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提升。而在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中,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对作文片段进行分析并积累生活中的相关细节,同时教师可对文章的某一方面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的方式,当堂完成写作训练,使之成为阅读的延伸,并且反馈评价也能够做到及时有效。因此,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运用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的构建策略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搭建支架,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教师提供了搭建支架的重要方法:基于学生当前的能力和水平找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情决定了教学设计和支架搭建,教师在进行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时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精准授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最近发展区”是搭建支架的最佳着力点,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以课文经典段落为立足点

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相对有限,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无从下笔,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并不明显。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经典篇目,为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教材,将教材作为写作教学的范本,对课文中的经典语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同时,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为例,这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春的活力与诗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文章的第四段或第五段,先让学生概括作者选取的典型景物,再给学生提供修辞和感官描写的知识支架,让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特进行形象化描写,最后让学生模仿这一片段描绘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素材分类的表格支架,令学生对描写的事物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让学生能够围绕事物写出典型特征。课文中的经典语段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以单元整体为框架开展系统性训练

写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单元内容组织上采取的是“双线并行”的形式,兼顾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了写作技巧,它被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和能力训练点分布在各个单元的各个教学活动中,教材的作文专题训练表现出了系列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单元整体为框架开展系统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专项写作能力。

在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中,教师要从阅读教学和作文专题训练中建构起片段写作框架,细化教学目标,否则对学生的指导将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作文教学将变得随意且没有章法。写好一篇作文需要掌握多种能力和技巧,如生动描写事物的能力、抒情议论的能力、联想与想象的能力、选材与立意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教师要有层级地逐步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把各单元的作文专题训练与单元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将目标分解到每一课,实现一课一得,聚沙成塔。针对不同能力的训练,教师提供的支架也应是不同的,如问题支架、情感支架等。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写作专题“发挥联想和想象”为例,本课意在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文章写得更生动形象。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通过学习本单元各篇课文,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联想与想象的精妙之处,从而激发其创作欲望。要让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合情、合理且有意义,只给学生提供有关联想和想象的知识支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问题支架等。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文体而采用不同的片段训练手段,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尾进行续写;在《天上的街市》中可以进行童话扩写;在《女娲造人》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和方法进行创编;在《杞人忧天》等四则寓言的教学中则可以进行故事接龙或者寓言仿写。不同的训练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创作思路,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发挥联想与想象,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将单元写作的总体要求落实到了每一课当中。

(三)将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与阅读及口语交际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作教学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将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与阅读及口语交际相结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流程和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与优化,同时将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整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具体化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这一单元的文本都是新闻稿,属于应用文范畴,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讲述”,其主要出發点都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口语交际的学习,掌握讲述与新闻陈述的方法,写作要求则是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教师以新闻的写作格式和语言为支架,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以此对新闻写作的语言有相对较深的理解,然后对比分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帮助学生掌握新闻撰写方式,同时借助口语交际讲述训练,让学生在口头表述的基础上形成作文,以此实现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结合,提升整个单元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语文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进行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思维能力,可以在与同学的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可以在写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所以教师要认识到支架式片段写作的重要作用,并将这一方法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提升整体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雅琦.基于“支架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上海市J小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付晓慧(1984~),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支架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