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渗透课的实践探索

2021-09-22沈麟颖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生涯教育高中地理

【摘 要】在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各校积极开展高中生涯教育,构建生涯系列课程,而学科生涯教育渗透课作为生涯教育一个重要的形式,需要在高中教学中广泛开展。高中地理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如何将地理学科中的阅读、野外考察等学科知识与素养的培养和生涯教育相结合,成为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湘教版“冰川地貌”为例,构建“一核心,双主线,三阵地”的学科渗透课堂新模式,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涯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涯教育;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25-02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

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明确提出“全科覆盖”

“分类考察”“不分文理”等措施[1]。其核心内容是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各校提出了“多元选择、个性发展”的生涯教育理念,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初步总结出三类生涯课程,包括专门的生涯课、班会课、学科渗透课[2]。

学科教学是实施生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渗透,将知识能力训练与个性兴趣探索、生涯目标唤醒、规划能力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职业选择连接起来,不断思考、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方向,逐步成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独立个体。本文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冰川地貌”为例,构建了“一核心,双主线,三阵地”的学科渗透课堂新模式,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涯教育提供新思路。

一、“一核心,双主线,三阵地”——学科生涯渗透课堂的内涵

(一)一核心——以生为本,立足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3],是实现教育“育人本位”的体现和必然要求,是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的基本教学形态。学科生涯渗透课堂遵循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加工教材,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及生涯意识方面巧妙构思课堂教学环节。“冰川地貌”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课前小任务——“冰”临城下,引导学生在课前了解各著名冰川工作者的事迹,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完成对我国的一个冰川景观或一个著名冰川工作者的介绍,以视频的形式上交。以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填补学生脑中的空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双主线——知识和兴趣,促成整体课堂

“双线式”的课堂结构奠定了学科生涯渗透课的基本模式。首先,学科生涯渗透课堂的本质属性是课堂,是学生和教师为探索新知识而进行思维交流碰撞的场所,它应当满足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要求。其次,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自然、合理地融入生涯规划教育。所谓的“双线”即知识线和兴趣线,知识线是知识能力目标实现的过程,兴趣线是生涯目标实现的过程。双线一明一暗、一主一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构成了学科生涯渗透课这一有机整体。本课以掌握冰川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为知识主线,以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员的招聘要求、工作内容和发展前景为兴趣副线,通过设置“你想进入该部门工作吗?它是做什么工作的?要求是什么?”等一系列递进问题,解读招聘公告,明确科学考察员的相关工作要求。最后,通过阅读科学考察员的日常科学考察文章,让学生“实地”考察,在学习冰川地貌的同时,也获得了科学考察员日常工作的职业体验。

(三)三阵地——课内课外,打造融合课堂

1.课堂是学科生涯渗透的主阵地——学科教学生涯教育有机融合

(1)学科生涯渗透课堂的打造应着眼于生涯意识如何自然贴切地融入学科教学,这是学科生涯渗透课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有机整合其中生涯教育的元素,如本课中的冰川地貌。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冰川·人生”为标题,其一,本课采用的素材是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员在考察途中的纪实文章,通过阅读文章,师生可以学习冰川地貌及其成因。其二,它代表本课的两条主线,知识线是冰川地貌及其成因,兴趣线是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员的职业经历及其对学生的启发。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冰川之父施雅风的事迹,让学生在品读生涯故事的同时,感受施雅风优秀品质的可贵之处,并通过“大家想不想成为像施雅风院士一样的人?”这一问题,在课堂中突出生涯教育。但名人的事迹有时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因此在本课中,教师可设计介绍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员这一职业,自然地切入生涯教育,也为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选项。

(2)情境创设侧重职业体验。新课改、新高考推行以来,新情境、新材料在课堂上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教材知识为基准,以新材料为载体,创设真实的新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应用。若想生涯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则需要让学生切身体验该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本课将新课改理念要求的创设新情境与生涯教育要求的职业体验完美结合,直接利用科学考察员考察途中的纪实文章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获得实地考察的间接经验。考虑情境中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将课内的生涯渗透与课外的实践体验有机结合,缩减环节,一举两得。

(3)问题设计紧扣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提倡问题驱动教学法,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学科生涯渗透课上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要注意,問题的设计除了常规的层层递进以外,还要紧扣地理核心素养,如此才能实现知识线和兴趣线的有机结合。本课通过展示冰川科学考察员拍摄的冰川视频,让学生掌握冰川地貌的类型及分布;通过请学生在图中画长江、澜沧江等河流的大致走向,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通过展示冰川考察员杨勇的行进线路,请学生分析沿线的自然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出行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喜马拉雅山区冰碛湖溃决灾害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指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科学考察员的实际工作内容、环境及会遇到的一些困难,使学生对该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便为日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参考依据。

(4)提升总结。教师在本课最后的环节需要做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从事冰川研究考察工作的人有很多,如沈永平等,从事这份工作,让他们的人生与冰雪交相辉映。科学考察活动虽然艰辛,但是却可以亲眼见证绝美冰川景观。冰川给他们提供了壮丽的人生舞台,他们表演得很动情。”通过这节课,教师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种子,一些学生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思想和心血去浇灌它。教师要告诉学生的是,无论大家未来选择什么职业,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课后是学科生涯渗透的延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自然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校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興趣、能力都有所不同,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不同。课后是学科生涯渗透课的拓展延伸部分,教师需要依托教材内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生涯规划空间。课后可让学生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冰川人物资料,展示人物成长经历、从业感悟、相关专业等方面的情况,而这几方面恰恰与生涯规划指导中认识自我部分的兴趣产生、价值观形成和优势能力培养等相契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3.专业选科介绍是学科生涯渗透的补充——明晰职业要求

课堂上关于任何职业的介绍都以暗线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某一职业的清晰了解和认识并不是在一堂课就能完成的。课堂渗透是对学生生涯的启蒙,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介绍相关的大学专业及优势大学、选考要求,甚至提供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的信息,便于学生课后深入了解。

二、未来展望,大势所趋

对笔者而言,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是一个崭新的主题。初次接触学科生涯渗透课,许多想法并不成熟,教学策略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教学效果不一定能达到预期。虽然探索刚刚起步,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却是刻不容缓,成功都是在一步步探索失败后达成的。迈出第一步,才会有继续迈进的决心,因为这是新课程理念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N].人民日报,2014-09-05(6).

[2]赵世俊.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J].江苏教育,2016(56).

[3]罗阳佳.成长从勾勒未来开始——新高考背景下上海高中学生生涯辅导试点引发的思考[J].上海教育,2016(13).

【作者简介】

沈麟颖(1996~),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新课改背景下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地理核心素养养成的作用、高中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生涯教育高中地理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且行且思考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