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地理景观在高中地理直播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22陈敏如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

【摘 要】在高中地理直播教学中,运用真实的地理景观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且具有美感的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直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河流地貌的发育”直播教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地理景观,在引入、探索、拓展和总结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欣赏真实的地理景观,围绕课堂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互动,加深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理解,能提升直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真实地理景观;直播教学;河流地貌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19-02

在高中地理直播教学中,教师运用真实的地理景观,营造直观形象的地理教学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开展“河流地貌的发育”的直播教学时,笔者以长江为例,搜集长江形成过程的相关视频和不同河段的自然风光景观图,将大量真实而优美的地理景观图和视频有机融入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而有趣的在线学习情境。通过教师设计的引入、探索、拓展、总结等教学环节,学生既能身临其境地欣赏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加深对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理解。

一、引入:展示典型地理景观图片,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兴趣

在直播教学的导入环节,为更好地锁定流水地貌,教师选取若干典型景观图片,学生在课堂评论区抢答景观形成的流水作用名称。抢答环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更能让学生在欣赏真实地理景观的同时,回顾所学知识,拉近教材内容与真实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

在该抢答引入环节中,教师共展示了8张河流地貌的典型真实地理景观图。如图1中的科罗拉多河的马蹄湾,绝大部分学生能快速回顾已学知识,判断出该景观主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在直播教学中,通过PPT的批注功能,教师用红笔直接在景观上圈出堆积的区域,特别是直观指出河流的中部和两侧存在的流水堆积现象,让学生明白流水作用的各种形式经常同时存在,只是在某些区域某些时刻以某一种作用为主,为后面讲解长江中游的流水作用做铺垫。

再如图2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景观,引导学生观察溶洞景观中局部石笋和石钟乳等小地貌。在直播教学中,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地貌细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化学反应公式:CaCO3 + H2O + CO2 = Ca(HCO3)2,让学生明白特殊的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溶蚀的发生原理,加强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其形成原因有更准确的认识[1]。

本环节还选取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喀斯特地貌地面峰林景观、丹霞地貌景观、奔腾的河流景观、九寨沟的钙化池景观和江心洲等典型真实地理景观,让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对流水沉积、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等流水作用形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观看地质历史演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重难点

进入案例探索环节,以长江为例,教师通过播放地理景观视频《环球地理:长江中下游流域地质形

成》,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复述,并用表格梳理长江的形成过程,如表1所示。在探索长江中下游流域地质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让学生认识到,一条河流往往是在多种作用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案例探索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结合新教材《地理1》中对地质历史演化知识的新要求,让学生能够借由直观的地理景观视频,用更宏观的时间尺度了解和认识地理事物[2]。此外,在高考考查的热点中,地貌形成过程类题目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通过运用地质历史演化视频,展示真实的地理景观演化过程,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事物和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更好地掌握这一难点知识。

三、拓展:在线观赏代表性地理景观,帮助学生加深整体认知

拓展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真实而完整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长江的整体认知。在直播教学中,分别选取如图3所示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河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进行在线游览和考查,进一步拓展本课知识点。上游河段选取三江源地区、金沙江河段、重庆河段、三峡河段的景观,逐一讲解河流源头常见的溯源侵蚀原理、虎跳峡处河流裹挟泥沙奔流而下过程中的搬运作用和侵蚀作用、重庆河段江面展宽及江面停泊众多船只的原因、山高谷深的三峡地区流水下蚀作用下形成的V型河谷的形态等知识点[3]。中游河段选取荆江河曲景观,运用真实景观图和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①为何千里长江,险在荆江?②分析河曲以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下游河段选取太湖风光,从该区域河湖分布的情况和河流水文特征推测该区域流水作用的变化,分析从湖口至入海口,河床形态发生什么变化。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笔者每讲解完一个河段都配套一个对应的习题进行巩固。如讲解完下游河段后,以浦东机场的选址问题作为延伸拓展情境,使用答题卡功能呈现配套习题,由学生在线答题,直接呈现统计结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作答情况决定下一步讲解的重点,同时邀请学生发表见解,再顺势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四、总结:回顾浏览地理景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河床形态图,再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和典型代表进行梳理总结,如表2所示,强调河流形成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对应的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段的情况。总结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梳理总结本课的核心内容,同时由在空间上探讨不同河段的情况,提升到对一条河流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流水作用状况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综上所述,在直播教学中,运用真实地理景观,不但能丰富地理课堂,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而具有美感的在线学习情境,让学生既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又能学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教师在选取地理景观时,也要注意不要贪多,而要求实求精,所选景观要真实精美,更要精准地围绕课堂主题,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中有顺序、有目的地呈现,并引导学生在欣赏或观察景观的同时思考相关问题,让真实的地理景观能够真正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4]。

【参考文献】

[1]刘双凤.谈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J].黑河教育,2019(10).

[2]沈培明.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中),2015(2).

[3]何宇,冯杰,彭定洪.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与实践——以人教版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J].地理教育,2020(1).

[4]周晶.基于地理媒介素养教育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板块运动”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20(8).

【作者简介】

陈敏如(1991~),女,汉族,广东汕头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
家乡山河亦教材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