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定位与实践应用
2021-09-22郝玲玲
摘 要:
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强化课程建设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研活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认识“说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功能,持续推动“说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課改革与实践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探索,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含金量和发挥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本文以形势与政策课为示范,针对思政课在说课过程中“说什么”和“怎么说”,围绕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课阐释与实践应用。
关键词:说课;理论规范;价值定位;应用理路;实践应用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1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4-0088-04
一、“说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理论规范和价值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鲜明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研究、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说课”作为教师阐释具体课程的教学安排及其理论依据,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表达教育教学观点,讲述教学设计和逻辑,以达到提高教学能力和强化课程建设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研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试行以来,“说课”逐步被推广和应用到全国高等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说课已从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成为评价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推进课程质量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
目前,在教育界对“说课”应用与实践不断丰富和探索的同时,理论界逐步对“说课”的理论规范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说课对教学主体、评价主体、互动过程和效果评价等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价值被不断发掘,说课的形式、内容和过程在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中也逐渐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首先,通过对“说课”概念和范畴的理论界定,突出了思政课说课强烈的教学指向。说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是教师向同行和专家就某一次课或一门课的目标设定、内容理解、方法选择、环节设计等的具体安排与理论依据,以期充分表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点供大家交流研讨的具体形式和重要载体。[1]说课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活动,而是处于备课和讲课行为之间的一种固有教学过程,说课既是对教师备课情况的展示和总结,也是保证讲课过程顺利有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说课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说课和讲课之间的实质性差别。第一,教学目的不同:说课在于对“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和概括;讲课在于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和实现教学设计。第二,教学次序不同:说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课前行为;“讲课”是一种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行为。第三,教学对象不同:说课对象是同行、专家或权威;讲课对象是学生。第四,教学呈现方式不同:说课主要是单向的分享研讨;讲课更多追求双向的互动传递。
其次,通过梳理分析“说课”的应用范围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以说课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路径。目前,在各层次和类别思政课的说课和讲课竞赛过程中,教师普遍能够说清楚“怎样教”,却说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教”;说教学背景时无法准确把握现实学情,不能有效指导和改善讲课质量和效果;说教学方法不能切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学方法选择的理论论证也不充分。除此之外,教师对说课的设计和安排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导向和个性化的逻辑建构。[2]如何让思政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在遵循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克服“空、平、淡”,需要教师将教学本质、学生思维、教学理念进行理解、融合和升华,彰显自己个性化的设计、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教学追求。所以,语言体系、教育理论知识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能力成为影响说课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可以看出,当前对于说课的理论研究对我们深刻理解说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进行深入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说课的理论研究滞后于说课的实践应用,表明深入和持续对“说课”从概念到范畴,从体系到流程,从过程到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另一方面说明努力推进说课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和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和实践亦十分迫切。
二、“说课”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理路
“说课”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充分必要又日趋规范。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特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目标要求,思政课教师的说课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活动基本规律的同时,还要更加具有理论性、规范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课”首先要确定说课的基本维度和框架,即“说什么”的问题。立足新时代思政课的时代要求和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必须对其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理解和逻辑阐释。
其一,说清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背景。2019年3月18日,由党中央第一次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予以权威阐述,旗帜鲜明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永恒使命。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属性的科学定论充分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铸魂育人的工作,新时代的思政课的说课首先要紧密围绕“新时代”说清思政课的崭新要求和根本任务,其次要紧密结合“新时代”说清思政课面临的具体学情,充分关照到先进教育理念的创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和个性特征,以及新媒体时代教育环境的适应性变革等相关因素。
其二,说明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最终努力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技能培養再到价值引领的知行合一。因此,思政课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过程中,首先要系统掌握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优势,结合具体课程和专题教学,说明要求学生在知识层面掌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其次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要求,说明要求学生在技能层面掌握的能力目标。最后,要以思政课教学质量为依据,综合运用和系统融入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思维方式、理论及研究方法,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导向性教学,说明期待学生在价值观层面实现的情意性目标。[3]
其三,说透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更不是对立的,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所长。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课程和专题,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宜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思政课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效性才能得到增强。同时,在运用传统的如体验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导读原著、社会实践等思政课教学方法以外,还要注重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育理念的要求下,以项目带动为理论框架的教学模式愈发得到关注和重视。项目带动法又称之为“PBL”,全称为Project-Based Learning,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4]值得注意的是,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运用 “PBL”教学法需要根据社会变化进行实时更新,尤其是一些与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密切相关的如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抗疫等时效性强的教学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和政策变化,实时完善并不断更新。
其四,说实新时代思政课的评价考核。思政课评价考核部分的说课,首先应当遵从思政课的教学立意进行评价考核,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现有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效果进行考核。其次,应当紧扣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考核。思政课评价考核的说课要针对每门课程具体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的系统阐释,主要说清楚从知识传递到技能培养再到机制引领的评价内容和考核效果,做到教学评价要真实有效,考核标准要切实可行。
三、例谈“说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说课在思政课教学的应用里路,为思政课教师实际说课过程提供了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主要回应了“说什么”的问题。依循高校思政课的时代要求和根本任务,每一门思政课说课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不尽相同。本文以形势与政策课为示范,针对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阐释,对“怎么说”思政课进行尝试性的实践应用。
第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背景。“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的重要渠道,也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核心课程。形势与政策课能塑造和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使其形成合理和综合的人文与社会知识结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5]首先,理论武装时效性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要展开专题性教学,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和方法论,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适时更新,尤其是不断推进和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形势与政策变化的指导力和解释力。其次,释疑解惑针对性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要展开专题或主题教学,面对问题设疑引思,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国际和国内外时事政治和对国家发展方针政策的更新意识和接收能力。最后,教育引导综合性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要致力于探索和创新契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表达方式,通过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的方式方法,实现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全面开设和系统推进形势与政策课,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充分理解和挖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立意,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课程含金量,发挥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维度也要充分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知行合一。具体而言,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和方法论,还要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体系,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探索发展中总结出的一系列党的理论制度。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具备国家历史发展和时事常识,明确全球视野下国际格局的演进规律和趋势。情意性目标是使新时代的大学生,珍惜和平和优越的学习环境,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坚持自己的初心与追求,并且通过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情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自觉的将自身的学习目标、职业规划和国家社会发展相统一。[6]
第三,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策略。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性与时效性同行并重的教学原则和专题性教学的课程特点,形势与政策课在充分借鉴“PBL”和建构主义先进理念基础上,探索和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导向和以逻辑建构为两翼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的专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一方面通过网络教学技术和平台向学生征集问题,另一方面以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教育教学要点和时事报告为基础,将学生们要学的问题和要学生们学习的问题相结合,实现问题向专题的转化。面对教学主体,教师可以在课前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讨论,并从小组分享中寻找知识的掌握程度、内容分享中了解认知的差异程度、小组互评中把握观点的矛盾程度,让学生们带着自己发现和生成的问题进入学习。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主要通过专题教学中从相关概念到外延的问题设计,逐一展开维度和范畴,并最终完成逻辑建构。这里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例,教师通过什么是新时代,讲清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是中国特色,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什么是大国外交,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战略方针和具体战略布局。以上“三个讲清楚”也构建了讲好中国故事、走好中国道路、提供中国方案的专题逻辑。在课程反馈过程中,主要通过预留和推荐书目,打造书香课堂,并且以布置思考题来增强教学效果,引发学生思考。
第四,形势与政策课的评价考核。针对知识性目标维度的考核,教师可将过程性考核(课堂参与程度、出勤)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科学比例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出勤情况,结果性考核是指根据详细、可供参量的评分标准设计统一书面考试。技能型目标维度的考核,要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每学期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和提供经典书目阅读,并针对现实形势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和基层工作调研,同时学生通过撰写并提交读书报告和调研报告,获得过程性考核分数。价值性目标,要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这就要求除了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教师和学生还要充分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慕课、微课和公众号等,完成征集问题、发布消息和讨论答疑等在线互动,实现"互联网+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信息共享和思维共振。
新时代的思政课不是简单意义上党和国家意志及价值理念的传导,思政课教师也不是机械似的语言复读,懂得说课,才能更自信和从容地讲好课。面对新要求和新任务,思政课教师应该潜心进行理论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到用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进展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现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教师在思政课进行说课时要紧密围绕“说什么”和“怎么说”两个中心问题,从思政课的时代背景和教学立意出发,明确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先进的教学理念,认真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并通过评价考核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通过说课不断地改善和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秀丽.说课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9(3):58-60.
[2] 刘红伍.通过说课比赛学习教学理论并提高教学水平——说课比赛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5 (20):71-72.
[3] 刘影硕,王锋雷.形势政策课宜采用多学科教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03(6).
[4] 柴艳萍.项目教学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85-89.
[5] 郝玲玲.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創新能力培养的理路解析和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4):143-146.
[6] 朱宏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2):115-119.
[责任编辑:杨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