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2021-09-22陈莹莹
陈莹莹
摘 要:在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下,部分幼儿园教育逐渐出现小学生化倾向,其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等都在逐渐“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初衷。因此本文对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做出探究,以期让幼儿教育回归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教学策略
部分幼儿园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无限提高了教育的目标,过分重视幼小衔接,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教学的内容和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一、制定全面的培养目标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幼儿教育既要关注幼小衔接,同时也要避免“小学化”的倾向,确保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启蒙性。老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老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夯实的基础,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观察生活,提高探索发现的能力,得到初步的发展和提高。
二、设置生活性的课程
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幼儿的学习需求,筛选出合适的教学素材,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学习。幼儿教育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还要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利用生活化的课程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生活情境,提高幼儿的学习体验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能够作为课程的内容,因此老师要打破原本教学的局限,将幼儿的实际生活转变为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更具活力的课程内容。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游戏能够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所学知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要注重趣味性,以提高幼儿的游戏体验感。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丰富教学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多感官的刺激,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端正学习的态度。游戏是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老师要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老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科学实验、数学探究等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更好的符合幼儿的天性。
四、提高行为规范训练的自主性
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的练习,应该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性,老师要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会自我约束,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切忌采用生硬刻板的教学方式,要用愉快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其行为习惯。老师要丰富游戏的形式,在游戏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出游戏的效用,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通过游戏中的榜样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游戏当中通过自主实践巩固规范的效果。老师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以真正体现出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老师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提高幼小衔接的适应性
幼儿园要注重提高幼小衔接的适应性,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端正态度,规范行为。老师结合实际生活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以提高幼儿的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独立能力等。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小学,感受小学的氛围,让幼儿能够对小学生活产生期待。在大班后期,老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学科课程,以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认知水平等等,为幼儿的小学生活奠定夯实的基础。
六、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老师不能单纯的依靠考试成绩来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要结合于幼儿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理解水平等来进行评价。幼儿园教学的评价要凸显出幼儿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发挥出幼儿的主管嗯那个东西,既要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对幼儿学习过程的评价。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走出以老师为评价主体的局限,丰富评价的主体,尊重幼儿,用民主平等的态度来提高幼儿评价的全面性。
七、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的过分焦虑,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幼儿园要发挥出家长的教学作用,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正确认知幼小衔接,邀请家长到校,了解教学的过程,理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会尊重幼儿。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长交流会來提高家长的认知,让家长能够学会区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让幼儿能够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限制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老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确保培养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行为规范训练的自主性,全面开展教学评价,注重家校共育,让幼儿教育回归幼儿本身。
参考文献:
[1]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