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语言提升策略
2021-09-22张朝晖
张朝晖
摘 要: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课堂组织用语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文章以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教学语言运用为研究背景,从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有效的课堂组成分析、体育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状、实现有效课堂语言运用的提升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从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课堂;有效语言
“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走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教学及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一、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这对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体育教学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的结构化教学。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堂倡导每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左右,所采用的运动强度应该使学生运动中心率达到140 ~ 160次 / 分钟。以一节课40分钟为例,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将不少于30分钟,这样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实践性,体现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培养了学生在复杂情境化的环境中运用知识技能,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会学、会练、会赛、会运用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有限的10分钟内完成课堂队形组织、讲解示范、小结评价等教学讲解,教师高效的语言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的课堂组成分析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清晰有效的教学流程、针对有效的安全保障、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启发式的引导等,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分析课堂的组成,不同的课堂观察的切入点有着不尽相同的结论。例如,从课堂教学流程上分析课堂的组成,有开始热身部分、学习提高部分、放松整理部分,这要求在课堂整体流程上把握课堂的教学环节,在实施教学时主要趋向于教学的流程。从教学设计的整体全面性进行分析,教学设计将课堂组成分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把握,对预测的易犯错误和突发事件进行预设等,全方位的主导预设了课程组成发生的教学行为。从课堂的主体参与视角进行分析,课堂组成最显现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主宰课堂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堂的设计、语言、行为直接影响课堂的成败;学生则是课堂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再将师生互动的交集表象进行融合,构成了课堂教学。在研究课堂行为的教学时,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分析课堂教学的行为,其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体育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状
课堂教学语言(这里所论述的体育教学语言,特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的语言所运用表达的师生互动语言)是课堂教学组成的关键部分,没有语言的引导组织和有效的指令,教学行为将无法生成。体育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分为知识讲解性语言、非普遍性正常语序语言(口令)、指令性语言、激励评价性语言、引导性语言,具体如下表所示。
经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及示范展示性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所运用的语言存在着很多不足,产生很多无效性课堂用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时效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为教学语言的无效,讲的多、讲的碎、讲的无意,导致过多占用学生的学练时间,这也是造成一节体育课达不到理想练习密度、降低学生运动负荷的主要原因。综观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师语言运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讲解语言术语化,知识理解率低
在课堂观察、记录教师语言的数据反映,教师在讲解知识技術的概念性语言时,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是专业用书上对技术动作的解析式语言,语言的专业化没有通过教师的内化理解,也没有采用适合学生年龄、水平特点的精简易懂的概括性语言。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教师的讲解语言过于术语化,甚至把教材上对技术动作的描述一字不落的背出来,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新教师身上。例如,在教学“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时,教师照搬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向学生讲解: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站立式起跑采用……这样的表述句占用的教学时间多,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降低对技术的理解,产生厌学心理。如果教师先将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技术进行内化,用肢体表现性组织语言:起跑线前两脚前后开立,重心前移后脚跟提起,前脚的异侧臂弯曲于前,身体前倾,准备……在教学运用情境中讲解的同时,注重动作肢体语言的配合,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术的理解与掌握。
2. 组织语言烦琐化,降低组织能动性
课堂教学不外乎组织讲解、练习评价几个环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引导至指定场地,并按照要求进行安全、有序的练习,指令性语言非常重要。有些教师将练习场地划分为好几块,在各个场地之间频繁的调动,增加了教师语言的时间成本,占用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加上语言的组织表述不精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堂学练的效率。
3. 提问互动形式化,无效提问不见效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注重结构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及运用知识技能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产生。观察分析现有的体育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为凸显师生互动,刻意增加与学生“提问—回答”的环节,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提出的问题质量低下,甚至是无效问题,将提问环节置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集中观察示范,向观察的学生说:同学们,这名学生完成的好不好?掌声鼓励!分析这短短的十几个字,虽然言简意赅,但是对促进课堂教学成果的生成毫无意义。
4. 评价语言无情感,无意评价无激励
课堂评价关注的是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评价有即时评价和反馈性评价,可采取肢体语言评价和表述性语言评价。课堂中,最普遍的是教师运用表述性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即时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是一种良好的促进剂,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时,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用评价非常普遍,甚至是动嘴不走心,毫无评价意义,常见的评价如“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你很聪明”等评价语言,没有针对性,没有具体的行为事件,没有促进性措施,此类的评价应该避免。
四、实现有效课堂语言运用的提升策略
1. 精准的讲解是传授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保障
课程改革从教学大纲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强调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并非否定知识与技能的主体性。课堂有效的实施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实践中达成课程目标。课堂上,对知识技能的讲解示范是最直接的传授方式,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先将教学技术的内容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经验结合专业内容进行内化,采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语言、表达形式、组织方法等精简、准确的表述,以学生易理解、好掌握、能复述为目标进行合理化加工,而非生搬硬套地复述给学生,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
2. 高效的组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组织练习时,教师往往将学生暂停,在听从教师的组织安排后再练习,这不仅占用了仅有的10分钟讲解组织时间,还会打断学生练习的连续性,产生持续练习的障碍。观察练习密度高、学生练习时间长的高效课堂,在处理组织时间上采用进行式组织,也就是在学生练习时进行组织讲解的安排,而且安排的语言多采用简短的练习要求,如在3号练习场地完成5次双人对传练习。此类的课堂组织形式多采用三点练习方式,或者是有固定标志物的练习场地;多采用自由分组的合作形式,免去了分組的调节时间,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合理化地让学生练习,提高学生练习密度,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3. 有效的提问是激发核心素养的载体
课堂实施的互动、教师的提问应该句句斟酌,精心设计问题,根据对象和教学目标采取表达清晰、针对性强、词汇难度适合学生水平的措辞。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观察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启发思考的问题,而非“这名学生示范的好不好?”问题的抛出是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寻找验证答案,将问题的答案蕴藏在学练内容里,并非表态判断性答案。挖掘问题的启发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实践的身体行动,这才是提出问题的内在动力。不能把提问题互动反馈环节演变为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一个好的问题是启迪学生思考的导火索。
4. 实效的评价是引申课堂效能的灵魂
评价是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及时、准确激励性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总体性评价给予大体的反馈,引导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方向;分层针对性的评价指向具体的内容环节,提出改进式建议,同时激励学生改进练习,以便达成学习目标。根据评价对象的水平和学练层次,提出适合其水平的改进建议,避免笼统虚实的评价,让学生能听懂并知道如何完成。评价时避免“你真棒”(棒在哪里?),“你要加油”(哪里需要改进,给予改进的措施)等普遍评语,要将评语的措辞落细、落实。
五、结束语
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思想观念的传授者、课堂双边教学的实施者、课堂有效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深度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成果的催化者,应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提高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不断反思进取,为促进高效的体育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季浏.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
[2]易辉龙.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体育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讨[J]. 体育教学,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