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探索

2021-09-22卞明星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英语教学初中英语

【摘要】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学将育人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初中英语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也要重视学科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来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差异,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深入感悟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有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以解决中国文化缺失问题,期望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有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卞明星,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千年的沉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与内涵在现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英语课堂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深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与发展。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了实现初中英语教学培养人文素养这一教学目的,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一项必然措施。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有针对性地选取文化教育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深入解读文本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学生在接受学科教育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和思想认知,并将所学知识与思想感悟体现在言行举止各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材内容存在文化缺失。现阶段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内容极其有限,虽然教材在整体的编排和设计上内容更加丰富,语言表达也更富有趣味,但是在文化内容方面还是更倾向于西方的习俗和文化。这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确提供了一定帮助,让学生能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语言,但是经过千年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出现在教材中的次数却极少,造成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从而让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让语言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差。

2.缺少文化培养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已经不局限于知识技能与学科素养,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英语教学理所当然就要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习俗,因此在英语课堂会以西方的思想文化来影响学生。环境影响人,在相应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氛围中才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的西方文化学习环境,只能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片面了解,导致最后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没有形成具体完整的了解与学习。这种教学形式的确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当与外国友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会出现一定的沟通障碍,这与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有一定距离,也违背了文化推广这一教学初衷。

3.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缺失。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也更加重视,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接触英语,了解西方文化,因此西方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人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不重视,并且缺乏了解興趣,这也是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所以教师要在掌握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既要学习也要弘扬,让文化之间充分融合与交流。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1.合理安排教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文化思想的教育渗透,首先要让学生形成兴趣学习,以兴趣引导文化,实现文化教学的目的。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结合教材内容寻找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形成深刻的文化意识,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基础。还可以以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现代化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这样既能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与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Finding your way”中的教学中,从“Go straight on,and you'll find Panda House”。这一句出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国宝熊猫的图片,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图片发散思维,看还能联想到哪些与之相关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回答再继续延伸到蜀绣文化和川剧文化,这种引导性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继续再引出bird、elephant、monkey和lion等课文中的英语词汇,将课堂重新带回到英语课本教学中,将中西方文化交叉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

2.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赏析。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积淀与发展,本身有深刻的内涵,在英语课堂中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让学生深入感受其魅力与底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短片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化展现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在语言学习中感受文化,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与价值观念,因此需要教师立足于课本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本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理解能力,根据课本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文化赏析环节,建立起文化与学习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建立起适合自身思维的文化解读方式,逐渐提升文化自豪感。

例如“Art world”中讲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教师可以此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积极讨论自己所了解的艺术形式。学生提到最多的就是中国戏曲,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国不同种类的戏曲,通过讲述戏曲的起源与发展阶段,为学生营造文化学习的氛围,由此了解到不同阶段的戏曲作品不但能体现当时的社会关系,更能突出时代精神。在对中国戏曲进行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思考,引发出对中西方艺术形式的交叉学习,提升学生思考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3.安排文化对比学习。初中英语课本中的文本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因此教师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既要将词汇用法和语法知识讲授给学生,对于文本中隐含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也要拓展讲解,从而扩充学生的知识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英语学习要建立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而学习西方文化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迅速且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主要方式。通过文化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拓展学习的角度。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相关话题的分组讨论,强化文化教育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化交流空间,在讨论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看法,在价值观点一致的基础上让不同思想之间产生碰撞,提升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也是体现人文教学的方式。例如“Great people”中主要讲述了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平和登月经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阿姆斯特朗取得成就的原因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两者结合讲解。比如五四运动时期的爱国民主精神、抗战时期的自强不息精神、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还有当代顽强战斗的女排精神、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以及新时代的尊老爱幼精神等。这些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一点一点衍生出来的文化精神。这样通对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对比,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和共同特征,深入体会文化的深层次含义,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三、结语

初中生的思想意識已经独立,并且对于事物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通过教育与文化的结合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其文化素养是一项必然举措。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既能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习兴趣,学生能在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教材中的文化教育资源,合理规划教学,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玉珍.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海外英语(下),2019(11):202-203.

[2]唐丽娜.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之我见[J].中外交流,2019(41):138-139.

[3]邓帆.中学英语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3):145.

[4]陈云国.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90-91.

[5]吴湛敏.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新智慧,2019(11):74.

[6]唐珂,张洁,刘茜.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中学英语教学的作用和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17-11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英语教学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