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地区壮、岱族传统婚俗的变迁
2021-09-22刘荫凉蔡立超
刘荫凉 蔡立超
1.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 玉林 537000;2.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越边境地区,被称为“同根生的民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白色、南宁、崇左、来宾、防城等市和中越陆地边境地区。越南岱族是越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北的谅山、高平、河江等边境省份,北太、宣光、安沛、老街等边境地区省份人口也较多。
壮族和岱族虽称谓相异,但均由百越民族发展形成。在中越两国还未划定边界之前,两个民族之间交往密切,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相互通婚。在中越边界划定之后,两个民族的交往日渐减少,传统的婚姻习俗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择 偶
壮族和岱族的择偶年龄和择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受旧社会习俗制约向文明法制迈进。旧时的壮、岱族男子在15、16岁就娶妻,女子在13、14岁便嫁人,现在岱族受越南法律的制约,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0岁,女18岁,壮族受中国法律制约,法定结婚年龄为男22岁,女20岁。
虽然在壮族和岱族社会中也还存在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生子的现象,但已不再普遍。
父母包办的择偶方式在壮、岱民族中已经不多见,童养媳现象已消失,年轻人更多的是自由择偶。旧时通过对歌,赶圩的择偶方式以及“合八字”等的问神择偶形式也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男女双方因参加学习工作相识、亲朋好友介绍相亲,网恋等方式自由恋爱,但也还是要经过双方父母的同意即“见过双方家长”才结婚。
二、提 亲
壮、岱族婚俗文化中的提亲习俗还被保留着。旧时人们虽然有恋爱自由,但婚姻不能自由。
壮岱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圩、参加集体劳动等方式结识、恋爱并决定结婚之后,或男方看上哪家姑娘想娶为妻子时,男方家便托—媒人去女方说亲即提亲。提亲后还得需征得女方家长同意将女子嫁到男方家,才商量嫁妆、彩礼、婚期等,而且所有婚姻的前期的仪式都用媒人来牵线搭桥。现在的壮、岱族男女青年双方如已经恋爱并决定结婚,在结婚之前,男方委托一媒人到女方家与女方家长见面、送礼、商定彩礼、嫁妆等婚礼事宜。但是提亲不再举行各种仪式,只起到传递双方父母心愿的作用。
三、定 亲
越南岱族的定亲礼在以前必须要有槟榔、酒、肉、鸡、饼干、糕把、茶叶、香烟等,现在则根据男方的家庭条件、能力和女方家的要求来准备,但是总体上也还是按传统风俗来操办。比如在越南奠边府青真乡布慕土村(音译),岱族男子在提亲时带来的礼物中,烤猪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如越南河江省北光县光明乡同一村的岱族定亲则是带一对阉鸡、糯米、酒、肉和槟榔,定亲宴是双方家人一起在女方家吃饭,男方父母都到场,随行的一般还有男方的一个叔伯和一个年长者。在中国广西南宁防城一带的壮族现已不再流行举行定亲仪式,男女双方家长都同意青年男女结合后,就开始选日子,张罗婚礼事宜。
偶也有按传统习俗来设定亲宴招待亲朋的,在当地俗称“定更”,即男方在得到女方家庭应允嫁女后男方来到女方家拿回女方的“八字”,在当天男女双方可视家庭条件而定设宴款待亲朋好友,宣告喜庆之事,之后才开始选日子定婚。
四、选日子
选定结婚的好日子对于壮族和岱族来说在以前是非常重要的。男方在定亲的时候要回女方的“八字”,之后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八字”选定。
在以前,属广西南宁地区十万大山北麓一带的壮族在选日子前要合“八字”,“八字”不合的就要请道公做法或者布阵“解掉”。如有一女子算命说命里杀九夫,即嫁一个就克死一个,克死九个才止,道公就在女子婚礼当天做好九个稻草人,给稻草人“施法”,插在女子出门到夫家必经的路边,女子出门时拿着刀,一路砍过去,把九个稻草人都砍死,意为已嫁九个也克死了九个,真正的新郎官已经是第十个,不会再被克死。现在壮族人对“合八字”已经不那么重视,而且为了方便亲朋好友能够参加婚礼,很多人直接选在“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等一些普天同庆的节假日举行婚礼。越南岱族还延续着秋、冬闲时季节结婚的习俗,在越南被称为“结婚季”[1]。
五、迎 娶
以前的正式迎娶仪式一般持续三天,男女双方均办酒席。在迎亲的前一天女方就开始摆宴席宴客,客人们在女方家过夜,直到第二天新郎把新娘接走后,客人们才散去,女方酒席结束。男方的酒席也是从迎亲的前一天就开始准备,正式迎亲当天,男方客人才来到男方家吃喜宴,过一夜,直到第二天才散去。男女双方婚宴所需的猪、鸡、肉、米、酒等均由男方打理,在迎亲前几天提前送到女方家中。宴席上每桌的人数一般坐8人或10人。
现在很多壮族农村家庭还在农村办婚礼,也有不少人尤其是外出到城市工作的人也选择在酒店举行,在酒店举行婚礼仪式的主要受西方婚礼文化的影响,穿婚纱、新娘挽着新郎的手走出来、新郎新娘发表感言等都已不是壮族传统的婚礼仪式。仪式举行时间也不再持续几天,而是在酒店吃完喜宴就结束了[2]。
越南岱族人到酒店办酒席的不多,一般延承传统习俗在农村办婚礼。与壮族不同的是岱族男子和他的朋友在迎亲的前一天晚上会来到女方家玩,但是不喝酒,只是吃些糖果,唱歌跳舞,很晚才回家,第二天再来接新娘。岱族人如果是与其他民族的人结婚,婚礼可以不用同一天举行,选个好日子,先是在男方家举办,后再选个好日子在女方家再举办。岱族人的婚宴上一般都有猪肉、鸡肉和牛肉,很少吃鱼。
(一)迎亲
传统婚俗中,在婚礼当天早上,迎亲队从男方家出发到女方家去迎亲。迎亲队包括新郎、伴郎、媒人、抬嫁妆的人、乐手,山歌领队等。壮族迎亲队中随行的还有一名未婚年轻女子; 岱族迎亲队则还包括男方的一个叔伯,且总人数要为双数。
不管是壮族还是岱族,新郎出门迎亲前,要先祭拜祖先。有的迎亲队来到女方家附近便开始燃放鞭炮告知女方。女方家把门关上,迎亲队要与女方家派出的山歌手对唱,用对歌的方式来请求女方家开门,对歌赢了才能通过。
有的地方还要从门缝往里边塞红包“贿赂”新娘的姐妹们才能通过。
现在壮族地区的婚礼中普遍没有对唱山歌这一环节了,真正会唱山歌的人已经不多。多为女方姐妹、朋友为了活跃气氛安排的活动,如新郎来到女方家门口,要唱首动听的歌给新娘听,新娘满意了才能进门;新娘的朋友把新娘的鞋藏起来,新郎必须找到鞋子并给新娘穿上才能将新娘接走等。这种形式的障碍不是约定俗成,所以每场婚礼都有可能有不同的版本。
岱族的婚礼中还沿袭着对山歌的习俗,男方到女方家迎亲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唱山歌,所以迎亲队里一定要有一个能说会道的山歌高手[3]。
“封包”即红包,是壮、岱族婚礼中都还保存的习俗之一。新郎进门,接新娘等都要给红包,还要给男方迎亲队和女方送亲队的每个成员发红包。红包大小不定,用当地人的话说就“图个吉利”。去迎亲和迎亲返回的途中遇到桥、河流、路口也要给“封包”,叫“买路钱”。
(二)新娘出门
传统习俗中,壮、岱族新娘出门前往夫家前都要上香祭拜祖先。壮族新娘不仅祭拜祖先还要一一拜别新娘的长辈如祖父母、叔伯等,最后敬拜新娘父母,长辈们都会给予新郎和新娘美好的祝福并回赠红包[4]。
越南一些地方如河江省北光县光明乡的岱族接亲时不跪拜长辈,只向长辈敬上酒和槟榔,但和壮族一样也要祭拜祖先。现在很多地方的壮、岱族姑娘在结婚的时候已经省略了一一告别长辈的仪式,只祭拜祖先和拜别父母。
以前新娘出门时由新郎的舅妈给撑伞,伞必须是大红色的。还要哭,称为“哭嫁”,表示对父母、兄弟姐妹的依赖和不舍。不哭会被视为不孝。现在不管是壮族还是岱族的女子出嫁都不“哭嫁”,都认为结婚是喜庆之事,不用哭泣[5]。但还是要撑红伞或者是新娘的随行物品中一定要有一把红伞。新娘跟随新郎去夫家要把准备好的嫁妆带去[6]。
(三)新娘到夫家
壮族新娘来到夫家门前,先停下来,由新郎的舅妈给新娘给撑着红伞,跨过火盆,表示祛除新娘身上的邪气,才送进屋里。进屋后,新娘拜过夫家祖先,从此便为夫家人。壮族新娘到夫家后的第二天早上要一一给长辈敬茶,岱族新娘则是在到夫家的当天或第二天给长辈敬酒,长辈们回赠红包以表示接受和祝福[7]。
六、“不落夫家”和“回门”
“不落夫家”的传统习俗以前在壮、岱族的一些地方都有流行。即新婚当晚夫妻不同房,第二天早上返回娘家居住。每到节日或农忙季节,男家就会派人去接新娘回来小住一段时间,直到妻子怀孕准备分娩时才回夫家定居,在夫家分娩。现在的壮族已经不延续这个习俗,但还保留着另一个习俗“回门”[8],即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妇一同回到妻子的父母家俗称娘家,看望新娘的父母。娘家远的,新婚夫妇会住上一两天,近的当天就返回夫家。
之后就一直住在夫家。越南一些地方的岱族则是结婚当天晚上,丈夫将妻子送回娘家,三天后才又去将妻子接回夫家,之后就一直住在夫家。
结 语
壮、岱民族为同源民族,在传统文化习俗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随着时代的变迁,两个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在形式和内容上去其糟泊,留其精华,保留了符合壮族和岱族人民心理的、社会的、生态的需求的传统元素,摈弃了一些不科学的、繁琐的、与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和谐的仪式。两个民族的相同或相似的传统婚姻习俗的变化中,有在两个民族中都发生变化或消失的,也有只是在其中一个民族中发生变化或消失的,总之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与岱族相比,壮族传统婚俗发生的变化较大,越来越朝着日趋简化和科学的方向发展,越南岱族的婚俗则还保留着较多的传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