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阳工匠”岳桂花

2021-09-22本刊专稿张玉虎

文化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花馍面塑山乡

本刊专稿 张玉虎

传承面塑文化

2020年12月11日,太原市劳动模范表彰暨第三届“晋阳工匠”命名大会隆重举行。在会上,有1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被命名为“晋阳工匠”。当这些“工匠”们上台领取证书和奖金时,有一位身材娇小相貌平平的妇女也侧身其中,叫人看来她怎么也难和“工匠”二字画上等号,可您有所不知的是,她不但能配得上工匠这个称号,而且还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她是一个面塑艺术家,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大奖:2008年《四大美人》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0年《吹吹打打迎新娘》代表山西参加上海世博会展出;2014年获得“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同时被选入围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面塑—回音》在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2019“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介绍她的专题片《面花姑娘》。

她叫岳桂花,出生在忻州市的一个从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山村。她的祖母和母亲,都是当地出了名的巧婆姨,她们手里捏出来的花馍形象生动、人见人爱。左邻右舍远近街坊,甚至三乡五里的亲朋好友们遇事要蒸花馍时,都要请她们去帮忙。当有人请她们出去做花馍时,因留在家里没有人照看,她们经常会把小桂花也带上,小桂花就在花馍的濡染中慢慢地长大起来。一开始,她只能用一双好奇的小眼看奶奶和母亲的巧手在面团上搓、剪、压、挤。稍大了点儿的时候,母亲给别人家干活儿的时候她若哭闹,就会揪下一小块面来塞到她的手里,她的小手里有了一团面块搓巴,就不哭了,小脸上就笑靥如花了。

再大了点儿,她就拿着母亲塞给她的面团,学着母亲的样子捏弄起来。有祖母和母亲的传授,再加上她有一颗悟性很高的慧心,七八岁的时候,就能给母亲打下手了。十几岁的时候,她就能和母亲一排排地给人们做花馍了。村里的婶子大娘们艳羡地说:“到底是‘鸭子的娃娃会凫水’呀!你看人家这孩孩手巧的,捏下的公鸡能叫起来,捏下的蛤蟆能跳起来!”小小的岳桂花成了远近闻名的巧闺女,有人来家请她的母亲出去做花馍时,总要特意加一句“把你家的桂花子也叫上。”跟母亲一起给人们做花馍做的多了,每次都是石榴佛手、鲤鱼莲花、十二生肖、吉祥娃娃等这些老套套,上过学读过书的岳桂花就觉得有点儿不满足,觉得自己应该做点儿和老一辈不一样的东西。有时候就在做花馍时玩一玩恶作剧,揑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她母亲就说她捏得是四不像。

面塑作品乡愁记忆系列《思》

有一次,母亲捏了一只胖乎乎的老虎,她就随手捏了一个面人骑在老虎身上,说这是武松打虎。母亲把“武松”从老虎身上掰下来训她说:“你给咱们安分些儿,不要乱来。”岳桂花从小就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孩子,是一个有着奇思妙想的孩子,是一个“不安分”的女孩子。结婚成家后,婆家在奇村镇上开着一个饭店,生意很不错,一家人衣食无忧。本来,有饭店这个窗口,有饭店这个“平台”。岳桂花制作花馍的手艺有了“市场”,有了用武之地,本该好好经营。

可此时的岳桂花却不甘平庸,不是想着舒舒服服地过一家人的小日子,不是想着安安稳稳地经营一个小饭馆,她想着的是给自己的巧手搭一个更高的平台,给自己的思想找一个更广阔的天地,给忻州面塑找一个更大的市场。

面塑作品乡愁记忆系列《回音》

在家人不理解,乡亲们议论的情况下,放下家里的摊子,到省城太原给花馍找出路。丈夫李忻醒人如其名,是一个明理人,他了解妻子的志向,支持妻子的事业。不仅是她的粉丝,是她的知音;不仅是她的参谋,是她的帮手,更是她的靠山,是她的后盾。放着家里的安稳日子不过,心甘情愿地与她到太原过奔波日子;放着家里的轻松生活不过,心甘情愿地和她到太原过紧巴生活。她们到太原后,住在租来的简单居室里,夫妻二人省吃俭用相依为命。

岳桂花捏作品,丈夫做简陋的包装,在动物园附近靠卖小件面塑作品维持基本的生活。2000年9月的一天,他们到一个当时已有电脑的邻居家串门时,从邻居的电脑上看到了天津面塑大师王玓的作品,把岳桂花惊讶得目瞪口呆。此前,她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就不错了,看了人家的东西,才知道山外的山更高,天外的天更广。才觉得自己的作品太粗糙了,自己的见识太浅薄了。从她的表情上,丈夫似乎看到了什么。于是,在打听到王玓大师招收学员的消息后,害怕她舍不得花钱,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便为她准备好了在当时他们来讲是一笔巨款的5000元学费,为她买好了到天津的火车票,为她打听好了从天津站到王玓大师家的路线,为她准备好简单的行李,一把将她推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也把岳桂花的面塑人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认真勾勒细节

王玓大师是驰名中外的面塑名家,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材料上、工具上、技法上、题材上都有较大的开拓和创新。她的作品,由于在面粉中添加了自制的定型剂,不能食用,但可长期保存,从而使面塑从民间的花馍这个层次中提升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王玓的作品以人物见长,特别是她的仕女系列,更是达到了形神兼备、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的地步。岳桂花初到王玓的门下时,就像唐三藏到了佛祖的藏经阁一样,想把“真经”一下子都取到手;又像童话里的那个到了太阳山的贪婪老大一样,想把所有的珍宝都装入自己的口袋。

要强的她一周的学习时间一分一秒也不想白过,如饥似渴地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示范;废寝忘食地温习功课,动手操作。别的同学还有心利用课余时间出去玩一玩,她却七天里一次门也没出过。别的同学做一次,她总得做两次,三次,四次……由于她学习刻苦认真,再加上她基本功底扎实、艺术悟性很高,王玓大师对这个从山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女子特别的喜欢和关照。不但手把手面对面地向她传授自己的技艺,为了给她节约费用,节约时间,还让她在家里吃住。几天下来,师徒之谊中又增添了母女之情,她不但从老师那里学到了面塑的制作技艺,学到了老师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执着态度,还学到了老师虚怀若谷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临别时,老师还特别叮嘱她说,技术成熟之后,一定要在题材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东西,你就立不住脚。这些话,她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专家们看了作品以后非常满意,向她的作品发放了进入世博会展厅的入场券。得知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得知难得的机遇没有在自己的手上白白溜走,岳桂花悬在嗓子眼上的一颗心,终于掉回了肚子里。这组作品的标题为《吹吹打打迎新娘》,它反映了忻州山乡婚俗的热闹场面。长50厘米宽25厘米的方寸之地里,娇羞的新娘,拘谨的新郎,得意的伴娘,卖力的鼓手,汲水的帮工,淘气的小孩,惊诈的小猫等十几个人物和动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半圆形的窗棂,砖壘的土炕,叫人一看,就觉得是在山乡的窑洞里;各色人物的装束,又都富有山西农村的特色。好一幅喜气洋洋的山西农村生活画卷!这样的作品,题材俗了,题旨却雅了;人物“低”了,立意却高了。

作品在世博会上展出后,受到了中外来宾的夸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组作品2014年又获得了“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的金奖。

忻州的山乡不但生了她,养了她,还给了她创作的灵感。这个从山乡走出来的农村婆姨,又以她的作品回报了山乡,反映了山乡。其后,她就把她创作的反映山区农村生活场景的作品称为《山乡系列》。至今已创作了《回音》《山路》《家和万事兴》《幸福晚年》《我的羊儿》等几十组。她说,这些仅仅是《山乡》系列的一个开头。奋斗正未有穷期,她还要将这个系列一直创作下去。今后她的艺术道路还很漫长,我们相信《山乡》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精彩,成为反映山西农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2020年获得晋阳工匠的称号,对她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相信她会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做出越来越大的成绩。w

岳桂花面塑作品

猜你喜欢

花馍面塑山乡
《从“直过”到“跨越”布朗山乡七十年影像志》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闻喜:花馍的“花样生活”
山乡的春天
中国画《山乡春早》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花馍(大家拍世界)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花馍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