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影响因素及其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分析

2021-09-22郭金珍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胆红素血症生育

余 倩,郭金珍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等[1-2]。该症状多发于儿童早期,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干扰。儿童进入学龄阶段需要更高的社交能力,存在轻度PDD的儿童会表现出人际交往、沟通、伙伴关系维持缺陷。PDD发病率较高,在美国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中,每45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PDD[3]。多数PDD儿童不能独立生活,需要一定程度监护。目前,临床有关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所致。研究[4]指出,在遗传方面PDD发生与父亲基因突变有关,环境方面包括妊娠期高危因素、新生儿期疾病、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等。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胆红素持续升高,可能会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因此早期给予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5]。有研究[6]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PDD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临床有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PDD发生之间的关系尚未取得一致观点。本研究对影响PDD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PDD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医师确诊的87例PDD患儿作为PDD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7]中诊断标准。按照1∶1病例对照研究要求,随机从本市幼儿园、小学中选取87例同年龄且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3~14岁,分娩期间资料完整,母亲未合并肝脏疾病,出生后均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均无躯体、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家长均签署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在查询相关文献、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包括父母生育年龄、父母性格、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主要看护人、家族史等。第二部分为孕产期及新生儿期情况,包括母亲孕期饮酒、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早产、低体重、分娩方式、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等。

1.3 诊断标准

1.3.1 PDD症状诊断标准: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8]评定,内容包括人际关系、情感反应、视觉反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焦虑反应等方面,共15项内容,每项1~4分,得分越高则孤独症倾向越严重。以总分值>30分为孤独症评价标准。

1.3.2 PDD行为诊断标准: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9]评定,共57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68分为确诊,53~68分为疑似,<53分为阴性。

1.3.3 父母性格评定:参照艾森克人格问卷(EPQ)[10]进行评定,内容包括精神质、情绪性、内倾性、掩饰性4个分量表,共计88个项目,以回答“是”“否”分别计1分、0分。EPQ标准分数换算采用标准 T分数换算方法:T=50+10(X-M)/SD,根据标准差面积分布将38.5~43.3分(不含)或56.7~61.5分归为外向型,将43.3~56.7分归为中间型,其余归为内向型。

1.3.4 胆红素水平:调取研究对象出生时院内留存的档案资料,记录血清胆红素水平或经皮胆红素监测值,并按浓度分为<15 mg/dl组、≥15 mg/dl组、≥20 mg/dl组、≥25 mg/dl组。

1.4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问卷填写方法。PDD组:由康复师采用统一用语指导儿童家长填写。对照组:开始前先进行预调查,完善问卷后进行正式调查。调查组成员指导儿童家长填写问卷。所有问卷均经现场审核无误后收回。

2 结 果

2.1 两组ABC、CARS评分比较 见表1。PDD组儿童ABC、CA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DD组儿童ABC评分>68分者34例,ABC量表与临床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39.08%。CARS评分>30分者71例,CARS量表与临床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81.61%。

表1 两组ABC、CA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家庭情况比较 见表2。PDD组与对照组在母亲生育年龄、父亲生育年龄、父亲性格、主要看护人、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两组家庭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孕产期及新生儿期情况比较 见表3。PDD组与对照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孕产期及新生儿期情况分析[例(%)]

2.4 影响PDD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4。以PDD(发生=1,不发生=0)为因变量,以母亲生育年龄(≤35岁=0,>35岁=1)、父亲生育年龄(≤35岁=0,>35岁=1)、父亲性格(内向=0,外向=1,中间=2)、主要看护人[父母=0,(外)祖父母=1]、家族史(无=0,有=1)、新生儿黄疸(无=0,有=1)、新生儿窒息(无=0,有=1)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父亲生育年龄>35岁、父亲性格内向、有家族史、母亲生育年龄>35岁、主要看护人为(外)祖父母是影响P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表4 影响PDD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PDD发生相关性分析 87例PDD患儿中,<15 mg/dl组8例(9.20%),≥15 mg/dl组12例(13.79%),≥20 mg/dl组17例(19.54%),≥25 mg/dl组50例(57.47%),四组发生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7.724,P<0.05)。而且,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PDD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

3 讨 论

PDD患儿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环境适应能力差、情感反应迟钝等症状。本研究中PDD组ABC、CA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PDD患儿相对于正常儿童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等存在一定异常表现。影响PDD的因素较多,本研究对父母生育年龄与PDD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父亲生育年龄>35岁与母亲生育年龄>35岁均为影响P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11-12]结果具有一致性。父母年龄过大导致丙戊酸盐摄入增加,有毒化学物质暴露,因此PDD发生风险增加[13]。本研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父亲生育年龄>35岁者相比≤35岁者,PDD发生风险增加5.643倍(OR=5.643);母亲生育年龄>35岁相比≤35岁PDD发生风险增加3.769倍(OR=3.769),父亲年龄对PDD发生风险的影响度高于母亲。男性与女性在相同年龄下,精子相比卵子在成熟过程中需经历更多次细胞分裂,因此与女性相比可能为下一代带来更多的点突变和拷贝数变异。此外,男性受睾酮激素刺激,神经系统对缺氧、应激的敏感度更高。

临床研究[14]认为,PDD与遗传有关,儿童出现PDD可能与父母性格偏内向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性格内向与PDD发生相关。父亲性格既为遗传因素,也是家庭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儿童性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儿童由父母以外的人[如(外)祖父母]抚养是P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在于隔代抚养可能会导致儿童获得的感情交流、互动减少,儿童情感培养不足,从而影响社交能力发展。研究[15]发现,PDD患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多数存在沟通不足、亲子相处较少等问题,提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多与其沟通,尽可能给予陪伴,多与儿童进行娱乐活动。目前我国有PDD患儿的家庭,需要父母一方放弃工作或从事兼职工作以照顾患儿,导致家庭收入降低,也影响患儿生活质量[16]。因此,我国应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能够收容PDD患儿的教育机构、特殊学校,使患儿随班就读,尽可能地避免因患儿病情导致家庭收入严重降低。新生儿窒息可导致新生儿大脑神经细胞受损,严重者出现神经生长发育障碍、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并发症。本研究中新生儿窒息与PD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与既往研究[17]不一致,可能与样本量的差异有关。

Jenabi等[18]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PDD相关,可增加PDD发生风险。美国儿科学会指出,急性胆红素脑病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智力发育障碍。研究[19-20]也发现,新生儿黄疸可使PDD风险增加8倍以上,游离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可导致新生儿出现神经发育迟缓、脑性麻痹等后遗症。本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是影响PD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儿童出生时不同胆红素水平与PDD发生进行分析显示,胆红素水平越高,PDD构成比越高,可能与胆红素水平越高,新生儿黄疸症状越严重,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增加有关。但也有研究[21]指出,高胆红素血症与PD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有关高胆红素血症与PDD的关系还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父亲生育年龄>35岁、父亲性格内向、有家族史、母亲生育年龄>35岁、主要看护人为(外)祖父母均是影响PD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胆红素水平越高,出现PDD的可能性越大。

猜你喜欢

胆红素血症生育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