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21-09-20吴小星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3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语言能力

吴小星

摘要: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基本工具,而语言能力是人类学习、交流的必备技能。智障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其语言能力的匮乏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是成为他们融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的一大阻力。文章基于智障学生的特征,论述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以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言能力;智障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策略

引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但绝大多数智障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着语言障碍问题, 有的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有的说话听不懂、表达不清楚等。那么应该怎样让智障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能够清晰地表情达意呢?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探索, 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以生活化的教育为主导, 吸引智障学生兴趣, 引导他们在“玩”中学, 并落实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一、理解先行, 以认知带动语言能力

智障学生一般反应缓慢, 甚至根本无法作出反应, 致使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会很慢。如果还存在语言理解上的障碍, 那就很难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因此, 教师首先是要有耐心, 不时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及时观察学生的状态。上课时, 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 浅显直白地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和语句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会把语言课的主要目标定在认知上, 首先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才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 实物认知是最好的途径, 正常的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能认识爸爸妈妈, 能分辨眼睛、鼻子、嘴巴了;但也有的5周岁多了, 连苹果、橘子也分不清。原因之一是孩子的认识能力有问题。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他们一味地追求让孩子说话, 却没有让孩子明白语言的意义。一味地模仿, 没有认知, 孩子的能力自然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在课上, 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强化他们的认知, 分三个层次目标让学生来学习《围巾、帽子、手套》, 通过实物、图片等分别让他们认一认、读一读、说一说, 不同学生作不同要求。中间还让家长指导学生围围巾、戴帽子、戴手套。一方面,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实物的用途;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家长陪读的作用。由于智障孩子大部分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 学前语言训练必然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一节课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 反复训练才能切实增强他们的认知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普通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在学习与生活中认知能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都低于普通学生,也有部分学生欠缺学习语言、提升能力的兴趣。针对这些情况,为了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能力,教师要从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他们创设一些贴近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些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社会交际场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与表达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共情之中激发智障学生的表达潜力。例如,在《买早点》一课中,教师可先“摆”好摊点,带好厨师帽,设置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买早点的顾客,自己扮演卖早点的老板,引导学生说出“老板,这个多少钱一个,可以给我来几个吗”“老板,可不可以给我便宜一点呢”等基本交际用语。教师再以肯定的回答和鼓励的话语引导智障学生感受到与人交际的乐趣,给予他们积极表达的信心。随后,教师可以再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卖早点的人,自己扮演买早点的顾客,帮助学生开展“经营”活动。这样,智障學生能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语言表达的浓厚兴趣。

智障学生通常生活范围小,缺乏社会性沟通技能。正因如此,教师必须帮助智障学生突破现有舒适圈,帮助他们掌握衣、食、住、行各方面特定情景中与人交往的语言表达话术,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三、引导实践,充分练习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智障学生记忆慢、遗忘快的学习特点,基于充分练习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细心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同一件事情做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还要在后续训练中加以巩固。例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询问“你们平常在家会不会帮助妈妈洗碗、拖地呀”“有没有主动抱过妈妈”等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还应该关注智障学生的需求,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他们进行参观活动,如带他们去动物园,反复提示什么是孔雀开屏,如何区分狮子和老虎,在仔细讲解之后让他们进行重复,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回到学校,教师可让学生用“我今天去动物园,看到了孔雀开屏”等回答方式巩固自己的记忆,利用重复性训练为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文字表达和写作学习奠定基础。

针对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实践操作可谓是重中之重。充分的练习不仅可以让他们记住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而且可以引导他们记住在社会交往中可以干什么,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交往。

四、技术支撑,缩小差距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智障学生在技术认知和运用中与普通学生的差距,在教学时适当引入电脑、手机等比较常见的技术设备,训练他们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交流的技能,从而缩小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距,帮助他们树立语言表达的信心。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新颖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技术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新的技能,缩小与普通学生的差距。

结语

综上所述,智障学生因先天疾病导致的语言缺陷,可以依靠后天的语言训练弥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本着立德树人的职业素养,基于每个智障学生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努力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依靠现代技术,引导他们反复练习,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让智障学生更好地与人交际,适应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徐艳梅.生活教育智障学生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J]江西教育,2020(30).

[2]黄婵娟.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J]时代教育,2020(18).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语言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