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段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练笔的探究

2021-09-20兰碧霞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3期
关键词:形式多样习惯培养

兰碧霞

摘要: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基本上从教学方法上着力,讲究教学过程,探究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观课评教的角度上升到了“教学理念”,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看似迈上了一个台阶,实则又被还原于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高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着眼于教什么?随堂练笔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好处,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当下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研读文本;形式多样;习惯培养;开拓思维

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以来是一线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孜孜不倦的语文教师们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一会儿忙着学习“诗意语文”,一会儿忙着研究“智慧教学”,还有什么深度语文、生本课堂等等,弄得老师们晕头转向、疲惫不堪,但最本质的问题——“语文课到底要怎么教”,依然困惑,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用心欣赏文本,寻找典型语例

要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教师首先要认真地研读文本,了解文本在表达上的特点,比如课文时如何布局谋篇的,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怎样的,使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文章中有哪些特殊的的段落、词句,然后再尝试活学活用,将其转化为个人的表达技能。

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通过细细品读,会发现第三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它写的是圆明园中的景物:先是分类罗列了一些大的方面,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幽静的“山乡村野”。然后是分类介绍景物的特点,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民族建筑”,也有“西洋景观”。最后小结,谈在院内游览时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的感受。我以本段为例,引导学生探究表达上的特点。首先,介绍有条理,抓住最有特点的景物分类说明,每类的特点讲得清楚,当然,还结合了作者个人的感受。其次,详略得当,详写民族建筑,简单介绍西洋景观。再次,句式有特点,详写民族建筑时,用了关联词语“有……也有……”“有……也有……”,它把散乱的珍珠串连起来了。这样的表达,疏密有致,动静和谐,读后不免让人由衷地赞叹:圆明园如此美丽、辉煌,真不愧为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二、针对课文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练笔

课文中,有些表达很有特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比如总分式、承接式等段落构成方式,它们使段落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等句式,它们使表达或丰富或形象,贴切传神;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细节描写,它们使文章更为细致具体,生动形象。通过练笔使学生积累、套用,对其规范语言、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无疑是有好处的。

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我注意到了文中的这段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意蕴丰富,有对母亲的热爱,有对自己无知任性行为的自责,还有对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在如此恶劣条件下工作的震惊……在变换句式,将“我的母亲”前置朗读后,学生注意到,原来的表达,突出了母亲的动作斜街,能更好地激发读者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把“我的母亲”放到后面,不是一种陈述,而是一种感叹。这种细节的强调,巧妙的一唱三叹,将作者心中纠结在一起的爱、自责、震惊的刻骨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学生反复诵读,将这写作表达方法了然于胸。在读完“我紧攥着钱跑出工厂……”一句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此时作者梁晓声心中如五味杂品,他在心中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请用上三个“我的母亲”。很多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将“我的母亲”这一词组后置了,可以说此时的练笔是水到渠成了,这一表达方法学生自然而然会运用了,比习作课上苦口婆心地指导运用高效多了。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感受成功的快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无论改革怎样多样化,习惯的培养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阅读习惯,更是要从小抓起。“多看课外书有助于积累和运用”这也许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如何让孩子们把看书当成一种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安排。许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已经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这对阅读课文,理解文本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增加写的训练,就能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篇幅越来越长,对学生的理解难度也在加深,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文本很关键,其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批注是非常必要的。高年级的很多课文都会传达优美真挚的情感,给学生心灵上的启迪,学生可以模仿课文的段落进行写话训练。实现认知到技能的迁移、转化。《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漓江水、桂林山的两段语言规范,表达优美,结构相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有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这两段话的共同表达方式,描写校园的三大特点,真正达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训练效果。有些课文会在结尾处设置悬念,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比如:《桥》这篇文章,作者在文章结尾处不说明那位老妇人是谁,但联系上文就能明白她是谁。此时可以让学生随机联想当时的环境,老人会说什么、做什么,激发出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促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课堂的练笔一般都是片段练习,不求完整全面,內容简单,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容易掌握,从而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重视随文练笔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

课堂小练笔是一种随机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大脑潜力的挖掘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在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时,可以开拓思维,文字表达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文练笔教学要求教师将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两者结合,一方面,以文本阅读促进写作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以写作训练找准阅读目标,相比于传统的语文写作和阅读训练,随文练笔的效果更加明显。但是,寻找课文与写作之间的连接点,是教师对文本掌握情况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进行随文练笔,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探讨的方向。选择的训练点要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在小练笔训练中吸收课堂知识,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必钻《言语型教学新思路》2019(12)C633.302

[2]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顺应儿童言语心理,生成作文教学智慧”2009(09)

猜你喜欢

形式多样习惯培养
在形式多样的练笔中,让每个孩子都爱上作文
浅谈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动漫形象及其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朗读,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