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法·趣

2021-09-20邹丽丽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3期
关键词:苦旅学段整本书

邹丽丽

摘要:让书香弥漫班级,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常态,是我一直追求的阅读理念。随着工作的深入,在新课改下,初步概括出阅读的三种形式:经典诵读课、阅读指导课、语文选修课。三种课型:一诵,一法、一趣,构成我的阅读实践课的三驾马车。课程侧重点不同,各司其职,但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交错,彼此成全,共同助力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一、经典诵读课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阅读离不开诵读。

经典诵读课是传统课,《朱子家训》、《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等都是我们的必读内容。今年,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经过课后反馈、对学生进行调研,确定了经典诵读课的“三多原则”即多元目标、多样选材、多重安排。

1、多元目标。在提升学生诵读能力和了解经典诗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经典文本对学生的思想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涵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2、多样选材。在教学中,我读到许多孩子们的心声,他们个性差异大,精神需求层次不同,对诵读的内容有更多的想法,所以我拓宽了诵读的内容,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此采用“2加n”选材模式。“2”是每一个学生必读的两个篇目,“n”是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书目,每位学生的诵读文本每学期不得少于四本。这一模式不但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选择篇目的同时也是阅读进行时。

3、多重安排。我的经典诵读主要有三个时段,一是每周二、四晨读时间,由班主任负责;二是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由语文课代表负责;三是每周一节的专题课,由我老师负责,在这一节诵读课上,我们和学生共同聆听名家诵读音频,交流诵读方法,同时还会结合本周诵读内容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真正在诵读中理解经典,陶冶高雅情操,了解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二、阅读指导课

“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阅读需要指导。

阅读虽是私人性行为,但是想要丰厚的收获,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随着我对课题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我发现我们不能只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读,还应该辅助他们一起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阅读计划。所以我的阅读指导课采取双线指导。

一条线是阅读方法指导。介绍精读、略读、速度、泛读等常规方法,引入简单的文艺理论知识,从体裁、题材角度与学生分享阅读策略。

一条线是辅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整本书阅读。

以阅读《文化苦旅》为例:

第一学段:启程(通读文本)

1、前期准备:

精读《文化苦旅》,搜集并熟悉掌握《文化苦旅》相关资料,学生每人自备《文化苦旅》纸质书一本,笔记本一本(做读书笔记用)。

2、熟悉文本:

每个学生均制定一份个性化的读书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自觉通读全书,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了解、熟悉《文化苦旅》的基本内容。

每周组织一次以《文化苦旅》为主题的自由发表感悟小结活动,以小组代表发言为主要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和对文本熟知程度,计划四周。

3、文本摘录: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重点字词、精彩句子和自认为最精彩的描写片段摘录出来,同时将一些存疑记录在读书笔记本上,学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朗读、探讨,简单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将存疑也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便于在第二学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探究,给予明确的解答。

4、文本感悟:

在第一个学段的后半段,布置学生每人完成一篇读后感,内容不限;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形式不限。让学生在写作和绘制的过程中建立简单的整本书框架。

第二学段:抵达(研读文本)

1、学生讨论:

成立探究小组,各组分工,组内再自行分工,利用课余时间,从不同角度收集《文化苦旅》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文本研读,进一步熟悉文本,开展小组内交流探究。

2、读书分享:

利用每天中午的读书积累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发言,畅谈本小组的读书心得和探究成果。每次读书心得分享安排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每小组发言完毕,其余小组针对发言内容进行评议。教师最后对所有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

3、教师指导:

以文本为基础,通过思维导图、读书小报等形式,展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可选优与同学们共同分享。集中探究文本主题意蕴,集中赏析批注式阅读中有特色的语言并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对整本书的主题和语言风格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三学段:启程(深读文本)

1、重读文本

教师推荐一些专家学者解读《文化苦旅》的资料,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指导学生从更多角度更多途径去探究《文化苦旅》。让学生重新通读全文,回首初读时存疑之处,是否已得到明确的答案,如存疑仍在,择及时在小组内提出,小组探究、解决。如还不能解决,及时和教师交流。

学生在阅读过程如有新的感悟,要及时捕捉灵感的火花,用红色笔在句旁空白处继续做标记,写批注,注解,加閱读心得,通过深度获取更深刻的感悟。

2、优选推选

第二学段总结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学习余秋雨先生的写作风格和特色。尝试撰写散文(老师给出写作方向),内化对同类型散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组内成员互评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组内评出五篇优秀的散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检查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当中是否真真正正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通过详细的制定读书计划,建构阅读的经验和方法,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理解和传承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三、语文选修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需要用兴趣激发。

语文选修课是我的第三个阅读课程。我们设计这一课程的理念一是对语文课的补充,二是助力学生的多元需求。在内容选择上,有对语文课程补充和深化的《论语》《孟子》《杜甫诗选》等,也有学生感兴趣的《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选择不拘泥于题材、时代、国别,只求精品。

经典诵读课、阅读指导课、语文选修课,一诵,一法、一趣,三个课程构成我的阅读实践课的三驾马车。课程侧重点不同,各司其职,但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交错,彼此成全,共同助力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猜你喜欢

苦旅学段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读书实践收获(3)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