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阜蒙县乡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2021-09-19杨帆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调查报告

杨帆

摘要:加快乡村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走访调研,肯定了阜蒙县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阜蒙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阜蒙县;乡村文化;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持久的精神动力。我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与乡镇、村级相关人员谈话等形式对我县乡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阜蒙县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阜蒙县辖35个乡镇、1个城区街道,共382个行政村,8个城区街道,总人口58万,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县委、县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多措并举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使我县乡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我县35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专职文化干部,382个行政村都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村级文化广场,配备了文化活动用品和体育健身器材及农家书屋。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全覆盖,农村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大步提升,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三下乡”活动形成品牌。近年来,我县“三下乡”活动打造了特有品牌,暨“3570工程”。活动每年都要走遍35乡镇,每个乡镇要走进2个村,为百姓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深入群众欢迎。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15年,共开展文艺演出1000余场次,免费义诊500余次,发放法律、科技、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图书2万余册,较好的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民的精神文化层次。

三是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各行政村能结合地方民俗、重大节日、艺术节组织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节庆文化活动。比如,十家子镇玛瑙节、于寺镇官营子村的跑黄河、大板等敖包文化节等。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各类村级文艺团队10余个,比如秧歌队、广场舞队、蒙古剧团等,常年活跃在农村,每逢节假日便自发组织演出,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二、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县乡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相对落后。目前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管理落后的局面。除个别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外,大多数村级文化广场简陋、活动器材单一、利用率不高、缺乏维护;特别是合并村文化广场数量不足,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

(二)乡村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缓慢。我县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较少,许多有特色文化资源还没有进行系统挖掘,更没有被有效利用,比如:的蒙古族乌力格尔、东蒙短调民歌、蒙古勒津安代舞等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弘扬,文化富民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三)文化活动载体不丰富,内容形式单一。乡村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民俗日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广场舞等,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每年上级组织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

(四)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近几年,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但是从实际运行的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活动室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发挥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功能,反而让人民群众觉得是资金浪费。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人员数量不足,每个乡镇仅有2-3个编制,且分管文化工作的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二是农村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特别是关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岌岌可危。

三、原因分析

(一)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投入和乡村自筹,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加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虽然国家有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但是乡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太多,一下子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

(二)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淡薄,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在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上重经济投入轻文化投入,忽视了文化建设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在做农村发展规划的时候并没有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内容,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没有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当中来,这就造成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应制度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文化发展起到限制作用。

(三)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农民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平时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关注度不高,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素质。不重视文化生活的追求,导致一些文化活动场所比较冷,利用率不高。

(四)选人用人管理体制机制不畅。乡镇机构改革后,现行管理体制下出现人员管理与使用相分割的矛盾,乡镇侧重于安排的"中心"工作是否完成,业务则认为是县直管的事,对于是否开展业务、开展得如何无人检查督促,没有制度约束,导致文化从业人员工作力不从心,积极性不高。

四、加强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其次,要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完善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进一步打造村级文化示范阵地。此外,在资金投入渠道上,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

(二)提高重视程度,推进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

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利用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歌舞、传统体育比赛等民族民俗活动,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强乡村文化产业同其他產业的融合,如农业、旅游业,把乡村的民俗作为核心,引领乡村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三)丰富文化活动载体,调动农民参与热情

要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促进“三下乡”活动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体育健身等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四)发挥好文化阵地作用,提升农民素质

要充分发挥好县乡村文化站(室)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农广校等部门的联系互动,不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活动,免费举办各类培训班、科技讲座等等,引导农民热爱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应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

(五)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文化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型人才和人才队伍。一是配强乡镇文化工作人员,从学历、年龄、特长等方面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二是对农村文艺人才发掘培养与教育。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为乡村文化建设带来新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四是要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

总之,通过此次走访调查,我们发现阜蒙县乡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市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几点对策性建议,以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从而使我县乡村文化建设更快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调查报告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5%